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4197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朱静君老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一)朱静君一关于评估和评委自从我去年四月底离开机构,加盟到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评估团队,并作为评估组组长全面参与家综的评估工作。除了对原机构和相关人事的躲避,我参与了社协负责的越秀区、白云区、黄埔区和增城的大局部家综评估,很多的时间都在社区奔忙,听得最多的是“朱老师辛苦了,我自己并没有很多辛苦的感觉,因为评估的过程充满着我与前线社工交流中的思考和探索,做一个“有思考能力和反思精神的评委是我对自己的根本要求,于是评估的过程就会变得很有趣,辛苦和劳累都被有趣和有价值主宰了,我经常用“浅笑安然,不问花开几许;诚重劳轻,不求功德圆满来告诫自己:不是你努力了一切工作就尽善尽美,但是你

2、的努力和认真一定可以弥补一些遗憾和缺乏。我过去的几十年高校生涯从事的是别人看来重复、枯燥性极高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越的教师并不是基于口才好(当然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思维清晰表达顺畅,不然以其昏昏使人如何昭昭?)而是喜欢在教学过程带进很多个人的思考和探索。思考与探索让我曾经的哲学和社会工作课程变得生动和有趣。离开大学讲台之后有过许多的讲座和培训,哪怕是重复的课程,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状态应该可以回应那种长时间的激情和投入的持续性的疑问了吧?(有人说朱老师总是精力充分,激情投入,好似不知道劳累似的。原因就在于“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你的每一天工作都充满探索和思考,工作倦怠和沉重自然远离了

3、你吧?)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这句话来自哲学家休谟。我习惯了在工作过程带入思考和探索,不管是从事教学还是做机构当督导,评估自然不例外。我习惯将评估中一些思考写出来放在空间,虽然不连贯也没有考虑逻辑系统等问题,只是一些微观的感想和感觉,社工朋友那么喜欢到我的空间浏览、转载和分享,平等交流思维碰撞就成为我和社工们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过程。我参与评估有个人风格,比方对一个领域的评估,经常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跟每个员工讨论效劳思路与效劳内容,做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困惑在哪里,如何获得督导支持,有哪些成效与成长,通过这种直接交流的方式了解社工效劳过程关于需求评估、关于个案和小组,关于工程目标与指标的关系等等的思

4、考和具体的做法,阅读资料是对访谈讨论的反证,因此评估过程不仅是对社工以往效劳的客观评估,更多的是共同探索和反思效劳过程与效劳成效,怎样才能把效劳做的更好,用这种启发触动反思的方式进行评估,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的以评促建和以评促进。评委都应该有教师情怀,首先评委的专业思考和能力水平应该高于被评估对象,一味掉书袋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实务,凭什么对工程指手画脚做评价?其次必须有公正的立场,社会工作效劳过程充满艰辛,懂得对一线效劳的社工的尊重和平等,才能客观对待评估中的各种现状,立场公正考验的是评委的职业道德;其三评委必须有专业能力引导机构和社工去思考效劳领域的问题和困难,启发效劳领域有更多的反思和感

5、悟,推动改良和完善。所以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估工作:看不出问题是评委专业能力缺乏,提不出具有高屋建乐意义的建议是评委专业水平缺陷。每一次的评估都是思维碰撞的盛宴,这种评估怎么会乏味?怎么会只有辛苦两字?二关于工程目标与效劳指标曾经两次给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班做过培训,授课对象都是社会工作机构的“高管们。高管们的自我感觉都很好,新起步的领域,没有资深者的条条框框压迫,甚至关于工程管理的课程也受到他们的挑战“我们是总干事,工程管理和工程筹划是中层管理者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是我在去年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深圳举办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班授课时得到的信息,某位香港专家讲授关于工程筹划和工程管理的问题,受到来自“高管层的

6、局部学员的诘问,最后是专家妥协,改弦易张。工程评估自然要关注到工程筹划、工程管理、工程目标和工程成效的,自认为已经不需耍再学习关于工程的几大问题的机构高管们不知道对工程目标与效劳指标的关系有多少思考呢?举个例子吧:很多家综都把残障康复、外来人口效劳等等效劳目标(工程目标)定义为“社区融入或者“社会融入,那么效劳指标和效劳方案就应该是围绕“融入做文章了。怎么融入呢?效劳指标由个案、小组、活动构成:个案效劳几十个一一资源链接、政策解读、问题解决、激发潜能、促进成长;小组效劳几十个一一专业小组、兴趣小组,都是封闭型小组;社区活动几个。就从这种效劳指标反观“融入目标的成效吧:个案对效劳对象个人或者家庭

