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说》作物(中药、茶叶、水果、蔬菜)生长发育的阴阳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说》作物(中药、茶叶、水果、蔬菜)生长发育的阴阳理论.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说作物:中药、茶叶、水果、蔬菜生长发育的阴阳理论综述金立成知本提纲作物生成阴阳原理(一)“阴阳交济、五行合和”的总原则知本提纲的农学阴阳论也以作物生长的一般原理作为逻辑起点。阴与阳具有不同性质与功用,它们的互补与配合是天地万物形成、存在的基本条件。农作物的生长也依赖阴阳相合。知本提纲云:“盖阳生为变,阴成为化;变则启其端绪,发其新机,化则脱其本根,易其故形。阳变阴体,阴化阳气,阴阳和,造化成,而品汇繁昌。此耕道之大端也J知本提纲在继承农说农学阴阳论“阳生阴,成”原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阳变阴化”。知本提纲农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引入了五行论,以增强农说作物生成原理的理论解释力。与阴阳解释并列,知
2、本提纲解释万物化生通常加入五行解释。知本提纲云:“盖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施阴承,阴化阳变,阴阳交而五行和,五行和而万物生。阳交济,五行合和,自然万物生育。“阴阳平而变化出,五行和而人物生。”(卷“阴阳交济、五行合和”,是知本提纲对自然万物生育的一.般解释。知本提纲不只是一本农书,农学理论只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知本提纲作物生长原理的总结提炼还要依赖于它对天地万物的解释。而事实上,知本提纲在阐述、介绍农学理论时也主要引用“阴阳交济、五行合和”或相近表述作为作物生长的理论根据。因此,我们把“阴阳交济、五行合和”归入知本提纲的作物生长原理,把它看成知本提纲农学阴阳论的逻辑始点。(二)新五行的含义
3、那么,知本提纲的五行具体指什么?与传统五行是否相同?知本提纲云:“气之清而动者,是为天火之阳;气之浊而静者,是为土水之阴。清阳浮越在表者,凝为少阳之天。浊阴降就重心者,结为少阴之地。太阳化火,随天而转;太阴化水,浮土而息。”(卷一),在继承中国古代“气生万物”思想的基础上,知本提纲创立了“气天火地水”新五行说。气是五行之一,是其他四“行”的本根,更是自然万物的本原。清、动之气化为天、火二行;天、火是阳气的具象表达,性质分属少阳、太阳。浊、静之气化为地、水二行;地、水是阴气的具象表达,性质分属少阴、太阴。可以看出,“阴阳交济”与“五行合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展开。阴指地、水
4、,阳指天、火,对于自然万物来讲,“阴阳交济”就指天、地、水、火四者的协同配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称知本提纲的农学理论为农学阴阳五行论,只叫它农学阴阳论。知本提纲新五行论与传统五行学说有明显差别。其一,概念内涵.上不同。两种五行名称并无一对应的关系,新五行并非由简单更换传统五行名称得来。传统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者是并列关系,它们可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用于类分自然万物。知本提纲新五,行气天火地水不是并列关系,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则天地火水四行以气为根,由气生成;二则天与火性质相近,二者结成同盟、常相伴随,地与水的关系也如是。新五行也不能用于描述事物发展阶段和类分万物。其二,与阴阳的
5、关系不同。传统五行与阴阳是并列关系,二者虽有关联,却属于不同系统,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内涵上的界线相对清晰;知本提纲新五行与阴阳是附属关系,新五行附属于阴阳,是对阴阳的具象表达。其三,本质不同。传统五行是五种具有内在关系的性质,是一个准公理化系统,是一种本质科学,而知本提纲新五行主要是功能性.概念,天、火可提供阳气,地、水可提供阴气,这一点将另拟文详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作物生育的具体情况,知本提纲实现了五行的具象化表达。对于自然万物来讲,气、天、地、火、水的配合是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农作物来讲,促进生长的因素则具象化为气、风、土、日、水。气与水不变,我国古代一向坚持气生万物,而即使在今天,水依然
