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课前思考】1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渊源数千年但却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学科?2 .人的心理是神秘莫测的吗?研究心理现象有什么作用?3 .心理学的学习与教师的教育工作有什么关系?【学习指导】1 .概念识记: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测验。2 .分析理解:人类心理现象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的任务;心理与教育的关系O3 .实际运用:请谈谈你对师范学生要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解。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心理学(psycho1.ogy)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习和应用心理学,以更好地完善自我,认识他人。对于享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的人民教师来
2、说,学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规律,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将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心理测验的运用等内容作简要的介绍。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尽管人的心理现象形式多样、复杂多变,但也绝非虚无缥缈、神秘莫测,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
3、程和意志过程三种形式。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是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先从感觉开始的。人的感觉器官会接受外部事物的各种刺激,如可以触到不同的物体,嗅到不同的气味,看到不同的颜色,听到不同的声音,尝到不同的滋味等,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感觉。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进行综合,得出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事物整体的综合认识,比感觉要复杂一些
4、。记忆则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的保持。而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会充分利用感知的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认识活动就是思维。在感知、记忆、思维的基础上,人们在头脑中对感知材料重新加工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形象,这就是想像。想像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都是人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和对象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伴随上述心理活动而存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的心理特征,则是注意。注意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获得新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的心理条件。2 .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还会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验
5、,如满意或厌恶,喜爱或憎恨,赞扬或鄙视,高兴或烦恼,沉静或激动,等等。这些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态度体验,就是人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学所称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3 .意志过程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利的条件,发生某些困难。这时,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这种想方法、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一定困难、坚决到达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这三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构成的统一的整个心理过程。探讨心理过程产生和活动的规律以及各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
6、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不同和实践活动不同等因素形成的。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1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是人的个体意识的积极性的表现,它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方向和行为的社会意义。个体之间的个性倾向性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表现在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大。如有
7、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深刻、想像丰富,有的人则相反;有的人记忆快且保持长久,有的人则记得慢且易遗忘;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则长于抽象思维等。这些方面表现了人们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差异。有的人性情温和、不易发脾气,有的人反应迅速、情感外向,有的人则反应迟缓、情感内向等。这些方面则表现了气质方面的差异。有的人活泼愉快,有的人却多愁善感;有的人怯懦软弱,有的人勇敢坚强;有的人机智果断,有的人优柔不决等。这些构成了性格方面的差异。这些都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不同表现。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
8、础上逐渐形成的,并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离开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就无从形成和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感体验,没有对客观现实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以及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都是不可能形成的。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如人们的兴趣、动机不同,其认识活动的指向、内容也有所不同;能力不同的人,认识的深度有所不同;性格不同的人,情感和意志的表现也不一样。因此,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上所述,可将人的心理现象概括简示如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
9、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心理现象I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个性心理I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二、心理学的任务任何一门科学,均肩负有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更可直接造福于人类自身。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科学描述和解释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应用。(一)描述和解释心理事实通过观察和研究,对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和解释,这是心理学的最基本任务。目前来说,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科学,对不少心理现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离建立全面、准确、统一的心理学概念体系还差之甚远,其根
10、本原因就在于尚未实现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科学界定。对心理事实的解释是对心理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并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的基础。随着心理测量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当代心理学已开始对个体心理现象做出更为深入、科学的解释。(二)揭示心理规律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其目的还是要发现和掌握人类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进而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人们之所以有“奇妙的心理现象”之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尚未了解和掌握人类心理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心理的发生机制、发展历程及其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相互依赖关系,才能给心理学的实践运用开辟道路。心理规律的揭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其具体的特征
11、和作用;二是探讨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三)指导实践应用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已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已开始尝试如同根据物理规律去影响物质变化一样,根据心理规律影响人的心理变化。如根据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类遗忘的规律,有效地提高记忆的效能;根据注意的规律,增强人们的观察力等。目前,在教育、经济、文化、医疗乃至军事等领域,心理学的应用正展示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三、心理学的学科属性要回答心理学的学科属性,我们需要首先简单回顾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从
12、哲学的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是自古流传的哲学;一是兴起于19世纪的生物学与生理学。古代哲人对心灵与身体、思维与存在、人性的本质等问题均有诸多的论述。例如,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灵魂由不可分的原子所构成,这些原子是圆球形的,可以四面滚动,所以灵魂是物质的、能动的。而柏拉图却认为,灵魂与物质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不是万物产生了理念,而是理念产生了万物。但亚里士多德则在他所著的灵魂论等著作中反对柏拉图的二元论,认为灵魂可以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类的三种。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唯人具有高级的理性灵魂。我国古代祖先中也不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如
13、荀子就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范缜更明确地指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意即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身体的功能。心理随着形体的死亡而消失。古代这些哲学先辈们思辨性的研究,虽然论及了一些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但因历史的局限,并未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9世纪中后期,随着生物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并逐渐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直接引入到人的心理的研究。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冯特也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径被誉为心理
14、学之父。有人曾这样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经生物学的媒介作用,哲学与生理学结合孕育出了科学心理学这一“新生儿二专栏1-1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冯特(WiIheImWundt,18321920),1832年8月16日出生在德国曼海姆北郊内卡劳,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1855年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51874年,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875年,冯特应聘出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开始了其漫长但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时期,他在那里工作了45年。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脸室。该实脸室的出现,可以
15、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新心理科学的图1-1冯特(1832T920)诞生。1920年,冯特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回忆了他在心理学领域中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便于1920年8月31日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二)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从前述可知,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如何给它在科学类属中定位,或者说它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科学,对这一问题有过长期的争论。我们说,一门科学的性质,是应由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质的规定性来决定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与其它研究人的科学不
16、同。如生理学侧重研究人体器官功能,解剖学侧重研究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而心理学要研究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及其生理机制。它既要研究“心”,又要研究“身”。从“身”的角度看,人是个“自然的实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作为心理器官的人脑,虽说是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了的物质实体,但它的本质仍是物质的,仍不失物质所固有的自然属性;从“心”的角度看,人的心理反映的内容既包括社会存在,又包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人的心理过程是全人类共有的,不存在什么阶级性的问题,可人的个性则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既要研究脑的机能,又要研究客观现实怎样通过脑而转化为主体意识。所以,心理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据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在我国,一段时期中曾过分强调人的心理的社会性、积极性,而漠视心理的自然性和脑的作用,认为心理学应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