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问题”是导学案的核心导学案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问题。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导学案用问题把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变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一、基本情况某年某月底,我校举行问题教学实验活动,七、八、九三个年级段,举行公开教学课。其中,七、八年级公开课II节,九年级公开课10节,共21节。小学部也有若干个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这是一次尝试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有三个特征:三维性、具体性、简约性。三维性,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特点是情感教育;具体性,内容体现文本知识,可以操作;简约性,语言简练,不繁
2、杂。三、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仍旧需要具体和简约,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准确。所以,重点难点的分析要具有三个特征:准确性、具体性、简约性。四、学生先学阅读在前,思考在先,这是“先学后教”理念最直接的体现。导学案体现了“阅读在前,思考在先”的要求。学生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随堂预习。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是所有学科都要课前预习,不是所有的章节都要课前预习,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课前预习的。一般地说,新课可以考虑课前预习,复习课课前一般不预习。八、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可以适当预习;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预习不超过10分钟,其他学科一般不预习。课前预习之所以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是因为我们对学生课前预习
3、的要求过高,学生预习任务过重。2 .随堂预习。推行随堂预习,或者说随堂读书,思考,动笔或动手。随堂预习,应当是导学式问题教学的主体形式。3 .预习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文本,进行预习,动笔或动手,回答问题。“先学”的“预习”题目与“后教”的当堂训练应该有区别。“先学”的预习的难度要低一点,而“教后”的训练要高一点。”先学”的预习,学生面对文本的新知识,要有一个理解和领悟的过程;而“后教”的训练更多是一种迁移,一种巩固,一种提升。课前预习,一要控制时间长度,二要掌握题目难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明确课前预习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导学案的题目都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的,所以在导学案上,要标明完成部
4、分。4 .预习利用。学生“阅读在前,思考在先”,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条件。课前预习作业,老师要运用不同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问题进行“导学”,而不是把学生的预习搁置一边,重起“炉灶”,从零做起。五.当堂训练当堂训练,更多指的是“教后”的训练。这种题目与课后的后续作业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样,学生的训练分成三个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我们不能因实施导学式的问题教学,而随意拉长学生作业长度,作业总量应当保持适当的平衡。这是能否成功地施行问题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前学生花了多少时间,课后作业时间就要相应缩短。六、问题设置孔子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5、。我校推行的导学式问题教学,其关键环节是编写导学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学案编好了,问题教学就容易多了。1 .两种角度。在传统教学中,文本知识是以教师讲述的形式来展示的,而在问题教学中,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展现的,这个区别也就意味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大转变。知识与问题的转换中,有两种角度是经常使用的:一是文本知识的展现,二是解题思路的呈现。(1)知识展现。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去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提升应用能力。提出问题展现知识,出现的障碍是问题是不能展现知识的重点,或是缺少知识的内在联系。(2)思路呈现。问题展现知识,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后,如何分析
6、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思路,一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就是过程和方法,一种运用知识构建应用系统的能力。用问题呈现解题思路,是设计问题的重要角度。这类的问题,有的叫做“楼梯式”问题,有的叫“问题链”。由于有了思维的楼梯的搭建,分析题目变得有方向,有思路,有方法。但在导学案里,这样的问题可不出现在课堂的教学情境中,但是教学要构思,要设计。这是“导学案”里的“导”,或者说是“导学案”背后的“导学案”。从解题思路设计导学,最见导学功夫。这里说点题外话。把传统的教案与导学案相比较,传统的教案很难以判定水平的高低,而导学案则更为容易。这是因为,传统的教案,一般站在授课者的角度,着眼于知识的传授,雷同的
7、多;而导学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学生如何学习,极富教师的个体创造性,这是智慧的表现,而智慧是不能模仿的。2 .学生质疑。由于导学式问题教学,”阅读在前,思考在先”,所以学生就可能出现困惑,发现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然后收集整理,融入导学案。学生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凤凰网资讯有一篇评论不会提问的中国学生,有几句话很值得思考。“课堂仍是老师在说,学生在听。老师似乎不需要学生的反馈,学生好像也不觉得有提问的必要。大学课堂亦如此J“有的老师想来点创新,于是鼓励学生提问,却发现提出的问题让人实在不敢恭维J“学生不会
8、提问,学校自然脱不了干系。中国学校似乎从来都不去教学生怎么去提出一个好问题。”“本质上,中国人倾向于认为教育就是一种单向的传播,老师高高在上,用知识和年龄的优越感俯视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有隔膜,没法真正进行交流七、教学小结课堂教学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课堂小结不是对本节内容的简单回忆,而是科学的归纳、对比、发散,实现了认知的升华。课堂教学小结要紧扣教学内容,要着眼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但须慎重:低起点,小步子。每一场教学改革都会涉及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行为的跟进,但观念的转变既需要时日,更需要成功经验的支撑。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但教师如果没有行为变化在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