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4064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兴旺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纵观人类社会的开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局部,也是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开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开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根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开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在根底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

2、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根底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窕、创新

3、应用、创造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开展。(二)、课程理念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根底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根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表达以下根本理念: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开展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开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

4、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平安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开展的要求奠定根底。2、以掌握根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工程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开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根底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

5、创造潜能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计一个工程、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良等过程,掌握根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

6、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活动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5、以实施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开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行为,进行多元化、开展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作用。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

7、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概括描述: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根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根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标准;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根本要素和核心概念。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根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熊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效劳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阶段目标1、小学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根本技能及根本的操

8、作标准。(1)知识与技能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根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了解假设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地选择工具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平安、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2)过程与方法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通过语言、文字、简单的图示对设想和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珍惜劳动成果、保护

9、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培养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气氛,养成老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培养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了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初中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重于培养学生根本的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根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简单的技术作品在制作和改良技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能从多方面作出有一定根据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需求,确定设计的要求和构思的方案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样表

10、达设计的意图通过评价与交流,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技术实践活动中,深化劳动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根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和创新意识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与态度,能够平安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初步的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认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高中该阶段着重于开展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以提高其技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技术,客观地评价技术。(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拟,选用适宜的

11、材料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设备,了解一些比拟先进的工具、设备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知道技术的一些根本要素:设计、加工与制作、检测与使用、评价与改良了解技术的一些核心概念:系统、“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材料、信息、能源、资本、时间和人力等)、“制约条件”、优化和权衡、“过程、控制”等(2)过程与方法在技术活动中,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交流和评价,开展技术思维通过调查分析他人与社会的需求,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应,修正和优化设计

12、方案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标准使用工具设备,进行实际加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任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保持技术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关注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影响尊重技术和技术人才,认识技术的价值观,为进入技术世界做好准备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识等养成积极、负责、严谨、平安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勇于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经济开展的意义,并能对技术进行客观的评价课程设置(一)、学段设置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四、五年级第二学段:六至九年级第三学段:十至十二年级(二)、课时安排根底型课程局部的课

13、时安排:第一学段:共68课时第二学段:共170课时第三学段:共136课时四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十二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四至十一年级每学年以34周计,十二年级每学年以30周计。说明:各学科根底型课程局部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各校要严格执行。在指定的学段范围内,各学科课程的课时具体安排(各周课时安排,起始年级确实定等),由学校统筹。内容与要求(一)、四至五年级1、根底型课程局部(1)问题与设想问题与设想局部为设计的根底,主要从产生并确定需求、收集信息、提出并表达设想、选择工具与材料、拟定工艺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原本隐含在技术活动内部的线索,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

14、的反复训练,转化为学生显性且标准的活动习惯。(2)加工与制作此局部的内容为加工制作的启蒙教育,主要从认识材料和工具、加工方法、组装、反思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有序的合理操作,通过有目的的分类与指导,让学生从本局部所划分的主题内容角度加以提炼和升华,为问题与设想局部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根底。2、拓展型课程局部、问题与设想(2)加工与制作(3)交流与评价课程实施(一)教材编写1、教材使命与特色教材是课程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使命是贯彻普通中小学培养目标,具体落实“通过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课程目标。因此劳

15、动技术教材要充分表达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劳动技术教材是以实际工程为载体,以技术活动过程为主线,设计学生的技术实践和探究、创造、创造的学习活动。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应具有上海特色。它以上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努力反映上海的城市开展战略、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成果,表达教材的适切性和先进性。2、教材内容选择内容选择应注意:(1)技术的开展性与多样性纵向关系上,正确处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关系,重视技术史料的启发和教育作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革命性作用;重视常用材料、手工工具和简单机械的根底技术实践和创造作用,突出现代技术的高效作用,使学生了解由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开展的过程。横向关系上,重点选择和利用制造技术、建筑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农业及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的技术教育载体,使学生理解技术世界的多样性。(2)技术过程的完整性设计是表达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引导学生能根据需求(自己、他人、社会)进行设计,形成创新意识。技术操作是表达劳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