《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98130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1课思想精华.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讲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启智明德一思想美德42璀璨华章文学经典43隽永典雅一艺术瑰宝44巧夺天工一古建美器45泽被千秋一发明创造46丰富多彩一民俗风情4等十24证学习/麦未来!课题思想精华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能力目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中素质目标:领会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髓,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教学难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

2、华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WH颗熟(8min)一案例导入(5min)T专授新知(25min)一探索活动(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探索活动(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8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文

3、化传统、语言习惯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旨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染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与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4、的时代价值观。【学生】聆听、互动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文化探寻的相关材料(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请思考:我们今天提倡和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也从这些思想精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思想精华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一、讲仁爱【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

5、下问题: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学生】观看、思考、回答仁爱是指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他人。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仁的体现。早在先秦时期,典籍中就有关于仁”的论述.【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左传襄公七年中讲: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意思是说,体恤老百姓是德,为人正义直言是正,矫正枉曲是直,德、正、直这三者兼备就可以称之为仁了。后来,孔子丰富了“仁”的思想内涵,仁也成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论语中记载了颜渊、仲弓、樊迟、子贡、子张等弟子分别向孔

6、子请教什么是仁,孑L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何为仁,以及如何做到“仁。【知识链接】【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孔子”(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T日L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通过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试着解释一下

7、文章的意思。【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时,应该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管理百姓时,应该像参加祭祀活动一样严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观看微课和课堂互动,使学生了解讲仁爰、重民本、守诚信的思想精华【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学会爱人就是仁。【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学会爱人就是仁这句话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8、方也已。(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讨论何事于仁,必也圣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J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J(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从上述这些内容来看,孔子的思想观点是什么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由上可知,孔子认为践行仁”的要点在于约束自我、谦恭谨慎、关爱他人、友善互助和遵守礼法。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拓展了仁”的内涵和外延。他认为,仁人志士应具备四端(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9、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同时,孟子主张“扩充善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即把仁”的思想由亲人推及社会,甚至是宇宙万物,由爱自己的亲人,进而推及爱人类、爱草木鸟兽、爱自然万物。此外,孟子还主张把仁”的践行扩大到政治领域,在治理国家时实行仁政。这种由己及人、由家至国的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导向。【知识链接】【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孟子”(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孟子【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把个人价值置于社会价

10、值之中,重视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优先于个人,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详见教材)二、重民本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处在尊位而不理事,沉湎于游乐田猎,使得民众怀有二心,终被有穷氏的部落首领后羿夺取政权。太康的5个弟弟为了追述大禹的训诫而作了5首诗歌。【原文】其一日: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卜,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慎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试着解释一下文章的意

11、思。【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译文】其中一首说:我们的祖先大禹曾明确地训诫,帝王必须亲近百姓而不可轻视百姓。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我看天下的百姓都比我强。一个人屡次犯错而不知悔改,难道要等到引发民怨才重视吗?应当防患于未然。我面对亿万百姓,恐惧得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做帝王的人怎么能不敬畏百姓呢?(详见教材)【原文】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理解孟子的这句话?【学生】聆听、思考、回答孟子强调百姓在国家治理中的

12、地位,认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孟子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民心的向背往往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得失,得民心者得天下。【原文】孟子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斯得民矣。彳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犷也。(孟子离娄上)(详见教材)荀子用水和舟来比喻百姓和帝王之间的关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知识链接】【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荀子”(详见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一荀子【学生】阅读、学习、理解西汉政论家贾谊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进行了扩展,

13、形成了更为完整的民本思想。贾谊主张帝王必须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以民为力.贾谊认为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民者万世之本也,所以帝王必须把百姓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民富国强、长治久安。唐代哲学家柳宗元在“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他认为,当官者是百姓的仆役,是要为百姓办事的。【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是畏民、重民,即敬畏和尊重百姓。二是知民意得民心,即体察民情、民意。三是爱民、恤民,即爱护和体恤百姓。四是忧民、利民,即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谋利益。五是富民、强国,即使百

14、姓富裕、国家强大。(详见教材)三、守诚信【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现看“中华传统美德之诚实守信”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观看、思考、回答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诚”的基本含义是真心实意。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既是一种自然规律,又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不欺。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也是实现仁的关键。论语颜渊中讲:“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便会失去立国之本。儒家与墨家都认为,一个人应当讲诚信,做事应当果敢,言行必须一致。后来,信成为董仲舒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即人应该拥有的五种基本品格和德行)之一,用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总的来说,诚是信的基础,侧重于内诚于心”,体现了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信侧重于外信于人,体现为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人只有心中有诚,才能在遵从自己内心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积极履行诺言,即做至!1信。所以,诚为信之本,信为诚之用。【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哪些与守诚信有关的历史典故,请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