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2021年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2021年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2021年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一、*市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的进展情况*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是革命老区,其中*8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除*县外,其他7个县区同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2014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28万户48.63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34%o2017年数据清洗之后全市剩余贫困人口9.03万户22.9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7吼目前,*市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39.6万人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根本解决,全市剩余贫困人口1.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在调研中发现,*市认真落实省委、
2、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研究部署全年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出台了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研究完善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分析应对机制,制定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及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实施意见。市委常委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包抓县区,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深入县区,排查脱贫退出问题和短板。总的来看,*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特殊时期,狠抓“工作部署、督查督导、工作落实、排查清零“四个方面,取
3、得了阶段性成效。(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效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的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疑似病例16例均已排除。从2月21日至今,全市实现新增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增长,为疫情较低风险区。涉及脱贫攻坚方面,截止目前,我市贫困人口、扶贫干部没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二)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恢复有序。2019年底,全市务工就业贫困人口1L3万人。截止3月18日,返岗务工的贫困人口已达8.05万人,占去年底务工人数的71%。其中,省外务工人员0.71万人,省内县外务工人员3.97万人,县内务工人员3.35万人。跨省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100人,目前还有意愿外出务工贫困人口5.4万人
4、。有各类扶贫龙头企业115家,已复工84家,复工率73%,复工总人数2159人,其中已复工的贫困人口数235人。共有扶贫车间57家,已复工44家,复工率77%,其中复工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237人,其中贫困人口为353人。光伏扶贫电站累计产生收益金额1318.26万元,设置公益岗位773个,安排贫困人口就业1169人。(三)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情况良好。2020年,全市计划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29.58亿元,实施项目3832个,其中产业类2134个,基础设施类1576个。截止目前,基础设施类项目已开工226个,开工率14.34%。未开工项目主要受气候条件制约,但项目前期准备工
5、作基本就绪,4月份解冻后随时开工。产业类项目已开工413个,开工率19.35%。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26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71家,市级龙头企业191家),截止3月18日,累计复工17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2家、市级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加工型企业74家,生产型企业99家,复工率65.1%,共设农民工岗位6550个,已复岗2137人,复岗率32.7%o(四)滞销农畜产品逐步消化。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266家。目前,涉及农畜产品销售的有162家。自疫情发生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362.95万元。但当前农产品库存量仍然较大,其
6、中杂粮20861吨、各类油料1530吨、红枣5620吨、苹果319吨、有机肥10900吨、中药材414吨、各类酒1717吨、饲料438吨、种子260吨、猪肉等畜产品100.5吨、鸡蛋162.3吨。(五)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充足。截至目前,从种子储备情况来看,预计我市年度杂交玉米需种量600万公斤,市内种子企业和经营门店已调运储备种子达461.775万公斤,品种可选择余地较大,完全满足用种需求。从化肥储备情况来看,预计全市春季需肥实物量约30万吨,目前已调用化肥IL2459万吨、农药566.7吨、农膜2187.03吨。当前,我市神木、府谷肥料企业均保持正常生产,周边省市肥料企业生产正常、库存充足,待
7、调运全面正常后,完全能够保障春耕生产需求。从农田机械准备情况来看,目前全市春耕前检修农机具3.8486万台(套),能确保及时投入春耕生产。(六)移民搬迁、住房和饮水安全有序推进。移民搬迁方面,全市“十三五”易地搬迁13273户46154人,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已全部入住。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共6个,目前正在推进前期手续办理或进入招投标程序阶段,4月份将陆续开工建设。危房改造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四类重点对象均有安全住房,没有危房改造任务。安全饮水方面,监测了224处供水工程的水质全部合格,未发现有影响保障供水安全的问题。(七)因疫情返贫致贫影响较小。新冠肺炎疫情发
8、生后,市扶贫办第一时间组织县级扶贫部门对贫困户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排查,贫困人口中没有确诊、疑似病例。期间,隔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人,居家隔离2人,现已全部解除隔离,无因受疫情影响返贫和致贫户。(八)低保、医保、救助供养等兜底均有保障。农村低保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8.5万人,其中纳入扶贫建档立卡的有6.01万人,为低保贫困户发放低保资金5580万元;为3.02万建档立卡低保户发放分类施保金2790万元。认定兜底保障对象L8万人。救助供养方面,全市共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2944人,其中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12161人,发放供养资金2105万元。健全完善了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先行