7、,小组是封闭型的,这两种效劳已经占社工投入效劳量80%以上,活动是点缀,这些活动还是宣传“中心和各种效劳为主,那么“融入在哪里?这些指标与“融入目标的关联性是如何对接的?人们融入环境、融入社区、融入社会都是“互动一一进入一一融合的过程,除了活动有些许与社区“互动,效劳对象进入和融入的路径呢?路径都没有更遑论成效。从评估的角度看,社工的效劳指标确实都完成了,效劳对象的困难有所缓解,效劳对象之间的群体支持也建立了。假设从个体板块看,社工的效劳是做的好的,小组也是有成效的,但是宏观的工程筹划、工程目标与效劳方案和效劳内容吻合吗?这种错位是中层管理者的执行推动有误,还是作为高管的总干事们、作为智囊的督

8、导们方向性的失误呢?这种错位能归结给社工个人吗?这种情况要如何评估呢?板块分数低了,社工很委屈,而且是真心委屈,所有的指标都完成了,而且有效果,但是板块的工程目标“融入达成了吗?成效能凸显吗?我担任评估组组长,每一次的评估我都要负责两个具体的板块,对我个人的投诉不是公平、公正度不够等等,而是有板块投诉我给他们的时间太短,社工希望有多一点的时间跟我深谈,关于效劳思路,关于效劳对象群的知识工作流程和内容决定了我无暇与中心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交流,但是我真心着急啊:需求评估一一效劳方案一一效劳推进一一效劳成效是每个版块的逻辑效劳思路,可以跟社工沟通探讨,要求加强效劳的逻辑性和专业性,假设效劳目标与效劳

9、指标之间存在错位,前线社工是没有能力去消解的,高管们,中管们,督导们,你们的思考和作为在哪里?再说说效劳对象的划分,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家综对青少年的年龄划分是6-25岁,国际惯例和考证书本指引,都非常清晰把青少年定义为14-28岁,14-18岁是青少年的叛逆期,通过治疗性、预防性、开展性的效劳路径分类做效劳;18岁以上主要是社会适应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当把6T3岁的儿童拉进青少年板块,问题就来了:儿童的需求凸显了“被保护的需要和“游戏的需要,社工在儿童领域的效劳第一位就是“保护者角色;在青少年板块那么不一样,尊重与接纳放在了第一位。用青少年效劳的理念和技巧去做儿童效劳是否报苗助长?青少年板块的

10、社工只有寥寥几人,把儿童和青少年捆绑在一块,导致社工效劳的分裂状况(即使西方国家和香港,儿童社工和青少年社工也是有领域区别的,我们的年轻社工何以能做这种全才效劳?)家庭效劳就只能做幼儿家庭,连儿童家庭都“不在效劳范围,这是一种怎样的纠结?每一次的评估都有香港邻舍辅导会的专家同行,当我们一再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香港的家庭综合效劳只分出去老年,其他效劳对象是合在家庭这个大板块的,当这个家庭的儿童有问题,儿童社工跟进;青少年有问题,青少年社工跟进;没有这么多硬生生的掰开的分裂。所以只有一个大的家庭效劳领域为根底,里面有社工的职能分工,家庭成员的问题分门别类由不同的社工跟进。广州市的家综效劳

11、走到了第三年,评估强化效劳的拓深拓宽,作为效劳机构,作为机构督导,作为机构高管,是否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本文无意非难任何机构、高管、督导,旨在提出问题,希望业内人士共同思考和探索,我们应该如何把社会工作效劳做的更好)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二)三关于督导和督导成效毫无疑问,督导是社会工作效劳领域的导师和智囊。广州市采用工程购置的方式向社会工作机构购置效劳,只有督导和督导工作量的规定,聘请多少督导,如何使用督导,机构有很大的自由度。于是比拟标准的承接效劳多的机构组建了督导团队:香港督导、高校有实务经验的督导和拥有广州市社协正规培训学历的外乡督导共同组成,有些机构为了满足需求还会将本机构的具有

