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设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决定.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建设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决定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XX片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全县区域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现就建设XX乡村振兴试验区(简称振兴试验区)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振兴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近年来,XX片区各乡镇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业
2、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为建设XX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美丽繁荣和谐XX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在XX片区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产业结构不优、体系不全、效益不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建设XX乡村振兴试验区,既是加快全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
3、要载体,是探索具有XX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的主要抓手,也是县委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充实和完善,对于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准确把握振兴试睑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强化综合改革集成和机制体制创新,统
4、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探索一条符合XX实际、具有丘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二)规划范围振兴试验区规划范围包括15个镇乡211个村,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26.4万亩,林地43.4万亩,总人口23.1万人。振兴试验区按照“一区两带三片五镇”进行空间布局,其中:优质粮油种植区包括6镇28个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生态果蔬产业带包括S209、三盐路、绵盐路沿线的6个镇49个村,幅员面积164平方公里。近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包括县城近郊的4镇45村,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生态涵养
5、片4镇30村,幅员面积99平方公里。复合生态种养片包括2镇25个村,幅员面积129平方公里。生态种植片包括三盐路沿线的3镇34个村,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五镇包括五个区域性中心集镇。(三)总体目标近期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部署,2024年完成全域规划,启动S209线改建、XX河整治、XX水库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6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风文明显著提高,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
6、、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乡村善治文化兴、职业农民队伍强”的“三农”工作新格局,成功探索丘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路径。远期目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四)基本原则1.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振兴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更大力度深化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建设体制机制,加速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振兴试验区发展新动能。2 .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支撑。振兴试验区建设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要依赖完备的市场机制持续推进。
7、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保持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3 .以城乡融合为基本手段。振兴试验区建设是城乡双重资源的集合集成,既要激活集聚农村内部资源,也要整合引进城市外部资源,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实现城乡建设互利共赢。4 .以发展提升为基本指向。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繁荣振兴和治理体系创新、生态文明进步,打造更加优美的乡村空间形态和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振兴试验区从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的根本性转型。三、加快推进振兴试验区建设八大工程(一)创新规划统筹机制,完善区域发展格局实施“振兴试验区全域规划工程”,坚持“多规合一”,按照
8、“一区、两带、三片、五镇”的空间布局对振兴试验区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提升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引导城乡融合、共享发展。高标准编制15个镇(乡)发展规划、重点片区发展规划和211个村的新村建设规划,构建“特色场镇-中心村-聚居点”三级城乡体系,推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二)创新全链发展机制,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实施“振兴试验区产业提升工程”,以“布局集聚化、产业融合化、产品品牌化”为突破口,坚持绿色导向、循环发展,推进优质粮油种植区、生态果蔬产业带和生态种植、复合种养片建设,加快建设“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5万亩藤椒基地”“5万亩蔬
9、菜基地”“5万亩核桃产业基地”“2万亩水果产业基地”和30万头生猪、300万只小家禽养殖基地,提升蚕桑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着力丰富农产品终端形态,规划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和蔬菜、条粉、核桃等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按照“一带多节点”布局,打造近郊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加快中国西部写生基地建设,支持果蔬产业带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等不同业态,带动“农业+旅游”加快发展。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升级版,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三)创新共同富裕机制,构建多元增收格局实施“振兴试验区农民增收促进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集体资产股权“双固化”,规范发展股份经
10、济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企业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带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完善全链共建共享机制,推进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有效带动一般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退出”机制,加快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大规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技能人才,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坚持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强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能力。(四)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振兴试验区景观化景区化建设工程推进基础开发、功能开发与形态开发有机
11、结合。深化拓展“小组生微”建设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坯房改建,建设一批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的村落民居。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沿江、沿河、沿路生态环境,打造“最美庭院”“最美田园”“最美河流”“最美公路”。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坚持投入减量、绿色替代、种养循环,推进生态涵养片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强红旗堰、XX河等重要水资源流域保护,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大战役”,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五)创新乡风建设机制,传承提升农耕文明实施“振兴试验区四好村创建工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
12、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农耕文明,提升农民职业荣誉感。挖掘提升“忠”“孝”等传统文化,强化老屋、古树、传统村落、家族祠堂保护,开展“写村史、建村标、立家风、讲家训”活动,保留乡土味道,延续农耕文明。开展农村不良习俗和歪风邪气整治,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持续推进农村文化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惠民工程建设,举办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体育赛事及区域节庆活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六)创新民生福祉机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振兴试验区民生福祉建设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强化基础性民生建设,加快S209线改线扩建、绵西高速连接线
13、等骨干道路建设,推进塔龙路、建柳路、刘黑路、金鼓-塔山、龙居村-隆现村等区域道路建设,构建外通内联的路网体系。继续推进自来水、天然气、光纤“村村通”,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XX水库,加强“五小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整治,推进武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发展振兴试验区社会事业,突出城镇、中心村、新村聚居点公共服务配套,推进教育、卫生优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做好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和“三留守”工作。(七)创新扩权强镇机制,做强特色村镇实施“振兴试验区特色村镇培育工程”,推行“特色镇+特色村+产业园”模式,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产镇融合发展,
14、深化扩权强镇,做强区域中心集镇,支持建设省级重点镇,将XX镇纳入扩权强镇试点,增补XX镇为第三批县级重点镇,建设一批康养小镇、生态宜居小镇、商贸特色镇。加快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实现产村融合发展。(八)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乡村善治体系实施“振兴试验区共治共享工程。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坚持用新理念指导振兴试验区建设,切实增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行动自觉。建立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机制,落实镇(乡)党委书记抓党建、抓产业、抓脱贫、抓增收责任制,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书记选拔任用方式,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到
15、村居挂职锻炼。创新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贤补位等多种形式的自治载体,重塑乡村社会规范。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乡村治理参与者、利益协调当事者作用。厘清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边界,推动组织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密切结合,不断增强基层治理实效。加快引进农业科技人员、企业主、大学生,将现代科技知识、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引入振兴试验区四、强化振兴试验区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一)党政主导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多级联动”原则,成立振兴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由县级领导担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镇乡抽调,构建“县级领导主导、专门班子主抓、镇乡党政主责
16、”的推进体制。(二)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共建共享齐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大力支持“农二代”“农创客”“新农人”等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着力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三)社会参与制定出台振兴试验区建设优惠政策,吸引成功人士回乡、工商资本进村参与建设,强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进入振兴试验区、留在振兴试验区的正向激励。创新国有平台公司参与振兴试验区建设的机制和模式,推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四)部门联动县财政设立振兴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振兴试验区建设。以振兴试验区建设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深化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创新农村建设用地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供销社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改革,增强振兴试验区建设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