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1894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2021年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耕地总资源1570万亩,常用耕地106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以上,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以马铃薯、玉米和大漠蔬菜产业为主;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养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近年来,*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适时提出了“矿业

2、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两增三快四推进”。全市粮食产量由“十二五”初的138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65.89万吨,实现了十三连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十二五”初的6520元提高到2017年的10582元,年均增长9%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86元。目前已建成马铃薯生产基地300万亩,占到全省的2/3以上,是全国五大生产地级市之一,建成山地苹果基地65万亩,成为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重要接续地,建成蔬菜生产基地47万亩,成为陕西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小杂粮生产基地144万亩,是全国重

3、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壮大,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2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00多个,其中省、市级示范社近500家,认定的家庭农场1725家,其中省级136家,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休闲农业快速崛起,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从无到有,2017年底达到110家,接待游客34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从业人员年人均报酬达2.7万元,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集体产权

4、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在榆阳区赵家弗试点“4+1”股权改革,在横山区高场挞村试点政府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在靖边县马季沟试点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受到中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建设持续推进,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市级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食用农产品产地检验合格证明试点工作,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企业诚信平台。2016年“*马铃薯”和“*山地苹果”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是全省第二个成功申报的地级市,全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3个、绿色产品45个,认定无公害产地136个,有8

5、个县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2017年正式启用了*优质农产品LOGO标识,并成功举办了*市首届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四站两中心”,即国家玉米、马铃薯、食用豆和糜谷等4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陕西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马铃薯、小杂粮、玉米、山地苹果等4个试验示范站,促进了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应用。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今年以来,整合中省市县产业扶贫资金4.4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到村1853个,涉及山地苹果、红枣、马铃薯、小杂粮、设施蔬菜、养殖等产业,带动贫困户4.49万户11万人。动员新型

6、经营主体与151个贫困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明确协议金额达8500多万元。培训农技人员10期1376人次,培训贫困户32期L8万人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市旱地多,水地少,旱地占到全市常用耕地面积的83.4%,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为7.33gkg,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国平均有机质含量万249gkg)。水资源严重不足,每公顷综合水量9万立方米,是全省的42.7%,全国的33.6%,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普遍存在,加之各类渠道老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市本级对农业专项投入不断减少,2012年达到最高2.4亿元,201

7、3年L8亿元,2014年L2亿元,2015年0.63亿元,2016年7500万元,2017年仅为4400万元(不含山地苹果项目资金),与量大面广的农业生产相比,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相比,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中省市都对现代农业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性文件,大到中央一号文件,小到具体的产业扶持办法,涉及方方面面,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一部分不能有效落地,致使产业发展受限制。如,市政府于2013年下发的*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意见,文中就用电、用地、税收、专项资金安排等有详细的政策规定,但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实。(四)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我市现

8、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28家,加工类企业占到72.5%,精深加工仅占23.7%,加工类企业整体呈现出同类企业多、同质品牌多、粗放加工多、大路产品多、精深加工少、名优产品少。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仅为0.4:1,远低于全国的2.2:1和全省的2:1,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落后。(五)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全市现有农技人员1923人,40岁以上的占58%,30岁以下的仅占10%,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比例为14:34:52,硕士以上、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比例为4:41:39:16,虽然本科和大专学历比例较大,但是70%左右为非涉农专业,涉农学历通过后续教育取得,实际指导服务能力较弱

9、。且市县乡平均拥有的农技人员结构比例为150:25:1,呈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失。三、对策建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五新”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积极推进“十大”战略课题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工作以产业扶贫为引领,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强基础,补短板,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旱作农业示范市、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和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强化规划引

10、导,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同时,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旅游等产业。(二)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用足用活有关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投入力度,并在土地、水电、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市场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特色宣

11、传、网络信息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三)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按照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流通体系、企业品牌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场信息、动植物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重

12、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特色宣传、检疫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不断调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关键是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一企一策”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通过“适度规模,分类指导”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促进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效益引导,提质增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园区效益;通过“构建利益链接机制”发展合作社,有效提高组织化和产

13、业化水平。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向产业深度融合,融入休闲观光采摘等经营元素,拓宽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五)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广力度,实施品牌引领工程。大力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管控和使用,净化产地环境。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优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品牌农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广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生产绿色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打造以“*”冠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做好*优质农产品LoGO的宣传、推广工作,实施农产品电商提升行动,从而达到“线上线下”互促,“品质品牌”双赢。(六)增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首先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形成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全市农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转变农业科技工作思路,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和降耗增效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第三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步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