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九章PPT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九章PPT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九章PPT内容”1、第九章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和进展,以及进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把握我国在对外贸易体制初步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和建立对外贸易新体制阶段的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主要概念:对外贸易体制外贸经营权工贸结合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出口商会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争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以打破旧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三、以建立外贸新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第一节对外贸易
2、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对外2、贸易体制,是为了适应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从新中国诞生开头,我国就废除了帝国主义在我国的各种特权,没收了国民党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外贸企业,逐步建立了国有外贸企业,并通过改造私营外贸企业,实行了以国营外贸专业公司为主体、私营外贸企业为补充的对外贸易体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形成和进展中,不断消失了不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进展的问题,因此,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头,我国开头了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保持出口贸易持续快速进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根据三步走战略
3、,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3、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对外贸易特殊是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首先,外需拉动仍将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次,我国加入WTo以后潜在的进口增长,客观上要求出口保持持续进展,以实现外汇收支平衡。第三,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我们利用好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增长,带动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为了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需要我们保持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进展。第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同样需要出口贸易的稳定进展。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由
4、于我国出口仍主要是数量扩4、张型增长,一些国家频繁利用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绿色壁垒等手段对我商品进口设限,我国商品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案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国际市场对我国一般性低价出口商品的需求接近于饱和,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出口促进政策需要作出系统性、战略性调整。这一调整的核心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实现从“扩大出口规模导向到“提高卖价”效益导向的转变。为了实现上述转变,必需建立和完善外贸出口促进体系。三、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我国加入WTO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但加入WTo的确也给我国带来
5、了新的挑战。首先,只5、有建立起既符合WTO规章,又适应中国国情的,以政府为主导、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稳定、规范、统一的出口促进体系,才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出口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可持续进展,实现对外开放的各项战略目标。三、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其次,只有通过出口促进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海关、商检、外汇、税务和外经贸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分工,协调统一,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为企业在通关、商检、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环节供应更多的支持,我国加入WTo以后获得的优待与便利才有可能发挥最大效能。第三,加入WTo以后,要实现对外贸易政策
6、的统一制定及在全国的统一6、实施。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管理仍有很强的方案经济遗留颜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出口的管理与促进上。第四,加入WTO,需要一个公正的对外贸易竞争环境。四、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全球化快速进展的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假如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出口促进体系,就不行能形成新的出口优势,就不行能带来新的进展。日本等国的实践告知我们,出口贸易光靠企业自身的力气是不够的,政府不仅有必要,而且也是唯一有力量赐予支持的重要力气。在出口的促进与管理方面,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外竞争一体化,单纯的某一项政策都难以有效调整这种变化所体现的简单关系,因此建立
7、一整套符合新形势需要的、规范7、化、高效率的政策调控与促进体系,完善对外贸易体制是一项特别紧迫的任务。其次节以打破旧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体制改革1978年中共H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也间续绽开,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在层次上渐次推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一)下放外贸经营权1978年之前,为确保产品经济和单一的方案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方案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开消失逆差,有利于将中国
