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制度.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管理制度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与全面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含公共基础课),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要任务,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1 .各系(部)要认真组织人员,学习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意见,在认真总结、梳理课程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系(部)实际情况,选择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具有优势的课程,制定科学、具体、操作性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年规划和各年度实施方案。2 .各系(部)在系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申报进行校级
2、精品课程建设。学校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对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遴选,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 .加强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应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工学结合、特色鲜明且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并确定各自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如;核心成员、一般成员。精品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含中学高级、高级讲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本课程领域国内外科技和生产发展及科研的最新动态、具有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有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成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够胜任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专业课精品课程负责人也必
3、须具备“双师”素质。4 .学校教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系、校级精品课程项目评审专家组,在各系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按照校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评审,确定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每学年末应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经系(部)报送学校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各系(部)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每学期、每年检查各系(部)落实情况。5 .学校根据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计划,按年度组织专家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标准的校级立项精品课程,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一年。6 .2013年五年内,各系(部)必须每年建立至少I门(
4、及以上)系级精品课程(以高职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为主),五年内建设5门(及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力争五年内建成2门院级立项精品课程。7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要程序:(1)申报与立项:各系(部)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填写学校立项精品课程申报表。每年申报截止时间为12月25日。学校教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各系(部)申报的学校立项精品课程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材料经7天公示,如无异议,经校长批准后正式立项。(2)中期检查:每年5月底,各课程负责人向学校递交“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年度自查报告”,学校组织对立项课程进行检查评估,决定建设项目是否继续进行。(3)评审验收:根据立项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向
5、学校递交精品课程鉴定申请报告;学校教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组织23名专家对课程项目建设进行中期检查,作出是否符合学校精品课程的最终鉴定,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4)院级精品立项课程申报。学校从校级精品课程中推选优秀者向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申报院级立项精品课程。8 .精品课程必须开放、共享,其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以及该课程任课教师的信息等,要通过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开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9 .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要根据课程改革发展形势和本课程领域
6、科技与生产发展需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及时充实、更新精品课程内容,保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和持续发展能力,保持精品课程建设领先水平。10 .学校和各系(部)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定期对精品课程的进展情况、建设质量实施检查评估。对在中期检查中发现的工作不积极的校级立项精品课程建设小组予以批评,两次发现存在问题的,将予以撤消校级立项精品课程,同时对课程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相关处理。11 .学校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凡列入系级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应给予不少于3000元的专项经费资助;凡列入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各系应给予不少于0.5万元的专项经费资助,学校另拨付0.5万元作为配套建设,用于购置图书、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编写(制作)CAl课件、课程标准、试题库,开展社会调研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印刷、出版和发表研究成果等。凡列入院级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学校另拨付1万元作为配套建设费。12 .各系(部)要研究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的鼓励与奖励政策,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给予奖励,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