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形势与政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秋形势与政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学设计【教学节段名称】专题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全院【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教材选用形势与政策,本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主办和出版。本讲涉及的教材内容为第三讲。主要知识点包括:L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2.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3.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4.充分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本学期授课学生为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波动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准确的了解国家政策及动态,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做好大学规划、定好目标,能做到
2、大学期间不荒废自己的青春,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历史意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成就自己贡献社会。大三、大四学生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三观及性格已经趋于稳定,此时的他们开始为毕业及就业去向做准备工作,很多同学在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各种证书考试等,心理上更容易焦虑。结合本门课程,对学生的就业心态有效的进行引导,更好的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相关政策,更好的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做出更好的规划,为毕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容不迫,更加自信。【教学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进行系统谋划,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
3、大战略抉择。教学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将继续沿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方向前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导他们自信自强、阵厉奋发,努力成长为适应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重点】1.讲清楚在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科技重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人才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2 .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科技
4、、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科技实力迅速提升,己拥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3 .讲清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4 .讲清楚高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学资源】1 .教材第三讲;2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内化新的知识做好了准备;3 .现代发
5、达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查询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如学习强国、云岭先锋、人民日报、央视频等。4 .教材附带推荐的相关读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思路设计】(一)导入(5分钟左右)2023年5月29口8时25分,由国产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7航班在上海虹桥机场起飞,搭载135名乘客,于11时05分平稳降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C919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行。大飞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C919成功的背后,蕴藏着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的科技攻关,有近30万产业人才的辛勤工作,并为我国培育出民用航空器制造领域
6、的一批本土人才。C919投入商业运行和批量生产,将带动整个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大飞机不仅是为了满足航空领域的发展需求,还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助力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据测算,以当下大飞机投入产出比1:80计算,在维持目前C919国产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国产大飞机有望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规模。从C919的成功不难看出,无论是现实需求,还是未来发展需要,任何产业或者行业的崛起都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密切协同配合。那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又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二)新课教学(35分钟左右)本章节的内容分为四部分:1 .着眼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2 .铸就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3 .加快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4 .充分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三)探讨与答疑(2分钟左右)对于讲解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四)师生互礼,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