9、救助”和“主动发现”工作机制,支出2000万元为1.05万人次困难群众解决了突发性重大困难。医疗保障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研和实地走访中发现,当前*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个有弱项、四个支撑不够”上:一是“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有弱项。县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贫困户慢性病签约服务流于形式;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总体完成,但安置点社区管理不够规范;部分贫困户虽然饮水安全有保障,但受水源制约,水窖水质不够稳定,季节性缺水依然存在。二是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不够。一方面是受生产条件局限,*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
10、六县山区,致贫原因复杂,自然生态条件差,靠天吃饭,山大沟深,以传统产业为主,生产经营粗放,土地集中整治难,发展集约化和机械化现代农业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另一方面是受劳动力局限,部分县区常住剩余人口劳动力严重不足,年龄偏大、劳动力弱,但是这部分群体有发展产业的愿望,且占有相当比例,但无法承担产业振兴的重任,全市在册贫困户中,整户无劳动力的共2.8万户,占39.5%,乡村一级人才、劳力资源匮乏已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和项目不能开工或开工较晚,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造成影响,使得“产业发展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不够”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三是村集体经济对产业扶贫
11、的支撑不够。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中,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提升效果暂不明显;在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对集体经济收入的带动有限,带贫效果不明显。同时,技术创新、农技推广力度还不够大,使得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低端化阶段,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滞后,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不足,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甚至由于严格质量检测体系,难以进入市场销售,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市场推广对农产品销售的支撑不够。在此次新冠肺炎影响下,*162家涉及农畜产品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都存在农产品库存量较大的问题,部分贫困村扶贫产品销售难,山地苹果、小米、红枣、
12、杂粮等不同程度存在积压、滞销现象。除疫情影响之外,究其根本原因,更主要的是市场主体不够强、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推广不成熟的原因。*属于杂粮、果类等优质生产区,但农产品品牌营销各自为阵,“*尚农”等公共区域品牌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五是扶贫扶志对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的支撑不够。*虽然在扶贫扶志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但贫困户教育引导还不够到位,走访中发现,部分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转变。个别县区新民风建设推进力度不大,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扶志六法运用不充分,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手段较为单一,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难以得到根治。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
13、的对策建议(一)加强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有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周期性,要正确的看待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的成绩常常不是立马可以见效的,很多产业发展都有周期,种植业、养殖业等形成优势产业链都需要一个过程,即便是短期产业,要让贫困的农民掌握技术,然后形成稳定的市场渠道,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对产业扶贫的考核和评价应该以贫困地区、贫困户增收为目标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给予产业发展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防止急功近利,被诟病为形式主义,造成返贫现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要抓住春耕、春种关键时期,引导、支持和帮助贫困群众抓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支持有劳动能力、因疫情影响无法
14、外出务工贫困群众,积极恢复生产,开展生产自救。(二)更加重视科技扶贫。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扶贫“科技含量”,实现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在“软”支撑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力推动科技人员下基层,“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挥人才、成果、基地等方面的优势,为贫困地区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布一批“农村科技口袋书”,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将科技优势与贫困村产业开发深度融合。在“硬”支撑方面,要打造贫困地区创业载体,在贫困县区建设“星创天地”和科技园区,发挥星火科技12396、农技
15、110、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和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点上来看,要将成为全国首批推广的20个产改先进典型之一“*模式”总结好、推广好,要加快推进*等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明显、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典型范例在全市推广覆盖。从面上来看,要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市级“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制度体系,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四)切实开
16、展消费扶贫行动。根据中省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要求,抓住化解此次疫情影响拉动消费市场的契机,发挥*国企众多、民企活跃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线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加大对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电商扶贫工程,进一步提高扶贫产品电商销售份额。线下动员机关、学校、医院、银行、企事业单位、军分区等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切实解决贫困县区增产不增收、销售渠道窄、标准不统一、组织化程度低、宣传推广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贫困户脱贫有尊严,收入可持续。(五)努力激发内生动力。要继续开办“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每年对贫困人口进行全覆盖培训。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由乡镇组织,以村为单位,举办学习班集中教育培训。要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模范脱贫户等评选,强化正面引领。充分发挥“扶贫扶志励志基金”和“爱心公益超市”作用。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机制,有效调处贫困群众婚姻家庭、邻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