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开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登上两个千亿斤新台阶;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2、农业农村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一、“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总的一个判断,一个评价,就是“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巨大。“十二五”以来,应该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农业面临的条件也都是变化很多,也都是很复杂的,“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重视三农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广大的农民群众为农业丰收辛勤劳作,“十二五”开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成就:(一)粮食生产实现历史
3、性的“十一连增”,连续登上两个千亿斤新台阶。粮食问题在中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十几亿张嘴,所以说悠悠万事吃饭第一,民以食为天。有专家研究者做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13亿五千万张嘴合在一起有多大呢?超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每天吃多少食物?我们每天要吃40万吨以上的食品。所以说在中国粮食是战略物资,当然任何国家、任何政府的首要任务都得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一切。“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和全社会的投入,充分调动各
4、级政府重农抓粮和亿万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使我们的粮食生产在十一五较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2011年粮食达到11424亿斤,这是首次突破IIOoO亿斤大关;2013年达到12039亿斤,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4年达到12142亿斤,今年丰收已成定局,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以及粮食局、气象局他们的监测和测算还是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回顾一下历史,这个数字概念将更加清晰。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产量是2000多亿斤。1952年是3000亿斤,1966年达到了4000亿斤,用了14年。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粮食产量6000亿斤,农村改革、家庭承包释放了农业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积极性,1984年达
5、到8000亿斤,6年间登上两个千亿斤台阶,粮食增产是比较快的;1993年突破9000亿斤,这个千亿斤台阶用了9年,此后14年间曾三次达到10000亿斤又下来,直到2007年才站稳10000亿斤台阶。“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I100O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高点爬坡,来之不易,这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十一年增产。这么长时期的连续增产,不仅历史罕见,也是世界罕见。据了解,世界排名前六位的主要产粮国中只有美国、印度曾经出现过五连增。建国以来,我国只有五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九连增,六十年代出现过七连增。一般说,我们
6、粮食生产规律是4-5年一个周期,大体表现为“两丰一平一-歉”的周期循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就发生过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家庭承包以后连年丰收,出现卖粮难问题,农民积极性受挫,粮食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再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8年我们判断过,叫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随后几年又开始出现波动,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2004年才得以扭转。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数量第一,粮食产量第一的大国,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打破了过去的“怪圈”,创造了世人称叹的中国奇迹,不仅增强了我们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
7、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公斤,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有效满足了消费需求,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讲农业丰收,粮食保障是定海神针。有两点需要说明。第,就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第二,经过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粮食生产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耍贡献,我们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1/5的人口。自2006年起,我国不再接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不仅如此,还逐步成为重要的粮食援助捐
8、赠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前任总干事迪乌夫说,中国在解决温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解决了我20%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也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014年,我国生产了616万吨棉花、3517万吨油料、1332万吨食糖、7.6亿吨蔬菜、L5亿吨水果、8707万吨肉类、2894万吨禽蛋、3725万吨牛奶和645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现在人均占有880斤粮、130斤肉、I100斤菜、60斤牛奶、40斤禽蛋和94斤水产品,除牛奶外其他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不仅总量充足,而且品种丰富。在新疆市场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新鲜蔬菜水果应
9、有尽有,在东北,以前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是土豆白菜大萝卜,白菜很少,现在东北冬天都可以吃到广东海南的新鲜蔬菜水果,要什么有什么,“地不分南北、时无论冬夏”,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应,老百姓想吃啥就有啥。这些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有人感叹,过去一天到晚忙,大干干到二十九,吃完饺子就动手,地还种不好,饭还不够吃,现在没那么忙,人比过去多了那么多,还吃得饱,吃得好,这反映了我们国家农产品生产的实力和成就。(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
10、要比2010年翻一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是农民。农民增收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央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多种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新的成效。有三大标志:第一个标志,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在此做个比较,“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的增幅连续实现了两个高于,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
11、增长,连续十一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五年缩小,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4年的2.92:L如按可支配收入计算是2.75:I0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万元大关,增速将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态势。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4元,从134元到1万元,名义增长70多倍,这可是历史性的跨越。第二个标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将近7000元,这个数据比2010年增长了近300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2014年数字还没有出来,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降低,每年降一个百
12、分点,这是不太容易的。相应的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农业部的同志经常下去调研,在基层调研时,希望到老乡家里看看,看看家里有什么,了解农民怎么过日子,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已经拥有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摩托车、电动车也已经成为了农民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有不少农民还开上了小汽车,当然档次低一点;2012年数据,全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17台、洗衣机67台、摩托车62辆、手机198部。平均每家差不多两个手机。农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许多农民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空调。农民辛苦一天,日晒雨淋,晚上能洗个热水澡,生活质量是很大一个提升。大型超市已
13、经开到农村,外出旅游、网购成为农民的时尚生活方式之一。第三个标志,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4年的7017万人,5000多万人在“十二五”期间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过去贫困地区首先是因为基础教育差,所以很多孩子先天很聪慈,但是考不上大学,还有些孩子家庭困难,考上大学也念不起,放弃了,通知书揣到口袋里还打工去了;现在应该说没有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家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不管有没有学费,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予以
14、学费“缓、减、免”的资助。医疗方面,还有贫困地区小孩搞营养餐,每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应该说贫困地区的状况有很大改善。中央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定点扶贫、对口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这些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现在全国定了11个集中连片的地方定点扶贫攻关,农业部从1986年就开始定点帮扶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州,这两个民族自治州,农业部近三十年来,先后派了120余名干部在州县挂职,支持每个县发展2个特色产业,比如恩施茶叶、湘西梅柑、擀猴桃都已经成了支柱产业了,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据统计,2010年以来,恩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了16%,我前面讲了全国10.1%,他16
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只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之初有五亿多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现在只有七千万人,而且水平还提高T,基本上国际接轨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再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中国反贫困成就已成为世界的典范。(三)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技和农机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把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作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16、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现在农业本身发展到了什么水平?5个数字很有代表性。第一个数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这表明全国一半以上的农田可以实现旱涝保收,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继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成了-大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和现代种养基地,到2014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86亿亩。土地是财富之母,“建设高产田,留予子孙耕”。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这几年,国家集中力量建设4亿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每亩可增产50TOO公斤。去年河南许昌、平顶山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由于灌溉设施比较完备,加上光照足,玉米长势比不旱的地方还好。第二个数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所谓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就是科技因素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这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进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过去增产得靠物质投入,现在靠科技进步了。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