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58669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工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录A沥青、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A.O.I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L表AT沥青技术要求指标沥青标号110907050针入度(25eC,0.1mm)100-12080-10060-8040-60针入度指数Pl-1.5+1.0软化点(C)23245246249延度(5cm/min,10C,cm)40N45N2015延度(cm)100280蜡含量()2.0闪点(C)223022452260溶解度()N99.5密度(g/cm3)实测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质量变化()0.8残留针入度比(25,%)5557N61263残留延度(5cm/min,10C,cm)1028N6

2、24残留延度(ICmmin,4,cm)*28注:*针对有低温抗裂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板。A.0.2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2。表A-2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I类)SBR类(H类)I-AI-BI-CI-DII-AIl-BIl-C针入度(25rC,().1mm)10080-10()60-8040-6010080-1OO60-80针入度指数PL不小于-1.2-0.8-0.4O-1.0-0.8-0.6延度(5,5cmmincm)不小于50403020605040软化点(tC),不小于45505560454850黏度135OC(Pas),不大于3闪点(C),不小于230230溶解度(),不小于9

3、999弹性恢复25(),不小于55606575粘韧性(Nm),不小于5韧性(Nm),不小于2.5离析(C),不大于2.5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针入度比(),不小于50556065505560延度5aC(cm),不小于30252015302010A.03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见表A3。表A-3乳化;为青技术要求项目品种和技术指标PC-IPC-2PC-3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中裂1.18mm筛上残留物(%)0.10.10.1黏度恩格拉黏度计2-101616道路标准黏度计(三)10-258208-20蒸发残留物残留物含量()25025050溶解度()97.5297.

4、597,5针入度(25C,0.1mm)5O2OO5O3OO45-150延度(15C,Cm)24040240与粗骨料的范附性,裹附面积占总面积227322/322/3常温贮存稳定性()Id1115dW5W5W5附录B沥青混凝土配合比8. 1一般规定8.1.1 配合比应能使沥青混凝土满足行业规范和项目设计的技术要求。8.1.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采用实际原材料通过室内试验和铺筑试验确定。选择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参考以往工程经验。B.2室内配合比B.2.1配合比用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表示。矿料粒径应用方孔筛对应的孔径表示。矿料最大粒径D、级配指数人填料用量Poms可按式(B21)初选。/1八八d:0

5、.075z-cPi=Po.075+(1-POo75)T7CCr(B.2.1)UU.U/J式中&一筛孔孔径,mm;D一骨料最大粒径,mm;pi-d筛孔的通过率,%;po.0750.075mm筛孔的通过率,相对于填料用量,;r一级配指数。B.2.2初选矿料级配时,可选用23种填料用量、23种级配指数进行试验。在沥青混凝土的细骨料中,可掺用一定比例的天然砂。B.2.3对于每种矿料级配,以0.3%为间隔选择不少于5组的沥青用量。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分别测试试件的密度、孔隙率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对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测试黏度和分离度、密度及孔隙率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对于面板封闭层沥青玛蹄脂,可直接

6、进行斜坡流淌试验和低温抗裂性试验和设计要求的性能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初选配合比。B.2.4室内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击实次数应尽量符合工程实际的摊铺、碾压条件。面板试验时可先选用正、反两面各击实20次,心墙试验时可选择用正、反两面各击实35次,或其他经验击实次数。B.2.5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试件可直接采用试模浇筑成型,也可在成型的试块上钻取,试块的制作应符合实际情况。B.2.6对初选配合比进行其他必要的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初选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该配合比即为室内配合比,可用于进行现场铺筑试验。B. 3现场铺筑试验B. 3.1现场铺筑试验包括场外铺筑试验和场内铺筑试验。

7、场外铺筑试验应采用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试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铺筑试验计划,初选施工工艺参数,其内容宜包括:1检验施工设备运行情况和工艺可行性,确定碾压温度和遍数;2检验沥青混合料生产系统中的称量计量、温度检测以及现场无损检测的可靠性;3检验室内配合比在施工条件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施工配合比;4检验接缝、接头连接施工工艺的合理性。C. 3.2进行铺筑试验检验时,应用取芯或切割方法在现场取样,取样应包括接缝部位。拟确定施工工艺参数试验段的防渗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应不大于3%,且平均值应不大于2.5%,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分离度平均值应不大于L05,否则应重新

