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局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业农村局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按照会议安排,现将2022年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情况报告如下:一、履职工作特色和亮点一是突出保障抓部署,促进责任与压力传导到位。带头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严格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指标。结合工作实际,年初制定下发2023年农业农村局党建工作要点等指导性文件8份,明确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及股室、完成时限等,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统筹谋划,确保安排部署到位、责任靠实到位。年内,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党建重点工作。同时,根据干部人事调整,按程序及时对局机关党委和4个党支部委员进行充实
2、调整,新成立了县种子管理站党支部。二是突出重点抓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我局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究制定了农业农村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局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指导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和阶段性中心工作,制定个人年度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每次集体学习随机确定1名科级干部、2名业务骨干现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月*日,局机关党支部组织党
3、员联合帮扶村党支部党员代表赴*革命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担使命结对共建谋发展服务三农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同时,重新打造了党建阵地,优化更新了宣传内容,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和活动室,进一步提升学习质效。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集体学习1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开展集体研讨4次,人均撰写心得体会2篇、记学习笔记2.5万字左右。三是突出示范抓创新,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按照“把阵地建在基层一线、把成绩写在大地上”的工作思路,指导局机关党支部率先开展“党旗引领强服务情系三农促振兴”党建品牌创建,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食用菌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创建农业科技示范点14个分类制
4、定工作方案,组建以党员为主力军的技术专班,分片包抓分类施策,与群众同耕种、同劳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亮牌服务等14项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干部扪心自问股室问题自查、部门作风自改”专项活动,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党建联盟、结对共建、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真正扑下身子,服务群众,推动工作。四是突出督导抓落实,促进整改与建制同步开展。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年初制定了督导工作方案。4月下旬成立工作组对7个支部党建工作进行了随机抽查,现场反馈问题3个。9月上旬,组织农业系统党建联盟成员6个单位交叉互查,现场反馈问题10个。针对反馈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找
5、准根源,督促建立问题台账,限期督导落实,建章立制。通过常态督导、定期考核述职评议等机制的完善和执行,推动党建工作由“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形成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尽管我们在党建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县委的要求和党员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还有差距。个别党支部书记抓党建思路不开阔办法不够多,党建责任落实的质效还有差距。二是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还不够深入。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党建工作特色亮点不突出,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三是抓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够。个别党支部习惯于按部就班,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缺乏创新意识和措施,
6、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一是聚焦责任落实,在压力传导上再加压。坚持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不放松,切实转变“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局机关党委成立党建督导抓促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四不两直”办法,每月调度、半年汇报、年终述职评议等方式,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二是聚焦融合发展,在品牌创建上再加力。持续深化“党旗引领强服务情系三农促振兴”党建品牌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依托科技示范点创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工作专班,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模式、积累经验,促进党建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7、深度渗透、相互融合,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聚焦措施创新,在抓促方法上再精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机关党委将引导所属支部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三农工作宗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产改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定期开展走访扶贫活动,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两型”机关建设等工作载体,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普通党员、基层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机关人才优势创新活动载体,邀请机关离退休支部党员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观摩、点评,整合服务理念,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服务性党组织。关于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
8、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践经验表明,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建引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状,我从2020年10月至今,在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将村作为“麻雀”进行细致解剖,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村“两委”干部、村老党员、群众代表、镇组织委员等进行了深度个案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现场和集体讨论中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滋养,以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9、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成就,乡村精神文明得到繁荣发展,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一)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不断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领导体制已经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也正在推进,这些均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大奇迹,即“经济
10、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得国家有了推动“三农”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的物资基础、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高水准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客观上使得国家有了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从而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了“致富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他们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建设乡村、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基
11、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民夜校等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增进了农民对党的了解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此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了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规范和行为引导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诸如“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表彰活动,“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文明户”
12、“五好家庭”“文明信用户”“文明一条街”“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发挥好模范人物和典型做法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封建思想,筑牢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努力营造睦邻友好、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乡风和村风。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形势总体向好,但是也面临不少难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由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土地、资金等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对农
13、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党员的组织性有所弱化,一部分农村党组织的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出现了村里有党组织但没有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而进城党员又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农村进城务工人口的日益增多及农村流动党员的出现,成为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出现了“盲区”。此外,部分乡村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官僚主义浓厚,在乡村建设中只顾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没有在村民中真正地落实,也不听取村民意见,没能切身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愿望,不让村民在乡村建设中建言献策,与村民拧不成一股劲,在村民中的领导地位虚化弱化。有部分村
14、党组织工作趋于形式化,做表面功夫,唯上不唯实,在推进富民强村上缺乏实招实效。凡此种种,都是村党组织地位作用弱化的体现。(一)农村群众工作复杂多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基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农村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通常表现为:一是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部分农民产生“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思想。二是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广大基层农村的群众从以前单纯的农民、工人和干部,演变成了农民、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私营业主等有重叠同时又有明显特征的群众主体。近几年还出现了农场主、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的农村经济主体,不同主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导致农村内部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三是群体和信息流动加速。过去,农村群众比较固定在农村地区,相对而言容易管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农村群众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农村地区开始告别信息闭塞的历史。新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农村地区信息互动和知识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使农村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变大,但是也容易将一些负面影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