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工作机制经验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导工作机制经验交流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督导工作机制经验交流材料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行大督导机制,常态化开展跨界、跨部门、跨区域协调督导,有效厘清部门、乡镇之间的责任边界,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压力负担,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难点痛点破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展现出机制创新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一、创新亮点与具体做法一是设计上“提级+整合”。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大督导直接隶属市委、向市委负责,授权赋予督导组现场协调处置权、专题会议协调处置权、专项督办权、重大事项报告权、重要会议列席权、奖惩评价权等6大职权,建立市领导牵头协调推进重点工作机制、分级协调机制、服务基层协调机制、督导提示函、成果运用
2、等配套制度,在专门场所、专用车辆、专项经费等给予保障,督导人员绩效考评、干部考核实行单列管理,以最高规格运行大督导机制。同时,整合纪检监察、市委督查室、专项督查等资源力量,成立了1个综合协调组和6个专项督导组,每个督导组抽调1名经验丰富、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任组长、2名市管科级领导干部或职级干部任副组长、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任组员,分片区分领域挂钩督导,实现督导全覆盖。二是方式上“钥匙+鞭子”。坚持督导结合,边“督”边“导”,以“督”促“改”,一手拿“钥匙”,帮助被督导乡镇、部门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具体症结、解锁突破方法;一手拿“鞭子”,督促被督导乡镇、部门压实责任、分解任务、“定点爆破”,解决“卡
3、脖子”问题。三是方向上“一线+靶向“。坚持靶向思维,实行清单式派单、项目化督导,及时预警、限期办结、闭环管理,提升协调督导的精准性;注重协调督导的实效性,以工作落实情况、项目具体形象进度等为重要参考,采取一线明察暗访、现场直接介入等方式,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简单看留痕材料,直接现场协调督导。四是权责边界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督办不包办原则,对大督导的权责边界进行界定。创新以市领导牵头协调推进重点工作机制为抓手,对乡镇、部门单方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部门责任边界不清晰的跨部门问题“有所为“,由督导组审核把关、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将需提级协调事项提交挂钩市领导,市领导每月至
4、少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形成会议纪要,交由督导组跟踪督促落实;对乡镇、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处理解决的事项“有所不为”,督导组不介入协调,而是从严督促落实。五是成果上“定性评价+转化运用”。重视督导成果转化运用,既不定期通报专项督导情况,又对所督导单位进行全年总体评价,晾晒比拼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作风形象。与此同时,督导评价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干部考核工作体系,作为干部绩效等次评定、推荐后备、提拔使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参考,由督导组向纪委、组织部报告,倒逼部门提升效能、干部改进作风。二、取得成效一是打通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全方位、常态化、
5、宽领域的协调督导,大督导实现全覆盖,将责任和压力全面传导到基层镇村一线和市直各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提能效能,打破“中梗阻”和“软阻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推动各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二是破解了一大批要素瓶颈难题。聚焦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坚决拿起“钥匙”和“鞭子”,从前端到末端全过程跟进、各环节督导,有效突破土地、资金、征迁等要素瓶颈。比如,协调督导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项目资金、土地整治等问题83个,推进西华洋片区、北山片区征迁实现“开局即扫尾”,推动历经10多年建设的茂盛路全线通车以及成功大道霞东段、省道215线、省道307线梅山镇区过境线、泉厦漳城市联盟高速
6、、江滨南路(二期)等重点线性工程突破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成功贯通。又比如,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完成4方面53个问题整改,乘势完善95项工作制度。三是挖掘了一系列基层治理亮点。坚持边督导、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在协调督导过程中,先后挖掘和提炼了“扁平化、傻瓜式、可依赖、有生命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初信初访、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路线图及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督导管一体化的中介组织执业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建房批后监管四到场“大督导十大调解联合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工作品牌、典型经验、特色做法,提升了县域治理新效能。四是提振了全体干部精气神。在协调督导
7、过程中,同步考察识别和培养使用干部,推动各级干部冲在一线、炼在一线、看在一线、重在一线。今年来,通过督导发现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并提拔重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其中参与疫情防控、巡视整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一线工作的占比达到82.4%,干部精气神比以往更足了,创新能力比以往更强了,服务意识比以往更浓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出力又出彩”“爱拼才会赢”“输人不输阵”的良好干事氛围。附:我与新课程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双减”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改”接踵而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它是文
8、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并给出了详细的解读。下面我简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一、文化自信2011版的课标中,提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我们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不少经典之作。所以老版课标把传统文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新版课标提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可见新课标从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到近代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孩子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9、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重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的积累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把这些文化融入其中。我们做孩子们的引路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对中华文化浓厚的兴趣,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培养文化自信。让孩子们感受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一种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一种真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牵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一种温暖,“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种告慰。二、语言运用虽然在旧课标中也有“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是,在新课标中,把这一点也单独列出来,并加以强调。尤其是
10、“了解祖国通用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针对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在第一学段中,新增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建议,不仅让孩子们尝试阅读整本书,还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整本书。看似简单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因为我们要给别人介绍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说清楚”。所以,这就关系到“怎么说才能说清楚”的问题。也就是在正确运用中形成自己的个体经验。比如在上学期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西游记名著阅读时,要让孩子们有计划地读整本书,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互相讲故事,复述自己所看的内容,这个过程既考验了孩子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又增强了孩子们
11、对名著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三、思维能力在2011版课标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发展思维”,但是发展到哪种程度?如何发展?都没有给予十分明确的建议。而新版课标中,就有了更加详细的内容。比如“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以及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同时鼓励创新,积极思考。语文学科的学习能有什么创新?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只有语文课标中有),还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等。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可以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学提问”“单元作业”等。学习时以整个单元为整体,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
12、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所以,在这里也引导学生懂得普通人也可以一样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四、审美创造在2011版的课标中,提出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新版课标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有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些内容的提出其实是对学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为我们要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与以往相比仅仅会欣赏已经远远不够了,还要会创造,也就是运用多种形式把自己认为的语言文字之美表现出来。总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五月的柳絮因风而起。作为教师,我们肩负使命与责任,更深知,深入实施新课标任重道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将继续读深、读精、读透这本“枕边书”,在学与教、知与行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