6、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素;风成为天功能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使者,土成为地功能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代言,日成为火功能在作物生长中的掌印人。至此,知本提纲新五行说的含义与源流已经初步彰显,但阴阳交济、五行合和依然内容不足。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五行如何配合、阴阳如何交济,尚需更具体的描述。(三)生成原理的具体内容总体来看,天主行施布种,地主含载生化,二者功能比较固定,是作物生长的两种主干力量。水、火主要用来调整天、地的此消彼涨,以达到五行合和不偏的结果。知本提纲坛/天主行施,地主含化,惟凭水火之调变。居表而运行以施种者,天之职也;居中而承载以生化者,地之职也。然其聊合贯通,惟凭水升火降,方能调变不偏,而后材料
7、全备,万物始得发育耳。五行的配合、调节要回归阴阳交济的总原则。之所以要用水火调济天地,之所以能用水火调济天地,是因为它们各具分属的阴阳性质。知本提纲云:为少阴而气啬,水为太阴而气寒,必得阳火蒸发,始能生物。.本太阳而气烈,风本少阳而气燥。必复得水阴之气,敛其过泄之阳,合其润泽之阴,阳变阴化,阳生阴成,包含融结,以大发育之功也。这是对独阴不生、孤阳不长原则的具体贯彻,更是对阴阳交济、五行合和原则的具体阐释。对于一个农作物来讲,只有水土的滋养无法生长,因为水土属阴而独阴不生,必须济以太阳的照射;只有风吹日照也无法生长,因为风日属阳而孤阳不长,必须配以水土的滋养。反过来说,风日之阳主变主生,水土之阴
8、主化主成,须阴阳交济、风日水土互补配合,才能促进作物发育。然而,阴阳交济绝不是无原贝h无时机的简单混合。知本提纲日倘阳蒸不极,经水夺而有化无变,生气既滞而不畅;阴敛不时,遭旱泄而有变无化,物力亦散而难凝。阴所以敛亢阳,然必待日阳蒸发己极而后敛,则生气无有不畅。若未极而夺之,是有化无变,而生气自滞。日阳所以蒸阴体,然必须水阴收敛合时,而蒸发始无过泄,则物力无有不凝。若之时旱泄,是有变无化,而物力亦散。“根据农说;生、变对应生长期,成、“化对应成杀期。与此不同,知本提纲并未明确把作物生理周期分作生长期和成杀期,”变与“化“(或生与成)只能理解为作物生理变化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在时间上相继,而在,
9、逻辑上互补,正所谓变则启其端绪,发其新机,化则脱其本根,易其故形。也就是说,要保证作物健康生长,须有变有化。然而,保证”变、化二者同时发生的条件就是阴敛合时,唯当阳蒸方极时才宜水阴收敛,是为阳极阴收。若阳蒸不极而阴敛,则有化无变;若阳蒸过泄才阴敛,则有变无化。和农说一样,知本提纲也更重视作物生长中阳气的作用。为了保证作物健康顺利生.长,农说强调畜阳,提出“阳畜阴周模型。相应地,知本提纲强调藏阳,提出阴敛阳藏模型。知本提纲日:受炎日之暄照,得雨收敛,更迭耕劳,掩臧阳气于内,来年麦发,自有力矣。,将.积阳掩入地中,一经霜雪,阳气闭固而不出;次年春种,发生自必幽茂。”阴敛阳藏是保证“阳极的重要条件之
10、综合以上,可把知本提纲农学阴阳论的作物生成原理概括为阳变阴化、阴阳交济、阳极阴收、阴敛阳藏”。阳变阴化与“阳生阴成一样,强调阴阳二气在作物生成过程中的不同功能。之所以在原理中未提及“五行合和,因为它是阴阳交济的展开式,已经包含于阴阳交济的内涵中。阴阳交济既强调阴阳二气互补才能生育作物,又强调互补适时、阳极阴收。为更易达到作物的“阳极状态,应注意营造阴敛阳臧的生理环境。严火其,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阴阳往复无停机,进退乘除。流行者,未尝断续;充塞者,未尝空缺。大而天地之全体,小而一物之微区,无不皆然”。这里的阴阳指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都是气,并非近代化学元素论意义上的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夫一元之气,升则为阳,降则为阴;进则为阳,退则为阴“。“凡日为阳,雨为阴;和畅为阳,结为阴;展伸为阳,敛训为阴;动为阳,静为阴;浅为阳,深为阴;昼为阳,夜为阴。”阴阳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气的不同功能状态或功能属性。显然,马一龙以气为世界的本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农作物,都由气所组成。作物的生长发育以气为物质基础,但以阴阳为其“变化之机“万物不离乎阴阳“,”上下者,乾坤分列之位;升降者,阴阳往来之气;内外者,神化合辟之妙;敛发者,万物生成之机;出入者,循环无穷之端。”气处在不间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气的运动表现为“上下”、“升降”、”内外“、”敛发“、“出入”等不同形式。气内部的阴阳矛盾,导致了气的运
