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2549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考点定位】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3.明清小说与戏曲、科技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表现。主题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梳理夯实必备知识1 .经济的发展领域表现意义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r粮食总产量出现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增加收入,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商业臼银大量流入长途和大额贸易得到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

2、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思维点拨】商帮的形成明朝中期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他们凭借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 .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赞还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H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材料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

3、、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根据材料,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试答:答案农业: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商业:商人群体(徽商)的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白银成为流通货币;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拓展深化】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

4、现象及原因(1)新现象农业: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手工业:东南沿海地区产生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经济现象。商业:东南沿海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大宗白银交易普遍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政府干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2)原因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下,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主题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梳理夯实必备知识1.思想领域的变化陆王心学兴起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

5、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李贽提倡个性自上L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木”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概念阐释】“致良知”“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

6、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2 .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角度时代主要成就特点或地位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戏曲明清代表作家:明朝汤显祖、清朝孔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尚任等。舞台演出方面,昆曲长期流行。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

7、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行的剧种【思维点拨】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1)发展趋势: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2)新内容:注重对商人的描绘(第一次歌颂商人);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3 .科技科技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地理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西方科技传入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思维点拨】明清科技呈现的特点从内容看:总结性巨著,集大成之作;从价值和影响看:虽无突

8、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探究强化关键能力视角I明清启蒙思想材料继晚明早期启蒙思想的萌发,这一时期不少思想家的理论中也闪现着启蒙的光芒。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初步要求人的权利和男女平等,提出工商皆本理念,揭露、揭发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宣传学校议政的主张,等等,这些都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政治和经济要求。一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试答:答案特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倡导工商皆本;思想上,揭露科举制弊端,提倡个性自由。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理

9、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拓展深化】1.全面认识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积极性对传统文化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解放思想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2.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产生的影响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对后世理

10、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思想源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视角2明清之际的文学材料明清之际的文学继承了宋代风俗文化的特点,明代的宝剑记浣纱记等,充斥着愤世、怨世情绪。汤显祖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摘编

11、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根据材料,归纳明清之际文学作品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探究其原因。试答:答案特征:反对封建传统,提倡个性解放;讽刺社会现实;批判封建专制。原因: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时期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拓展深化】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的影响(1)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2)对艺术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和新的经营方式兴起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戏曲等艺术形式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江南地

12、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落实(2022.广东卷)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命题设计聚焦考点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明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外交流情境设置本题设置了广州瓷器外销这一情境,从中外交流的角度看,本题以广州为中心点,体现代表中国文化的瓷器向广州集中,该情境立意为中西方贸易对文化交流的促进I解题指

13、津易错排查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民营手工业已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因此出现了“官搭民烧”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且中国华夷观念较强,在当时很难接受西方的审美,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清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材料无法反映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故排除D项关键能力本题需要具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材料前半部分叙述了所出售瓷器的来源,如广州本土出产的瓷器,还有其他地方生产的瓷器,如江西、浙江、福建生产的瓷器;后半部分侧重体现了瓷器的种类,有体现中国审美风格的瓷

14、器进行出口,也有体现外国审美风格的瓷器在中国进行加工;西方审美所需要的瓷器,也在广州进行生产,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频繁,选项A较为合适方法点拨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可用排除法,而熟知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正确率。错误选项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以偏概全:故意用局部代替全部、用个体代替整体、用一个事实来证明普遍的道理。偷梁换柱:故意设置偷换概念、偷换主题、移花接木的干扰项。无中生有:故意设置题干材料无从体现或者无法根据材料推理出来的干扰项。逻辑混乱:故意设置因果关系颠倒或与题干设问没

15、有因果关系的干扰项。本末倒置:故意以表象或假象来代替根本的东西。主次倒置:故意设置次要原因或某个问题的次要方面作为干扰项。史实错误:故意设置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表述作为干扰项。似是而非:故意设置表面上看似正确,但实际上离题意较远的干扰项。1.(2022l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 “天地之化日新”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宗羲提出的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