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乡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2023年,XX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结合乡村振兴等乡内重点工作,找准立足点、搭建创评载体,发挥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工作重要作用,为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正向引导。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办公室,明确2名具体经办人员,专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精神文
2、明建设工作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定下发XX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XX乡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此项工作列入乡“13+N”目标考评,并实行月考评、月通报、月例会制度。(三)细化优化体制机制。一是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年初制定工作方案,年度和季度有工作计划,半年和全年工作有总结,按时报送精神文明建设月报、工作总结、年度考核材料。三是乡党委书记、乡长定期督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情况,通过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通报督查发现问题,要求立行立改,2023年已累计召开精神文明创建专题会议10
3、余次。四是将相关领导机构、人员以及工作方案流程图上墙。二、丰富活动载体,点亮文明底色(一)依托三大平台,扎实开展十项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8项主题活动。2023年以来,乡村两级围绕卫生环保、扶危帮困、文化文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志愿者参与人数达1200余人次。(二)创新活动内容,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集中宣讲、到组宣讲等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宣传宣讲活动150余场;举办元旦、六一等文化惠民文艺演出4场;联合县文旅局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6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
4、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25余场;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安全生产、防诈骗、反浪费、食品安全宣传周、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月等活动120余场。(三)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择优建设了红色基因传承、扶危帮困、科技普及、文化文艺四种类型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如:XX村以红二十八军遗址为开展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志愿活动的坚实平台;高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扶贫帮困基地通过香菇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提高脱贫群众“造血”能力。今年以来,全乡13个文明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次,推动了文明实践活动走出机关、走近群众。(四)大胆探索创新,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5、结合乡情实际,培育了长江河微心愿、“情暖夕阳”敬老、“托起明天的太阳”护苗、“周末清洁”、“望春谷守护花海”五大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五)强化新闻外宣,助力乡风文明建设提质增效。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文化站拍摄XX乡皮影戏纪录片,记录非遗传承人易乃益守护皮影乡愁感人事迹;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参与拍摄“乡村名嘴说”大赛活动;举办2023第六届中国XX春天旅游文化节摄影大赛。2023年度全乡在学习强国、XX省文明网、市文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网站刊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类相关稿件120余篇。(六)扫黄打非深入实际,多举措推动“扫黄打非”入人心。XX乡新时代文明实践
6、所(站)依托小组会、板凳会等文化活动阵地,深入村组两级开展宣传,组织乡村干部通过电子屏、发放宣传单、居民微信群、村村响广播等载体宣传“扫黄打非”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远离不良诱惑,抵制“黄”与“非二同时常态化开展“护苗”活动,组织志愿者联合乡行政执法大队、乡派出所对辖区内文印店、书本店、文具店等校园周边店进行常态化检查。乡村两级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23年下半年集中开展多项扫黄打非专项活动,7月开展“扫黄打非青春护苗”活动;8月开展扫黄打非手抄报绘画活动;9月结合开学季开展“扫黄打非进校园,护苗行动助成长”
7、活动、“扫黄打非”专项检查活动;10月开展“扫黄打非进书屋,护苗行动润童心”主题活动、扫黄打非宣传活动、“扫黄打非”专项活动、扫黄打非暨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扫黄打非志愿宣传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乡,活动惠及人群6000余人。三、振风超市小积分,带动乡风大文明全乡6个行政村秉持“县指导、乡负责、村实施”的原则,认真开展振风超市积分评比和运营工作。2023年前三季度(1-9月)共发放93200分。2023年振风超市文明新风评比为季度评比,每季度评比事项的六大项不能低于3项,各村确定增加的“X”项,报乡文明办备案后才能纳入季度评选内容,不报备的不予积分。除以上主要六项外,乡还结合实际,开发特色评
8、比项目,由乡发放积分,9月开展“崇德重教、筑梦未来”主题活动,对本乡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学本科)给予一次性积分奖励,并兑换成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品当场发放。积分评比日常结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传,积极向群众宣传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迹,引导群众营造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的良好氛围,同时,将违法违纪等违反村规民约行为的群众评上“黑”榜,并及时进行教育转化,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四、深化移风易俗,推动文明新风2023年XX乡移风易俗工作重点推动开展,在辖区内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推广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坚决抵制不良陋习。乡村两级要深入一线,深入实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全年乡村两级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
9、活动117次,村两委成员带头下村入户,对群众进行移风易俗宣讲,破除陈规陋习,整治封建迷信思想,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扎实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专项整治行动,在全乡六村范围内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讲文明、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活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攀比浪费等风气,营造了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结合扫黄打非工作,建立本地看相、算命、扎匠、地里先生、道士先生等封建迷信从业人员台账,对他们的活动范围、从业事项、收费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对他们进行约谈,告知专项行动整治目标,要求他们不得在本村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乡内所有红白喜事均要在村委进行备案并留存备案资料
10、及台账,红白喜事现场要有“一约四会”成员履职,进行移风易俗相关宣传,抵制大操大办,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9月乡将围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和学习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教育活动共14次。同时,乡村组三级将召开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并层层落实,开展13次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日常工作结合振风超市红黑榜积分评议工作,严格奖惩制度,对不服从管理、顶风作案的封建从业人员,坚决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处理。对不听劝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操办封建迷信活动的农户纳入振风超市红黑榜公示,落实乡村干部包保,限期教育转化。截至11月份,合计喜事新办30起,丧事简
11、办46起,其他不办3起。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一是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提高乡、村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让文明建设发挥更大效力。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中,结合近期重点工作,切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对乡内经营户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监管,完善消防设施的志愿活动,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开展森林防火演练、宣传等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另外每逢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各村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深挖节日文化内涵,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12、弘扬优良家风、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家庭观等核心价值观开展相应活动。二是各村按时更新年度、月度活动计划表,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后将剪影及时更新上墙,台账档案制作留存完好;常态化做好对辖区内破旧、污损、过时公益广告牌的清理更换工作,乡文明办人员日常走访时会进行记录并反馈,作为考评依据;结合实际按要求开展文明家庭摸排工作和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挖掘上报工作。(二)振风超市、扫黄打非、移风易俗工作一是振风超市积分评比工作还需持续抓紧走深落实,随机现场参与村振风超市积分评议会,持续督促积分卡发放,保证群众能及时收到,不定时随机电话回访,从群众口中了解振风超市积分评议会是否合规、公开、透明,群众参与程度等信
13、息,作为考评重要依据(振风超市红黑榜图片及积分公示,发现破损及时清除,公示栏本身破损及时修缮更新),并做好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工作,评比据实据悉。乡文明办人员不局限于月考评时查看评比记录、公示栏更新情况,日常下村走访时随机进行检查,作为月考评重要依据。二是扫黄打非常态化开展,将校内校外作为工作重点,结合“护苗行动”及执法大队日常对于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开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安全,各村积极配合,争取将扫黄打非工作走深做实,同时加强对于辖区内重点人员日常监测,月度或者季度性进行走访式宣传劝导教育,教育转化要有实效。三是继续紧抓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成员作用,利用一约四会成员在乡村内的影响力深化宣传效果,在红白事现场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力、其他不办。加强村规民约教育学习工作,通过村组两级会议强化宣传效果,保证辖区内居民应知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