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57917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浮力一课的创新与思考摘要:本文讨论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浮力,一课中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改进。从课本内容的调整、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的实际操作等方面,作者进行了几点改变和思考。同时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作者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反思。关键词:浮力实验、改进、创新、推压力计。引言: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0年版)在教学具开发建议中提到,科学探究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持,精心设计的教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教具的设计,应着眼于帮助教师向学生清楚演示抽象、难懂的科学概念。而在设计及执教浮力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和

2、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探究一研讨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做好在探究之前准备、如何运用有结构的材料、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更便捷、准确的获得探究结果都是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平衡力概念的引入和介绍1 .教材中关于“平衡力的处理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和沉的第五课,前面四课的内容,从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到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的影响因素,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解释。已经让学生对浮力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本课从感受浮力的角度切入,让学生通过按压,感受泡沫块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来对浮力进行描述,从而得到浮力的两个关键词:“水对泡沫塑料块产生

3、的、“向上的力。紧接着课本就给出了:“当泡沫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平衡力的概念在此突然给出,显得非常突兀,因为学生之前并没有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并且对力这样的抽象概念概念时比较模糊的。但是平衡力是后面测量浮力大小的基础,十分重要,所以我增加了一些设计。2 .我的设计与改进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四年级学习的重力,因此我将此处抽象的平衡力的概念进行了具象化。我的处理方式是:首先请两位力气差不多的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原来静止不动也有可能是两边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接着请一位同学提一桶水,请同学们根据刚刚的拔河比赛

4、,推测此时水桶受到的力,以及水桶静止的原因。3 .我的反思(1)通过这两组实验,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泡沫块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后面思考测量浮力的方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2)对于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由于时间问题,对“作用点这一要素,我选择了忽略讲解,但这样分析是缺乏科学性的。(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进行该项活动时,所用的时间往往超过预期的3分钟,这取决于学生对重力这个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因此课前还是应该改做好学情调查。二、实验改进课本中对于测量浮力的实验设计部分,采用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始。学生首先讨论:“当泡沫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得出有变化的

5、结论后,接着讨论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已经知道了,漂浮在水面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当我问到如何测量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时,学生仍然是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操作的。他们有的按,有的秤,无法将测量浮力与以往的知识结构挂钩。因此我对这部分的改进如下:(一)实验步骤改进我在测量变化的浮力之前,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设计并测量浮在水面上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并将本实验代替了课本中测量“小部分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实验。这样改进的好处是,很多学生会立刻回想起来,刚刚学习的“平衡力的知识点,从而顺利的设计出

6、实验,得出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接下来再讨论:如何测量出浸入水中不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收到的浮力大小?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垂直迁移。(二)实验方法改进1 .课本实验分析课本中在测量”浸入水中不同体积的泡沫塑料块收到的浮力大小时,采用的是,使用弹簧测力计加滑轮的设计,对泡沫塑料块施加向下的压力。再根据“浮力大小=重力大小+拉力大小的式子,以及记录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浮力的大小。湎沐年HMUI水中受X的汴力id米我(11XT三)图1: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图2:课本出示的实验记录表格1在学生得出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后,统一“浸入水中的多少这一变量,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

7、的浮力大小。图3:课本出示的实验记录表格2如此设计的优点是:(1)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已经比较熟悉;这样的实验设计逻辑清晰,既然无法在水下使用弹簧测力计,那就使用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按照学生的思路,这一点很容易想到。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设计时主动性。(2)第二组实验,作为第一组实验的补充,从两个角度对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阐述,加深印象。并且学生在熟悉了实验操作后,再进行实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对于实验的严谨性的认识。但我认为,设计也有不可忽略的问题:(1)拉力的方向问题:这是导致实验误差最大的问题。实验中涉及的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浮力以及拉力,这三个力是同一作用点、竖

8、直方向上的三个力。但是在实验操作中,由于操作难度大,学生不免会出现拉力不在竖直方向上的问题,这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很大。图4: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原因示意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理论拉力的方向与“实际拉力的方向的夹角越大,拉力的误差越大。泡沫塑料块的体积越大,越难达到理论拉力的方向。(2)水对滑轮和绳子的阻力:由于水压,滑轮在水底的转动有一定的阻力,绳子与滑轮之间也有摩擦力,都会导致实验的误差变大。(3)关于表格中排开的水量,这一实验数据无法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得出。排开的水量这一概念指的是排开水的体积,要准确测量排开水的体积,需要用到烧杯、量筒等一系列的仪器。不仅增加了原本实验的内容和难度,还

