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4.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教学目标1 .读懂、背诵这首词。2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重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课前准备1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 .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橹桐深院锁清秋。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7101),字子晦,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亭张比喻,独具风
2、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佳节,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四、检查字词把酒:端起酒杯。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寒:经受不住。起舞弄清影: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照无眠: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何事:为什么。宫阙:宫殿。何似:哪里比得上。绮户:雕花的窗户。五、研读课文请学生
3、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2 .“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明确: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3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1)月下起舞,
4、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2)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4 .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确:“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5 .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
5、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6 .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J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入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7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J明确: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六、合作探究1 .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
6、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2 .如何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的“出世”与“入世”精神?明确:这首词中,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词人遗世独立的一面;有“高处不胜寒”的畏惧,表现出词人安于世俗的愿望。词人的“出世”之想,还是一种基于咏月的浪漫情怀;而反映其“入世”之想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不能过于死板地理解为渴望回到朝廷的惶恐不安。3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的变化就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7、?明确: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明月几时有”的发问,表现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今夕是何年”的发问,作者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回答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何似在人间”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迈的胸襟。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向
8、上、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七、展示提升,拓展延伸1 .各组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组内合作交流,解决探究时的疑难,为展示做准备。小组可共同预设本组合作展示的内容和方式(讲解、表演、板书等)。2 .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可以进行升华拓展,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我们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精彩展示。3 .小组要开展展示竞赛,比一比哪个组与哪些同学表现最踊跃、最有创意。八、本文主旨水调歌头借中秋赏月表现了词人由乡思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变化,反映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九、文本特色1 .想象奇特,极富浪漫色彩。全词由“月”入手,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一会儿天上“琼楼玉宇”,一会儿人间“朱阁”“绮户”,于变化自如中让人们感受到了词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极富感染力。2 .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本词实写中秋月景,虚写天上宫阙,又感叹世事无常,最后以对人间美好的祝愿收笔,可谓集景、情、理于一身,不愧为千古绝唱。名句默写1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2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片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答案:L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