12、动和变化。世间万物也就在气的运动中不断地化生,并随着这个气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夫大块生物之功,以太和流行耳”,“物之生息,随气升降”。作物本身是气,作物主要感受环境中气的阴阳状况而生长发育。而环境中的阴阳状况主要是由日月的运动所影响所决定的。故日:“太虚生物之功,不过日之代明,四时之错行,水火相射,五行杂揉,而万物之为物也,无尽藏J一日之中和一年之中,由于日月运动所导致的具体的阴阳变化是:“一日之间,子前为阳,日进而上升;午后为阴,日退而下降。”冬至一阳生,”冬至之后,阳渐长。立春,阳之出也。春分,阳气之中也。立夏得阳三之二,至夏至而极矣。”夏至一阴生,”夏至之后,阴渐长。立秋,阴之出也。秋分
13、,阴气之中也。立冬得阴三之二,至冬至而极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由于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的不同J春秋二分,昼夜相半,.春分后,昼渐永,日在地下之刻少;秋分后,夜渐永,日在地下之刻多,”从而导致地球上阴阳的不同状况,从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生产表现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种作物虽都是气,但不同作物所禀受的气是不同的。“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朋。”这里的精气还是气,只不过是气之精者也。这里讨论的虽然是不同的生物种类,但用在不同的作物上也是适宜的。正是由于不同作物禀有不同的气,从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习性。农业生产
14、要想获得好的收成,就要使作物习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其顺利地完成生长收藏的过程。只有“遂其畅茂条达之性才能成“丰享裕大之体”。因此,农业生产要重视“合物性之宜“。物性之宜虽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它只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是可能;而作物具体的生长发育则是对环境中阴阳条件的利用。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依赖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环境中的阴阳条件适应某种作物,这种作物就能够生长良好;环境中的阴阳条件不适应某种作物,这种作物就将发育不良。如前所述,环境中的阴阳状况主要是由日月的运动所导致的,它要受日月运动自然规律的制约。日月运动所提供的阴阳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也给出了限制。人们对此只能加以利用,而不能从
15、根本上加以改变。因此,天时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农说转引政典“先时者杀无赦,不及者杀无赦”的说法,来强调知天时和用天时的重要性。只有适应和充分利用一个地区的天时条件,农业生产才能够有最高的产量。对天时条件利用不充分,是对它的一种浪费。而要利用天时,首先必须要知道天时,要顺应天.时的发展变化。先时后时都是失时,而“时一失,则缓急先后之序,皆倒行而逆施矣。”作物就不能够生长发育良好,农业生产就将减产甚至无产。“天之生人,必赋以资生之物J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稼稿的基础,就是天时。故曰:”力不失时,则食不困J农说虽然强调“天”的重要性旭并不忽视“地”的作用。农说指出:“草木之生,其命在土,生成化变,不离土气,踵踵相接,生生无已焉。”“禾苗资土以生”。“土之生物,膏则茂,瘠则不茂“。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质,作物生长发育的好坏与土壤密切相关。所以,农说要求农业生产,要合地脉之宜。由于土壤的状况也要受到由日月运动所推动的阴阳消长的影响,故在“天”和“地”的关系中,“天”仍然是主要的,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农说认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天时、地脉、物性三者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三者相互协调,配合良好,作物才能健康的生长。但人们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中,并不是无所作为的。“食以农为本,农以力为功”物产于地,人得为食,力不致者,资生不茂深Uj人食其力”。人力的作用,可以在掌握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