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及我市有关重大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激发传统产业活力,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升产业
2、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市勇当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军、区域一体化发展领跑者提供有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24年,我市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规模稳步扩大,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特色城市,努力培育创建成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盘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25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7%,规模以上工业税务销售收入达到893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维持在45.1%水平,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5%。做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
3、产值比重提高到40%,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5%,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0%,省级以上开发区税务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o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5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劳动生产效率年均增幅高于增加值增幅,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俺打响“科创”品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6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2000家;全市研发人员
4、数达到26000人,高层次人才达到L6万人,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600个,新建科创载体300万平方米;每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亿元。搬全市力争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家,新增上市公司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到23万元/亩,基本完成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端低效企业腾退提升。维杜绝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逐年下降,深化省()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科学制定落实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达到3%o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支持制造业
5、发展专项资金占当地财政专项资金比重达到2.2%,制造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达到29%,年度出让土地中工业用地占比达到41%o三、重点工作.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样本,积极探索和推广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以优助强的融通发展模式,带动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1雌立龙头企业培育库,支持重点企业对标世界顶尖跨国公司,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提升全球竞争力。打造世界级领军企业。集中土地、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落地一批500强先进制造业项目,培育壮大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创新模式的500强企业。到2024年,力争打造世界500强企业1
6、家、世界级行业领军企业2家,各类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长8%以上。培育高市值上市企业。培育鼓励大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上市实现优质资产证券化,做大上市公司总体规模;推动并购基金在澄设立、发展,引导并购基金与我市上市公司深度合作,鼓励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兼并重组,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精细化服务管理上市公司募投项目,重点扶持高附加值优质募投项目落户于本地,优先保障优质募投项目落地资源供应。到2024年,力争新增8家上市公司,上市挂牌企业直接融资超1400亿元。壮大一批总部企业。推动优势本土企业通过品牌、专利、标准和企业管理输出,构建总部在的开放型企业组织体系。鼓励跨国公
7、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到2024年,全市各类总部企业不少于20家。舞薪靠2豚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夯实我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努力攻坚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军团”。到2024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88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遴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细分领域占有率较高、市场空间大的创新型企业,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加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构建“供给+孵化+
8、创投”新模式。到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达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42%o秦箱3t积极培育优质名品。大力实施标准、质量、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支持培育自主创新品牌,积极争创“精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推进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到2024年,力争新增中国质量奖1个、省省长质量奖2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制造业领域“精品”数量达到3个,全市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超700项,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77件。持续打造安全标杆。培育一批高温熔融、粉尘涉爆、使用及储存危化品
9、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杆企业示范效应,形成高危行业安全监管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提升我市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加快绿色化改造,争创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绿色制造名单企业。到2024年,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总数达到14家。着海施精三以传统行业为主阵地,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及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先进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安全环保整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突破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瓶颈。a)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推进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10、。深化技术改造。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着力抓好设备智能化改造;围绕提高产品优质品率,加快推进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围绕提高管理信息化,有效开展企业信息化改造;围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力实施低碳绿色改造。到2024年,每年滚动实施装备智能化示范项目40个,产品高端化示范项目20个、生产绿色化示范项目20个、管理信息化示范项目20个。推进智能制造。深入推进省星级“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到2024年,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总数达到90家,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达到4家,星级上云和
11、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总数达到640家,5G全连接工厂实现零突破。聋2雎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开拓新业态、激发新需求,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全力巩固并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Q推广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加快培育国家级、省市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完善现有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拓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工业设计及其他创新业务,着力打造一批两业融合发展最佳实践和标杆引领典型。到2024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单位7家,新增5家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和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培育创建行业服务平台。聚焦技术转移、科技金融、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等环节,加大高水平中介服
12、务机构引进培育力度,补齐行业服务短板。加强与国内高端服务机构深入合作,实体化建设评估交易、维权援助等服务平台,在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环节,推动行业服务机构向中高端提升。建设高能级科创载体。制定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全力推动创新平台扩大覆盖、提升能级。常态化对接优质高校院所资源,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到2024年,全市新增科创载体不少于30。万平方米。waa三3囊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节能减排,加快低端落后产能退出。加强行业安全环保整治。不断提高金属冶炼、高温熔融、粉尘涉爆、使用及储存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
13、域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重大风险作业区域在线监测监控。继续强化环境安全“八查八改”专项行动,引导企业自主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逐步淘汰低产值、重污染、高风险的环境风险企业。推动两高行业节能减排。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强“两高”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对钢铁、焚烧、石化罐区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减排。推进低端低效淘汰。深入开展清废行动、危废处置单位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废包装桶企业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化工、热电、铸造、印染等重点行业整治和低端落后产能退出力度。到2024年,大幅降危减化,破解“化工围江”,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30家,入园进区率达70%。泰盘建箱*聚焦“345”
14、产业链,紧盯“高端、关键、紧缺”环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高先进装备、关键设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1*口快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建设,实现高铁综合枢纽站至绮山湖科创谷的最快通达,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快与周边科创资源对接融合,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搭建信息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等平台。抓好产学研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推动一批工业“四基”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产业技术自给率和安全性。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提升试验验证、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知识产权、标准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到2024年,高质
15、量推进霞客湾科学城科教孵化中心项目,新建新型研发机构9-10家,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精霾霾Iei襄2泰推动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强链、扩大优势,支持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补链、壮大规模,引导5G通信、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健康文旅等未来产业有序建链、抢先布局。引导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投向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围绕5G产业、生物技术、能源储存、人工智能等重点科技前沿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做强一批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建立上下游配套企业分布图,重点解
16、决关键共性零部件配套难题,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投资高地,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到2024年,全市力争培育18家产业链龙头企业,争创12条卓越产业链。豢羲越籍激3辘一步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根据“抓大、抓优、抓新”和促开工、抢在建、稳投产原则,在提升项目建设成效上求突破。围绕“345”产业体系,重点开展“科技+金融+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加大对大体量型、带动型、成长型项目的扶持引导力度,优先配置土地、资金、人才、水电气等要素资源保障,明确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促进优质产业项目快落户、快建设。到2024年,引进超100亿元重特大签约项目12个,超50亿元签约项目21个,超10亿元签约项目81个,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实现新引进项目总量占比不低于85%。难蒋薪橐藏4蠡积极参与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打造,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