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制度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制度程序.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公司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辩识和消除不合格根源,预防不符合、事故或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公司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对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3 .相关文件公司管理手册质量监控程序物资采购控制程序试验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施工过程控制程序4 .术语和定义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 .职责标准化管理部负责制定和贯彻实施本程序。负
2、责公司管理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或参加对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以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制定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施工管理部负责环境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安全管理部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物资管理部负责有关不合格物资的信息收集,组织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行政保卫部负责组织制定有关职业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设备管理部负责机械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均应针对本部门(单位)出现的不合格项或不合格过程及不合格品,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6 .工作程序纠正措施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分
3、公司)均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事故、事件和不合格的根源,防止其再发生。6. 1.1信息收集为确定需采取的纠正措施,公司各单位应按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建立收集渠道,收集下列信息:a)顾客和业主抱怨;b)整改通知、不合格报告、事故报告、职业病报告;C)内审报告、外审报告;Cl)管理评审报告;e)数据分析结果;f)顾客满意情况调查分析结果;g)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h)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结果;i)体系运行记录;j)过程监测记录。6.1. 2公司各单位应进行下列信息反馈,以便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纠正措施。a)将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反馈到质量管理部;b)将顾客投诉和相关方投诉信息、环境事故反馈到施工管理部
4、;C)将安全事故信息反馈到安全管理部;d)将不合格物资信息反馈到物资管理部;e)将消防、交通安全、治安、职业病等信息反馈到行政生活保卫部。6.1.3评审不合格公司各单位的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对不合格的性质、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审,分析确定其产生的根源,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6.L4不合格原因分析6.1.4.1对不合格项的原因分析可考虑如下方面:a)没有认真贯彻程序文件或相关支持性文件的要求;b)没有全面理解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C)缺乏必要的培训;d)缺少必要的支持性文件;e)没有获取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获取渠道不畅通;f)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不清或错误问题;g)工作不负
5、责任;h)缺乏必要的资源;i)没有将相关要求传递至相关方,信息交流或沟通不到位等;j)其他可能产生不合格项的原因。6. 1.4.2对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考虑如下方面:a)属设计问题而在图纸会审中未被发现;b)技术方案编制的偏差或技术交底不清;c)未获得必要的产品要求的输入信息(如未获得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d)物资不合格;e)施工操作未执行相应程序;f)检验试验问题;g)成品保护问题等;h)其他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6.1. 4.3对不合格物资的原因分析可考虑如下方面:a)供货厂家的制造加工问题;b)物资运输造成的损坏;C)物资在现场贮存、保护不当;d)物资需用计划或采购计划的错误;C)
6、设计错误未被发现;f)未执行采购程序等。g)其他可能产生不合格物资的原因。6.1.5确定并评价纠正措施6.1.5.1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单位的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纠正措施,并明确实施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的措施方案、达到的目标和验证负责人等。6.1.5.2纠正措施应通过下列评审得到最终确定:a)纠正措施能否消除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根源,确保其不再发生;b)对纠正措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价;C)纠正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影响相适应;CI)纠正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纠正措施经单位负责人确定批准后予以实施。6.1.6纠正措施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时,实施负责人应对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进
7、行监视,验证负责人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予以验证,并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结论在纠正措施上予以记录。预防措施公司各单位均应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发生。6.2.1信息收集6.2.1.1为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各单位按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建立收集渠道,收集下列信息:a)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评审;b)市场分析;c)从以往经验获得的教训(包括同行的经验、教训);d)整改通知、不合格报告、事故报告、职业病报告;e)内审报告、外审报告;f)管理评审报告;g)数据分析结果;h)顾客满意情况调查分析结果;i)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结果;j)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结果;k)体系运行记录;D过
8、程监测记录。6.2.1.2公司各单位应进行下列信息反馈,以便公司制定更加系统的预防措施。a)有关质量通病的信息反馈到质量管理部;b)将危险源的信息反馈到安全管理部;C)将环境因素、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反馈到施工管理部;d)将有关环保物资、安全物资、危险物资的信息反馈到物资管理部;e)将有关职业健康的建议反馈到行政保卫部。6.2.2评审潜在不合格公司各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于发现的潜在不合格,对其进行评审,确定产生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6.2.3确定并评价预防措施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时,单位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预防措施,并明确实施负责人、完成时间
9、和验证负责人。预防措施应通过下列评审得到最终确定。a)预防措施能否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保证其不发生;b)对预防措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价;C)预防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影响相适应;d)预防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经单位负责人确定批准后予以实施。6. 2.4预防措施实施和验证预防措施实施时,实施负责人应对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监视,验证负责人应对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予以验证,并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结论在预防措施上予以记录。体系的持续改进6.3. 1标准化管理部通过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等方式,收集、汇总有关工程质量状况、环境绩效、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业主投诉、顾客抱怨,以及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分公司)的不合格项及其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识别出顾客的需求以及体系应改进的地方,提出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6. 3.2管理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审议,公司总经理批准。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管理评审确定。7. 3.3标准化管理部负责对体系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结果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将验证情况和评价结论提交管理评审。8. 附件和标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