12、几年工作经验的同工内定为督导助理作为补充;新机构和理事会成员专业能力弱的机构一般会聘请督导和非专业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创办人自己担任“行政督导。这是广州市家综这几年的根本情况。在评估过程中,评委都会做督导资格甄别的工作,主要是香港督导、高校督导和具有督导班学历的外乡督导的资格认定;然后是督导工作量化是否达标(这两项评估放在运营管理板块),包括每个社工接受的个别督导、团体督导和培训的时数。这种评估只能保证督导量,不涉及督导成效。评价督导成效的任务放在了各个效劳板块,评委通过社工的效劳对象群的知识掌握,效劳对象分层、效劳分类、资源分析与链接等间接了解督导对社工做了什么引导和启发,通过个案、小组等效劳的

13、督导意见了解督导的板块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有些督导会关注领域的效劳方案和宏观开展,给出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有些督导那么是纯事务性的给社工的个案小组效劳记录提提意见,甚至只签个名完事。所以我曾经提出过对“晃悠式督导(每月或者每周到效劳点晃悠一下,给社工开开会就走了)和“签名式督导(只在评估前过来给社工的效劳档案签个名,应付评估,没有做实际的前线督导)必须清场的建议。当然现在晃悠式和签名式督导越来越少了,机构花了钱,社工有需求,但是如何善用督导资源,用成效和检测的方式利用好机构花了近乎社工十倍价格(以天数计算)的督导,这是每个机构需要认真考量的。评价督导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被督导的社工,就像评价教

14、学工作,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一样的道理。关于这一点,前线社工是不糊涂的,评估过程我跟社工的交流探讨,社工经常对我说“这相当于一次高质量的督导,可见督导应该怎样与社工探讨和交流,怎样启发社工思考问题,表达“思路清晰化、效劳专业化的督导成效,年轻社工是心中有数的。在专门的效劳领域,要求督导“无所不能并不过分,“无所不能与“无所不精不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督导对于领域的效劳对象、效劳环境、效劳资源、效劳政策、效劳瓶颈都应该比社工更清楚,不然你凭什么给社工当效劳导师?不知道怎样做需求评估?找督导讨论和共同下社区去;不知道怎样拓展效劳对象?找督导讨论和督导带着下拓展去;不知道如何与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打交道?找

15、督导讨论和督导带着下走访相关部门去;不知道社区资源在哪里?跟督导一起下社区资源分析和链接去只会开会的督导,只会给效劳档案签名的督导,没能耐(非不能而实不为也)领着社工走社区走村串户的督导,从来不做家访和不与合作方交流的督导,有什么能力引导社工去开拓,去做扎扎实实的效劳推展?杜绝晃悠式、签名式督导的同时,各中心是否也该关注督导带着社工下社区做调研、做家访、做社区探索的能力和次数?学生可以挑战老师,社工也可以挑战督导,督导的威望与能力不靠他的社会地位是否“业内著名或者学术地位全国排名等等虚的东西,就在于效劳现场的带着和开拓,这才是督导之所以为督导的真功夫硬本领,不愿意下社区的督导只会带出不愿意下社

16、区的社工,没有实务能力(带着社工下社区做效劳手把手教导引导就是督导的实务能力)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督导致胜的不二法门。记得2023年初我和几个同事办机构,我倡导的就是“督导坐班制,每周一定有专门的时间,坐班的方式扎根在社区,从“安居100分到“小区围闭门,再到亚运治安员家访辅导,白米巷的社区治理和社工一块走村串户,与相关职能部门讨论协商,才能够准确把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我也曾受到质疑,有高校专家公开告诉我“我不认同你的做法,有督导当着社工的面趾高气扬大声告诉我“我是绝对不会像你一样下居委下街道的!这是社工要干的事,不是督导要干的事!你不干没有关系,我的坚持与坚守纯属个人行为。但是在今天,当我从评估的角度考察督导成效的时候,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不愿意下社区,不愿意与社工共同进退的督导,成效是会被质疑的。我曾经在另一个城市担任学校社会工作督导,新开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