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练习(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练习(一)1.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把蛋糕做大固然重要,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也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下列对按劳分配理解准确的是()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动的数量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A.2.下表为国有企业EB.反工王某2019年上半年C.的收入情况:D.工资收入奖金收入炒股收入房租收入40000元10000元8000元12000元王某的收入方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40000元工资收入IoOOO元奖金收入8000元炒股收入12000元房租收入.B.C.D.3
2、.现阶段我国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是因为()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B.按劳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C.劳动者地位平等,是生产资料的主人D.劳动者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同样的贡献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首次获得确认。这一重大创新()完善了分配制度,更好地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数据要素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够保隙数据要素按其创造的商品价值参与分配A.B.C.D.5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
3、的冲击,某私营餐饮企业调整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厨师和服务人员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领取基本工资和奖金;营销人员除原来的基本工资外可以领取各自招揽客户消费金额的百分之十作为绩效奖励;员工年度绩效冠军可以获得本公司1%的股份。这一分配方案()将劳动者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挂钩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激励营销人员积极招揽客户增加消费量鼓励劳动、资本、技术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A.B.C.D.6 .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社会保障通过初次分配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利益我国的社会保障由社会和个人
4、承担主要责任A.B.C.D.7 .典型的“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往往超过60乳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也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加快步入橄榄型社会,需要O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在初次分配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B.C.(2X4)D.(3X4)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可见,脱贫攻
5、坚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体制,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提高现行脱贫标准,更好满足贫困人口美好生活需要A.B.C.D.9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扯。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清除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通过实施政府定价政策,稳定物价水平.B.C.D.10 .根据人社部相关规定,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至少每2至3年调整一次,且调整幅
6、度原则上不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又能促进社会公平增加收入低的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A.B.C.D.11 .某班就“我身边的社会保障”进行讨论。有同学介绍说,自己的外公己68岁了,每个月领取退休金,每年可以享受免费体检一次,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今年五月还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外公所享受的这些待遇()退休金属于养老保险免费体检、坐公交属于社会优抚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属于社会福利A.B.C.D.12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
7、有()A.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B.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C.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D.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分配本质上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是政府对“市场失灵”的有效弥补。下列属于再分配调节的是()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建立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上调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完善以人为本的税收制度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A.B.C.D.14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下列措施有助于把“蛋糕”切好分好的是(
8、)支持有意愿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适合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现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A.B.C.D.15 .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A.B.C.D.16 .上海将事业单位养老保
9、险与企业并轨,减少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的不平等。这一举措()A.调整了现阶段的分配制度B.扩大了中等收入者的比重C.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显著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分配制度。下列分配方式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周老汉承包村里的鱼塘年收入8万元陈女士在某市一所公立高中从事教学工作,月应发工资6500元某公司技术员小王通过发明专利进行技术入股获得公司分红10万元张先生十年前投资20万元购买了贵州茅台的股票持股至今获得的巨大回报A.B.C,D.18 .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后,
10、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对人类历史上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下列对按劳分配原则理解正确的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品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承包土地所得均属于按劳分配A.B.C.D.19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我国发展社会保险事业()A.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B.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C,是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构成D.需要政府和单位双方共同筹集资金20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
11、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下列关于第三次分配说法正确的是()第三次分配可以反映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努力程度和技术水平第三次分配是缩小分配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三次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提倡全民公益价值观,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A.B.C.(2X3)D.21 .广东某市发布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保除财政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首次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这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科研资金投入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12、,增加科技人员收入优化股权结构,强化科技人员在公司运营中的主导权A.B.C.D.22 .如果你有一项技能,并通过网站或APP能找到为之付费的用户,自此,在全职工作之外,你就新增了一项临时工作,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下列对“零工经济”认识正确的是()劳动者通过“零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财产性收入劳动者通过“零工经济”获得的收益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零工经济”可以丰富经济形态,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零工经济”的兴起取决于市场对公共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A.B,C.D.23 .人社部公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小微创业者、农民工等为
13、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江苏、四川等地发布相关规划,强调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能激发人才红利,完善以体现技能价值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可以更好体现我国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能够更好迈向共同富裕有助于平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A.B.C.(2X4)D.24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还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就要求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宏观调控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传导正确的是()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f提高劳动报酬比重一增加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强化大病保险一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一筑牢民生底线发展慈善事业一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一调整收人分配格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A.B.(T)(3)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