9、增加了课堂实验的时间。2 .改进思路(1)原理改进:将向下的拉力改为向下的压力。浮力大小:重力大小+压力大小。(2)仪器改进:直接使用可以测量压力的推压力计,测量向下的压力。该仪器既可以测量压力,又可以测量拉力,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数据准确易读。图5:推压力计示意图(3)实验记录表格改进:利用表格里面的图片和等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计算。本节课的目标是根据观察,能够得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的结论就可以了,不需要具体的体积数字。因此把排开的水量改为”其他发现,因为液体是红色的,还有初始水位的提示,学生很容易发现,水槽内液面的上升。然后再通过水平迁移,从

10、液面的上升的原因联系到排开水的体积,得到最终结论。3 .我的实验设计1)实验原理:静止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向上浮力大小,等于向下的重力大小与压力大小之和。(2)实验仪器:大小不同的三块泡沫塑料块(带绳子,有序号)、水槽一只(含水和水位标签)、推压力计一个,实验记录单。(3)实验步骤:观看推压力计的使用视频,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调整推压力计到测量拉力模式,测量泡沫块的重力。计算漂浮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此时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计算出浮力大小。测量泡沫塑料块的一半被压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调整推压力计到测量压力模式,用压力计将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半(液面至泡沫塑料块的刻度处)读取

11、此时的压力大小。根据此时的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和压力之和,计算出此时的浮力大小。(由于是同一块泡沫塑料块,重力在此默认为己知)测量泡沫塑料块全部被压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调整推压力计到测量压力模式,用压力计将泡沫塑料块完全压入水中,读取此时的压力,计算浮力大小。比较测量的三组浮力的大小,推测影响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因素,以及浮力大小与烧杯内液面高度的关系。重复步骤和,分别将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压入水中,测量三块泡沫塑料块分别被完全压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4)实验结果三、实践和反思1 .课堂实录:(节选)(1)片段一:师:为什么两位同学同时在使力,却都静止在这里?生:他们的力气一样

12、大。师:除了力气一样大,还有别的原因吗?生:他们一个向左拉,一个向右拉。师:所以,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时候,受到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不动。现在你能分析一下,吊着的这个祛码为什么也是静止的呢?生Jcoo师:如果我剪断绳子,会怎么样?为什么?生:因为祛码受到了重力。还有绳子的拉力,并且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祛码不动。(2)片段二:师:现在你能测出你们桌上的泡沫块,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吗?你打算怎样测量?生:测量它的重力,就等于浮在水面的浮力了。师:为什么?生:因为它静止了,和刚刚的硅码一样,但是没有绳子,有水的浮力也是一样的。(板贴:浮力,重力,静止时,浮力=重力)师:好的,那你

13、来试一试吧。生:上台演示(希沃:实时拍摄实验过程)(3)片段三:师:只要是完全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都一样大吗?生:不一定。师:我现在有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块,把他们完全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吗?生:不是。师:谁受到的浮力会最大?请在图片上标出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的顺序。生:进行预测。1号最大,3号最小。师:为什么?生:1号的体积最大。师:泡沫块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是否完全浸没无关,而是与泡沫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泡沫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水的浮力越大。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完全浸没的泡沫块受到的浮力更大了吗?生:一块泡沫块,当他完全浸没时,泡沫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比不完全浸没时要大,

14、所以受到的浮力更大。2 .问题与反思:(1)由于时间问题,这堂课我没有完成第二个探究实验,而是把探究改成了判断和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预设的时间不合理,比如我预设学生演示的时间是2分钟左右,但是实际学生操作,由于是新的仪器,学生不熟练,需要指导,因此耽误了时间。由于对于学情调查的不够全面,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从拔河到吊着的祛码的受力分析,学生很容易想到绳子的拉力,但是重力的知识点,由于时间太久,需要引导;从液面升高到排开水的体积的转换,要结合学生数学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迁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组安排,导致有的小组实验时比较慢,延长了实验的时间。(2

15、)本节课我使用的有结构的材料主要是四个:带绳子和标志线的泡沫塑料块、被染红的水、带初始水位线的水槽和推压力计。从教学效果来看,这四个材料都起到了我预设的作用。尤其是推压力计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实验的操作难度,并且让数据变得准确。水槽上的初始水位线贴纸,能够很好的暗示学生注意观察水槽内液面的变化。除了以上材料,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有的学校采用了具支量杯来测量排水量,这样既简便又准确的实验器具,能够在增加实验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概念。(3)在这新旧教材交替的时间节点上,上了旧版教材的这么一节课,既是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教学的探究。从2017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和已经更新的1-4年级新教材来看,未来科学教学的趋势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这并不是压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看来反而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得更加的重要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试着以将近28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实验、分享和研讨,尽量做到“不干涉的引导。这也是我在探寻,如何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的道路上的一次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