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工作实施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适应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教师队伍。根据县局(XX教科研字2023X号)(XX教科研字2022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本着分层次、分阶段的阶梯培养原则,特制定我校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以校本教研为引擎,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建立健全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完善的骨干
2、教师成长机制、健全校本教研机制、教师管理和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着力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实现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工作思路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本校层面的一个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形成一支有道德、有规模、有质量、校本教研浓厚,科研意识强烈的专业教师队伍。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广田副组长:周东岳组员:教务处、教科室、名
3、师、学科组长内容与措施制度引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落实XX省教师教育发展协调创新项目暨教师梯级发展工程的行动计划(2023)和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梯级发展暨专业素养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XX教科研字2022X号),进一步营造学习教育氛围。明确阶梯架构(1)明确梯级定位,根据局文件精神在成长时间方面,根据执教教龄初步划分:参加工作一年至三年左右属职业适应期;执教三年至五年属发展初期;执教五年至十年左右属稳定成型期;执教十至二十年(含二十年以)属发展成名期。校内落实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这四级评选认定,并明确各自职责任务。教学新秀。本科及以上学历,2年以上10年以内教龄
4、;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2年以上9年以内教龄,(尤其侧重没有教学相关荣誉的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能积极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教学能手。本科及以上学历,6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4年以上教龄。取得县级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以上、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以上荣誉;具有二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学科带头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6年以上教龄。具备县级教学能手以上资格,在某个学科具有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教学名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2年以上教龄;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10年以上教龄。具有一、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上述梯级的基础上,教学名师定位为
5、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和领军人物。(2)梯级教师职责:教学新秀。主要职责任务包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及上级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严格要求自己,依托结对帮扶制订自身发展计划,努力进修提高,每学期写一篇经验论文,作一次汇报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5000字以上读书笔记;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1篇以上;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得到同行广泛认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期在本校及以上完成1节示范课。每学年读若干部教育
6、教学理论书籍,并向学校提交1篇以上的读书报告;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4篇以上;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范围内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教学名师。主要职责任务包括:创建学校教育优势学科,带领学校同学科团队共同发展,整体提升;每学期在本校及以上完成1节示范课或观摩课。在任期内在县级范围作1场(次)教学发言或报告,有1篇论文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每学期撰写个人教学故事5篇以上;每学年读若干部教育经典著作;承担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能够建立名师工作室,带一个团队,抓一项研究,出一批成果;承担学校及上级教育改革和发展科研课题研究任务,有效开发校本课程。3、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师徒结对(1)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通过结对帮扶,青蓝工程、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新任教师培养。采取上好“三节课”的形式,完全符合要求,通过考核后认定通关。实行新教师培养分段达标机制:入职培训I-先听名师观摩课,初学思路和模式-上好一节汇报课。教研活动常规化定期举行学科教研活动,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使得年轻教师能够快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