8、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的任何不确8、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掌握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爱护民族稚嫩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一)下放外贸经营权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峻的弊端,主要是:首先,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其次,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力量。再次,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进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影响他们乐观性的发挥。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乂一)下放外贸经营权于是从1979年开头,在对外贸易体制
9、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渐渐下放了一些9、外贸经营的权限。1984年,外贸部实施了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一,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肯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打算使用50%的留成外汇。其二,1984年1月,明确规定了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外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外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其三,1984年9月,通过了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方案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一)下放外贸经10
10、、营权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头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22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乂二)开展工贸结合在1979年改革之前,由于工贸脱节,经常造成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陈旧,无法充分满意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出口效益。于是在外贸体制改革的初期,我国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的试点。(1广四联合、两公开。(2)建立工贸结合公司,即工业生产企业和外贸企11、业
11、以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模式建立联营企业。(3)建立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外贸公司,从而实现直接对外经营出口业务。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乂三)实现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国内方案价格和市场价格并存的双轨制对出口商品的方案资金调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状况,依据中国农村改革的阅历,1985年起外经贸系统试行了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摸索价格双轨制状况下的方案资金使用方法。1987年我国外贸部对所属的外贸专业总公司实现了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其承包的内容包括出口总额、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盈亏总额三项指标。通过19791987年的初步改革,逐步扩大了我国企业12
12、、的经营渠道,调动了地方、部门进展外贸的乐观性,但从总体来看,因企业为真正实现企业化管理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我国外贸体制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一切均有待于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一、初步改革阶段(19791987年)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始终制约着外贸事业的进展。经过调查讨论,国务院打算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为落实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国家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一)外汇管制制度改革在外贸由国家垄断,外汇由国家统收统支的状况下,汇率一度只是内部进行会计核算的工具,它对进出口起不到调整作用。随着外汇调剂中心的建立,汇率对贸易的调整作用开头增加。但由于计13
13、、划在进口方面仍有作用,留成外汇部分相当于方案进口的权利。外汇调剂中心进行市场交易的不是实际的外汇,而是外汇配度,即议价得到的使用外汇的权利。二、深化改革阶段(19881990年)(一)外汇管制制度改革外汇留成的政策对进出口的影响非常简单,对有些地方政府财政力量强大者而言,地方财政补贴可以促进企业多出口创汇,再从进口中多赚钱。外汇调剂市场和官方内部双重汇率使得外贸企业可以在内外两个外汇市场上得到双重利润,出口乐观性因而大增。在进口用汇方面,政府另有批汇手段进行调整。在实际进口时要依据商品的性质,是否得到国家批准来折算不同的折算率,而不论及外汇来自于留成部分与否。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必
14、需14、品,由国家批准后按官方汇率折算。这样,拉高的人民币比值可以削减进口成本,有利于解决国内的短缺问题。一般商品进口按市场汇率折算,相对于官方汇价可以增大进口成本以限制进口。二、深化改革阶段(19881990年乂二)出口退税与流转税改革我国从1979年开头试行以增值税、产品税和营业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经过一段上缴利润和缴税并存的过渡,1984年实行其次步利改税,同时中国开头执行出口退税政策以鼓舞企业增加出口。1985年起扩大出口产品退税范围(除原油、成品油之外全部产品都可退税);1986年起扩大出口退税深度,由过去只退最终一道生产环节的产品税,扩大到加退中间生产环节的产品税。19851990
15、年间出15、口退的主要是工商统一税(按营业额10%的基本税率征收)、产品税(对初级产品征税)和增值税,退税规模在逐年不断增加。1994年进一步改善了出口退税制度。二、深化改革阶段(19881990年乂二)出口退税与流转税改革在包税制时代,出口退税中央财政担当80%,地方财政担当20%,而在执行中,地方负担部分往往不易落实。实行分税制后,出口退税明确规定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保证了退税的落实。但大量出口形成了对出口退税政策和中央财政力量的考验。最终由于退税大量增加,中央财政无力支付,只得将增值税退税率全面降低。这种趋势在1997年以后得以逆转。为了应对国内经济衰退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各国竞相贬值本国货
16、币对中国出16、口的影响,中国又开头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二、深化改革阶段(19881990年)(三)权力下放,部分放开经营权在外经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为了顺应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先逐步地给机械行业的生产企业直接参加国际贸易的机会。后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逐步给机械工业企业外贸自主权,允许这些企业在国家方案指导下直接出口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出口盈亏担负经济责任。后来,各省成立外贸总公司,并将原中央外贸总公司在各省的分公司独立出来,赐予全部外贸经营权。二、深化改革阶段(19881990年)(三)权力下放,部分放开经营权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17、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殊是地方政府的乐观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进展。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