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3507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目录,11,-Jl-刖百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三节发展意义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营造空、铁、城一体化空间新格局第一节总体空间结构第二节功能板块布局第四章高标准打造区域性会展新城第一节塑造会展业新格局第二节培育会展业新动能第三节构建会展业新生态第五章加快构建高铁空港物流产业第一节优化完善物流空间布局第二节扩大物流对外开放水平第三节增强物流服务新能级第六章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第一节实施研发创意工程第二节推进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工程第三节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工程第七章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体

2、系第一节打造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第二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品质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创新投资运营机制第三节强化用地保障措施第四节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升级,在新的换乘方式与空间组织理念下,高铁站、机场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型功能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决策部署,充分利用赣州高铁空港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统筹考虑全市功能布局,系统性、整体性谋划新区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业态分布,与中心城区其他区域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为

3、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结经验、提供示范,特编制本规划。赣州高铁空港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4.77平方公里,远景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将范围扩至赣州黄金机场、空港物流园。本规划是指导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发展背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赣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通过吸引产业、人才集聚,带动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快速崛起。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于2016年12月28日成立赣州市高铁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核心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

4、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协同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为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发展基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实现经济生产总值4523.63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为10.0:40.3:49.7,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铁空港新区所在的赣州经开区工业营业收入1235.3亿元、增长16.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6亿元、同口径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元、增长4%,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65.3亿元、增长10.16%,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增长37.2%,多项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5、。产业基础不断优化。赣州经开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企业120余家,实现营收26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汇聚相关企业266家,营收占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的46%,连续2年获评全省四星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实现营收477.85亿元、增长29%,总量列全市第一,获评全市唯一的江西省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区块链技术产业园被工信部评为“区块链十大经典案例”。新增入规工业企业55家,数量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6家、省级瞪羚企业5家,数量均列全市第一;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7家。各类产业平台及创新创业资源

6、加速集聚,为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枢纽功能全面增强。近年来,为保障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基础设施与赣州西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高铁站房、市政地面道路、轨道交通预留等工程建设。赣州西站日最高客流量已达1.92万人次,已建成通车昌赣、赣深2条高铁在此交汇,规划引入长赣、赣龙厦高铁,形成“十字型”高铁枢纽。赣州黄金机场T2航站楼投入使用,航空口岸实现同步临时开放,成为江西第二个国际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208万人次。周边迎宾高架、创业路高架、客家大道西延高架等3条快速路和7条城市主次干道,使高铁空港新区与赣州经开区主城区、赣州蓉江新区、南康区实现了互联互通,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已

7、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生活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已建成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及卫生健康服务室26处,改扩建镇卫生院1处,学校、农贸市场、变电站、消防站等基本配套短板不断补齐。同时,围绕服务保障民生和做旺人气,引进了国际会展中心、高层地标、酒店、综合商务、购物中心、住宅等“六位一体”的城市空间站项目,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第二节机遇挑战重要机遇。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深赣对口合作上

8、升为国家战略,赣州高铁空港新区核心引擎作用将更加凸显,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纵深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错位互补、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为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主要挑战。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缺少系统规划,导致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商难以落地;部分项目进展滞后,产业规模和集群效应难以形成。二是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发挥不够。到站客流以中转为主,人流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主要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大项目、头部企业少,创新能

9、力不强。三是宜居环境条件尚不具备。目前常住人口约3.6万人,主要以辖区原住居民为主,距离市中心城区超过15公里,学校、医院、大型商超、文化体育等配套亟待完善。四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高铁空港新区划转赣州经开区建设管理后,缺乏政策机制和顶层设计,项目建设、资产经营、社会事务管理分离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产业成链成群,探究未来型、潜力型发展新领域,增强临空科创策源能力,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高品质服务供给,建立起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成为支撑赣州高铁空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第三节发展意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

10、流合作、协同发展,有利于赣州高铁空港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建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构筑“一带一路”新格局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对接融入粤港澳大

11、湾区和深赣对口合作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高度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现代会展之城、快捷流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总体定位,加快构建会展经济、空铁物流等差异化、组团式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将赣州高铁空港新区建设成为智慧高端、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第二节基本原则优化布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大型交通枢纽引领带动作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发展定位等,甄选出发展基础条件优越、城市特色鲜明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避免与中心城区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赣州蓉江新区等区域存在产业

12、趋同、同质竞争等问题,推动产业关联配套,协同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高铁空港新区。创新驱动,高端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企业主体,吸引高端人才,营造高质环境,带动区域产业能级整体提升。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发展目标,主动对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深圳、广州和佛山等高铁沿线城市合作,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共赢发展。环保节约,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行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促进产业生态化、低碳化、高技术化,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水平高的产

13、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第三节发展定位现代会展之城。利用高铁、航空口岸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会展产业生态圈,形成“以产兴会、以会促产、产会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打造覆盖全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性会展新城。快捷流通之城。借助赣州国际陆港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赣州西站和赣州黄金机场两大交通枢纽核心载体,以空港产业园、高铁货运产业园、保税物流园等三部分功能区域为基础,构建集高铁货运、航空口岸国际物流于一体的陆空“双通道”,建设“铁、陆、空、区“三港一区联合的国际物流集散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中转基地和集散中心。创新创业之城。抢抓深赣对口合作战略机遇,以共

14、建“飞地”产业园区为契机,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充分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搭建以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环境为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高铁空港新区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活力之城。第四节发展目标到2025年,赣州高铁空港新区枢纽能力与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会展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空铁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争取发展成为江西、赣州对外开放的新名片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完成国际会展中心和站前商务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建设,高端酒店、高端写字楼、大型商超、教育和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产业链和发展平台逐步完善。构建以会展经济、空铁物流、新兴服务业等3个产业

15、组团为支柱、引进培育相关产业链的“3+N”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平台”双驱联动,打造高质量产业协作新引擎。创新能力、宜居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增速,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和就业环境逐步改善,常住人口达14万,宜居宜业水平稳步提升。到2035年,赣州高铁空港新区的功能全面提升完善,对周边地区形成强烈的带动效应,实现与中心城区其他区域的联动发展,经济收入总量再上新台阶,“一核三组团”的产业体系完全建成,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建成产业支撑强劲、公共服务完善、

16、城市人口集聚、自然生态良好的现代活力新区。附图1:赣州高铁空港新区核心区规划及远景规划范围第三章营造空、铁、城一体化空间新格局按照空、铁、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坚持以生态为网络,以组团开发为支撑,营造空、铁、城一体化的空间新格局,打造创新驱动的智慧枢纽、活力新城、宜居新区。附图2:赣州高铁空港新区“一核三组团”布局示意图第一节总体空间结构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点面结合原则,引导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一核三组团”总体空间结构,打造基础设施高度联通、高端业态集聚、空铁城一体化的活力新区。其中,“一核”为空铁枢纽核心,“三组团”分别为会展经济组团、空铁物流组团和新兴服务业创新创业组团。第二节功能板块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