8、选择工艺参数进行铺筑试验。D. 3.3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其他性能测试,如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据此确定施工配合比;否则应对工艺参数、配合比及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应重新进行铺筑试验,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E. 3.4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可按照现场沥青混凝土与室内成型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等效的方法,确定室内成型试件的击实次数。F. 3.5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摊铺试验应包括机械摊铺试验和人工摊铺试验。沥青混凝土面板试验摊铺长度宜为30m50m;沥青混凝土心墙摊铺试验宽度宜根据大坝心墙厚度选择12个厚度、两侧过渡料宽度宜为1.5m3.0m,摊铺试验长度宜不小于30m。G. 3.6面板

9、摊铺试验条带数量根据现场情况规划,但应包括至少一条热缝和一条冷缝,以检验接缝施工能力,同时还应满足不同施工参数对比的要求。H. 3.7在场内进行的铺筑试验可作为正式施工的一部分,但留下的芯样钻孔应妥善回填处理,并经无损检验合格。如试验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应予清除。I. 3.8经铺筑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和设备应在施工中遵照采用,并应在施工中检查其执行效果。附录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总量偏差检验J. 0.1对每天或每个台班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总量,采用常规控制图中的平均值(X)图法与标准差(三)图法进行配合比偏差检验。C.0.2根据每天或每个台班拌和站的各盘沥青和矿料称量记录数据X,按照大致相

10、等的盘数间隔,从中抽取称量记录,作为该天或该台班的子组观测值,按照公式(c.0.1)和(c.0.2)计算平均值又和标准差S。抽取的数目n,即子组大小,应不大于25。施工期间,各组的数目n宜采用相同数值。(c.0.1)(c.0.2)式中X一子组称量数据值,i=12m;又一子组称量数据的平均值;S一子组称量数据的标准差。C. 0.3工程施工初期建立平均值(X)与标准差(S)控制图时,子组数k应不少于20个。按公式(c03)和(c.0.4)计算各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V和各子组标准差的平均值收集原始数据时,过程应当稳定,应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材料变化、配合比调整、操作方式变化以及设备设置变化等。1

11、 x=7xj(c.0.3)kJ=I式中Xj一各子组称量数据的平均值,j=12,匕X一各子组称量数据平均值的平均值;y各子组称量数据的标准差。1各子组称量数据标准差的平均值。C.0.4平均值又控制图和标准差S控制图的中心线CL、上下行动线和上下警戒线按式(c.0.5-1)(c.0.5-4)计算:15控制图:中心线=又(c.0.5-1)行动线=X4$(c.O.5-3)三=2_警戒线二XqAs(c.0.5-4)式中4一系数,取值见表D.0.4。2标准差S控制图:中心线=A(c.0.6-1)行动上线=B4S(c.0.6-2)行动下线=max0,(2一g)s(c.0.6-3)警戒上线=g(1+2与N(c

12、.0.6-4)警戒下线=max0,;(5-2B4)5(c.0.6-5)式中国一系数,取值见表D.0.4。表D.0.4A3和B4系数表(GB/T4091)子组数k2345678910111213A32.6591.9541.6281.4271.2871.1821.0991.0320.9750.9270.8860.850Ba3.2672.5682.2662.0891.9701.8821.8151.7611.7161.6791.6461.618子组数k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30.8170.7890.7630.7390.7180.6980.6800.6630.6470.633

13、0.6190.606Ba1.5941.5721.5521.5341.5181.5031.4901.4771.4661.4551.4451.435C.0.5首先分析标准差图,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失控点和异常的模式或趋势。当标准差图的离散程度达到稳定时,即可进行平均值图的分析,以确定过程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动。C.0.6当数据位于警戒区,应加强观测,并对过程进行调整。当数据位于行动区,应停止过程运行,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恢复过程运行。C.0.7施工结束时,宜汇总全部过程数据,并制成光盘,以便于长期保存。附录D监测仪器耐高温检验D.0.1埋设在沥青混凝土中的监测仪器应进行耐高温检验,检验步骤如下:1首先对仪器按照DL/T5178进行检验,对振弦式仪器按GB/T13606进行检验。2将仪器放入高温油浴中,按90,120150180四档温度依次进行加热处理。各档温度控制在档位温度05C以内,并恒温Ih以上。3从油浴中取出仪器并擦净。待仪器自然冷却至环境温度后,对仪器按照DL/T5178进行检验,对振弦式仪器按GB/T13606进行检验。D.0.2检验数据处理与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振弦式仪器高温加热处理前后的分辨力、滞后、不重复度、非线性度和综合误差应满足GB/T13606的要求,灵敏度系数误差宜满足DL/T5178的要求。灵敏度系数相对误差按式(DoI)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