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共同富裕、创新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和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为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高地,根据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规划部署,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与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紧紧围绕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总体部署,坚持规划引领、狠抓项目落实、创新体制机制、全面优化服务,现代服
2、务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服务业企业发展水平量质齐升,服务业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1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增长贡献稳步提高。202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91.2亿元,五年平均增速6.5%,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速持平,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2.5%,较十二五未提高1.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创历史新高,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比重上升至47.9%,服务业就业人员总数突破160万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领域加速崛起。2020年,现代
3、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44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4.6%。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达44%,科技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09.8亿元和365.6亿元,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金融创投、智慧物流、跨境电商、互联网医疗、数字文娱等一批新兴业态规模不断壮大,新型三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消费驱动力日益增长。3 .企业梯队做优做强,集聚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增至1915家,完成营业收入1399.01亿元。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认定市级以上总部企业达52家,培育27家龙头企业、29家高成长性企业,18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数
4、量位居全省第一。2020年25家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7026亿元,税收119亿元,入园企业3.95万家,吸纳就业36万余人,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4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两业”融合深度推进。服务业创新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创建成功一批省级三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省级商贸流通创新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稳居第一阵营。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2038号)文件要求,培育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其中双良集团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试点称号,4家企业(产业集群)获得省两业”融合绩
5、效评价优秀奖。十三五”以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自身发展和对标先进城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为:优势产业不够突出,准千亿级的细分领域储备不足,服务业结构有待持续优化;头部企业阵营不强,服务业独角兽”级企业有待进一步培育;新兴业态规模不大,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有待提速;本地服务标准水平不高,品牌响度、开放广度、创新力度、改革深度仍需不断加强。(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未来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市现代服务业要在新时期抢抓
6、新机遇、实现新作为。从全球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国际疫情反复无常,都对全球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度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服务模式口内容创新升级。作为开放前沿城市,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下,在科技革命浪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的重要契机下,要加快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要素配置环境,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把握生产场景、消费场景、服务场景重塑中存在的新机遇,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科学选取未来发力的细分赛道,以更快的改革步伐、更广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专业化、高端
7、化、品质化、多样化发展。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以更高水平的服务供给来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之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会被充分激发。在需求提升、消费升级、内循环加速的必然趋势下,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窗口期,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提升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位次,是促进筑牢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地位、发挥中心城市区域辐射能力的重要路径。从全市来看,地
8、区生产总值超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前列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坚定不移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已从扩大产业规模转为重点推进产业的空间联动、机制创新、产业协同、平台共享等,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带来了要素流动与整合进一步加快、产业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加深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不断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服务效率、提升服务品质的内在动力需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指
9、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对标找差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要素集聚为保障,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多元化和高品质升级,努力构建融合集聚、创新驱动、多元开放、人才保障、企业带动、项目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引领城市建设达到新高度,将建设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在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上取得新成效,在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迈出新步伐,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
10、供坚实基础保障。(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挥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创新作用,大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三务领域的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协同提升。以人为本,品质优先。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产业富民惠民,聚焦服务质量和品牌建设,塑造提升服务品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市场主导,政府引导。Jl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集聚。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积极培育竞争优势,形
11、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联动。深化服务领域改革,系统性推动发展环境、要素市场、制度体系等改革。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国际性和区域性开放合作。(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效蔚口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培育一批服务全球、具有国际引领作用的旗舰型企业,形成一批信誉度高、具有知识产权的服务品牌,打造一批专业度高、带动力强的集聚空间,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功能显著
12、增强,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体系中的标杆和重要组成部分。1.发展实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6%,生产性三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生产性三务业重点领域实现营收倍增;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幅年均增长8%o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 .贡献份额逐步增大。现代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税收贡献和就业贡献份额实现稳步增长。到2025年,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2%,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全社会从业人口比重达到4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稳步提升。3辐射能级不断跃升。到2025年,服务领域对夕田放
13、进一步扩大,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规则更加健全,高附加值三务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围绕省级服务贸易基地,做强数字服务特色,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水平的对外服务。4 .科技引领明显提升。深度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服务业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细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实现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服务经济深度融合,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8%左右。5 .竞争能力更加强劲。现代服务业要素吸附能力增强、辐射支撑作用显著、带动示范作用明显,服务业产业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到2025年,新增跨国总部5个,服务业总部企业达到30个,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数量达25家。6 .品牌影响稳步扩
14、散。聚焦数字物联、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提升标准标识影响力,服务业领域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累计新增不少于5项。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贸服务、健康养老、居民服务等五大生活性服务业。(一)金鬲蝴务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引导和支持全市金融机构多渠道发力,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着力提升金融三务水平,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金融务业为全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金融业
15、增加值踏上1600亿元台阶,新增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60家左右,打造成为省现代金融资源集聚的新高地、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示范区。1 .推动优质金融主体集聚。实施引金入锡工程,吸引专业化、有特色的优质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新型金融组织入驻,鼓励拓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消费金融等多种金融产品和业务。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为契机,吸引优质金融机构设立功能型、区域型总部,依托经济开发区发展高能级金融总部经济,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金融资本支撑。支持梁溪区、滨湖区、锡山区打造金融创投、科技金融等主题集聚区,提升区域性金融三务功能。2 .大力推动产业金融融合发展。践行以金促产理念,发挥国调基金(二期
16、)等基金的投资作用,推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1匚聚投入,加强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为优质企业提供上市培育、联合研究、推广展示等服务,推动成熟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搭建金融服务促进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三务中心,开发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业融资便利。推动科技金融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拓展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新业态。(二)现代物流围绕区域性物流枢纽定位,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构建新型物流运作体系。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打造多式联运、制造业供应链、保税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公路集散分拨、智慧物流等六大物流体系,努力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强市,实则代物流产业比重高于全国、业态引领全国、服务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