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位扩增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位扩增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学位扩增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项目内容包含新建一栋教学楼,对校门、校道、升旗台、劳动基地等进行改造,新建建筑面积共约348011f,改造面积共约461511f.最大单体建设面积为3440肝,最大单跨跨度为9m,地形测量等级为乙级。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拆除工程、室外配套工程等。具体改造内容如下:1.新建一栋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3440nf;2 .拆除原校门,新建校门,面积约40113 .校道翻新改造,面积约4500面;4 .拆除原升旗台,新建升旗台,面积约15肝;5 .劳动基地改造,面积约IoOm2二、勘察要求(一)勘察内容本项目的勘察工作,包括
2、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具体以签订的合同为准):岩土工程勘察,范围如下:1、新建教学楼范围2、重建校门范围内建筑物进行立面测绘、工程测量(四等测量水准)、地面开挖区域的地下管线探测。(二)勘察依据工程勘察通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T/T72-201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4-2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民用建筑工
3、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I20-2012)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20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DBT15-38-201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585-2019);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2016
4、)建筑工程抗浮设计规程(DBJ/T15-125-2017);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T15-136-20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T15-38-2019);(三)勘察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 .查明新增挡土墙护坡下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挡土墙及护坡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提供设计需要的抗浮设防水位;5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 .设计人员按照总平
5、面图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布置钻孔;7 .技术钻孔要求提供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出地下水标高;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l2o8 .钻孔深度要求:终孔原则(现场第一个孔钻终孔前需及时反馈钻孔信息并让设计院确定方可终孔)。并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确定。遇夹层必须穿过,遇有软土层、透水砂层及地震液化层时应予以钻穿透后进入持力层。钻孔位置除注明外一般不得偏离3叫情况特殊时可适当放宽,钻孔时应避开现状管线等障碍物,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操作情况可适当调整位置。(四)地质勘察报告1.在勘察报告中,应提
6、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数值范围和数据的数量;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提供岩土参数标准值。当用分项系数表达式计算时,应提供岩土参数的设计值。9 .勘察报告书的内容(1)文本部分a.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b.拟建学校门楼地质基本特性;c.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说明;d.场地地形、地质(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岩土性质、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阐述和评价;e地基稳定性评价;f.岩土参数的分析及选用;h.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防治措施的建议;j.有关地基与基础设计及施工措施的建议。(2)图表部分:a.勘探点平面布置图;b.工程地质柱状图;c.工程地质剖面图;d
7、.原位测试成果图表;e.室内试验成果图表;f.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图表;h.特殊性岩土分布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段)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素描及照片等。如遇特殊情况,请通知建设单位及设计人共同商定。其他未注明事项参照规范相关要求执行。(五)工程测量及探测作业要求10 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4)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CJJ61-2003);(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6)
8、业主、设计方提供的技术要求;(7)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坐标系统:采用广州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广州高程系;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为0.5米。11 勘察测量单位提供1)地形测量等级为乙级。提供本工程地形图方面的资料,供测区设计、底图等使用。2)提供测区附近三个一级等级点,成果属广州市坐标系和高程系,作为本项目测量控制的起算点。12 使用人员及设备情况(I)项目负责1名,作业组5个,其中技术员5名,测工5名;(2)使用瑞士TS06plus-2r500全站仪2台套,雷迪RD8000管线探测仪3台套,笔记本电脑3台,所使用仪器均在检定有效期内。13 地下管线探测根据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
9、加强地下工程施工前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3845号),对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进行探测,探测工作包括查明探测范围内各专业管线走向、位置和标高等,作为设计和施工的基础数据。探测单位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QJ61-2003)和探测合同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出具的探测报告需加盖CMA章。(1)管线探查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给水管径2100mms排水方沟400mm400mm,管径2300mm、电力电压A380V、电信、煤气、工业管道和铁路、民航、部队等其它单位专用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性质、材质、条数、规格、埋设时间和权属单位等,实地调查时采用钢卷尺直接量测
10、,至少两次读数,读至厘米,并作好详细记录,填写明显管线点调查表,调查时如果其密度符合技术规程布点要求时,中间又无转弯分支等,直接连接各明显点,以正确反映出管线空间位置。在明显点密度分布不足要求时,采用探测方法补加若干隐蔽点;在没有或只有少数明显管线点时,定位方法主要按技术规程中要求的探测方法进行。2)金属管线的仪器探查在需定位管道没有或只有少数明显点,或明显点密度分布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探测方法补测隐蔽点,各类金属管线与其覆盖、周边埋填介质有明显的物性差异,根据这一特征,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对金属管线进行探查。3)管线点编号及标注隐蔽管线点的标注。隐蔽管线点平面位置确定后,用钢钉打在其中心点上,
11、用红油漆画圆,标注符号“”,按管线类型代码编号(如给水:JI、J2,排水:Pl、P2,电力:LI、Ll,煤气:Ml、M2,电信:DI、D2),实地标注点号,并尽可能标注拴距。在实地标注的同时将点号及类型、性质关系填入手簿,并在实地确定管线走向及连接关系,进而形成探查草图。明显管线点的标注。明显管线点标注在管线点的中心部位,其他标注内容同隐蔽点。(2)管线点测量根据等级控制点作为测量起算点,故本次测量工作直接用全站仪采集坐标数据。以全解析的方式测得各管线点的三维坐标。测量精度严格按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执行。(3)管线成图1)由于综合管线图上标注内容较多,各种管线采用不同颜色注记,便于区分。
12、给水管线用蓝色表示,字符代码为J;排水、雨水和污水管线用褐色表示,字符代码为P、Y和W;煤气管线用品红色表示,字符代码为M;电力管线用红色表示,字符代码为L;路灯管线用黄色表示字符代码为S;电信管线用绿色表示,字符代码为D;公安交通管线用青色表示,字符代码为X;工业管线用黑色表示,字符代码为G。2)利用已建立的管线数据库,管网管理系统可直接生成管线图和输出成果表,并与带状地形图进行合并、叠加,形成综合管线图。3)地下管线点成果表中提供了各类管线点的属性参数及三维坐标,除了电力缆沟因为盖板贴近地表和排水因为自流而采用沟底和管底埋深,其余的均为管顶埋深。特征栏中的三通、四通等各有三行或四行属性数据
13、,为各方向的埋深、管径等,并附有制表说明。14 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检查、验收按城市测量规范和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等规范执行,并严格按照我单位ISO质量体系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设置项目部,并有专职的项目负责、检查员、验收员,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检查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作业。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工作开展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作业规范和技术设计书,熟悉测区的情况,了解当地的环境、人文和风俗。(2)项目负责须对下面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3)作业前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正。(4)各等级控制测量记录手簿,计算成果经小组200%和检查员100
14、%检查,无误后才上机计算。(5)地形图图面内业100%检查,外业100%巡视,30%设站检查。(6)最终产品必须经验收、审核后才能交付使用。三、绿建要求(一)绿色建筑定位综合项目地理位置、区域环境资源、建筑规模类型等多项基本情况,响应广州发展绿色建筑的指导要求,建设更符合现代绿色、环保、实用性建筑,结合本项目实际的建设功能、开发目的和使用要求,因此,拟将本项目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的设计要求(二)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实施主要遵循以下国家和地方的设计标准:(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建筑照明设计
15、标准(GB50034-2013)(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2008)(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2012)(11)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三)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根据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评价与等级划分如下表。权重规划与建筑W/结构与材料W2暖通空调卬3给水排水卬4电气H,5居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