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路径.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路径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实效性直接关系着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着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骑出课受教学理念、学生观念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其教学实效性并不是十分理想,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应不断强化以生为本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外部教育环境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犍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
2、学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通过系统讲授,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逻辑主线,着重从思想、道德、法律三个层面,展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着力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一、对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科学认识基础课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政课程,只有深
3、入钻研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对“基础”课有科学理性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用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思想,用真情互动打动学生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思政课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性、强化理论性,展现亲和力,突出针对性,才能在多种社会思潮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感染学生、说三学生、武装学生,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教学实效性指
4、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效果之间的契合程度,即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效果。思政课程其教学实效性还要兼顾智育与德育的双重特点。因此,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即授课教师在系统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为教学目标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认同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信念,具备在实际生活中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既包括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特征1.教学
5、内容的综合性基础课教学活动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而且还涉及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知识的运用木琳现。讲好基础课,需要整合、调动多种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做到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机融合,要打破以往的道德与法律教学内容简单相加的理解模式。“基础”课教学的综合性体现的是认识与行为、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内化和应用,关注和促进的是大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发展。2.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基础课是与大学生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思政课程,对解决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惑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教材内容涉及时代方位、使
6、命担当、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每一章节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观点和立场,使其逐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对解决高职学生的人生规划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知识应用的实践性基础课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在知行合一上用力。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仅依靠纯粹的思辨是不行的,必须有将所学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能力。实践性要求“基础”课教学过程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
7、活和学生实践,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各方面情况,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教学结果也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因此,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不能仅停留在试卷考核上,还要探索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让学生不仅有所信、有所知、更要有所行。二、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出台多项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8、时代新人,是每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的成果;但要想上好思政课,特别是面向高职学生群体的“基础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时代要求和形势需要,“基础”课教师应不断调整、完善知识结构和教育综合能力。目前,过于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课的新发展,较为常见的仍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形式,缺少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思考,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有待提升,过于局限教材,单纯的说教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部分教师还存在重理论讲解、
9、轻实践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简单来说,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条件下,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缺少灵活性,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大被课缺乏师生互动性,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制约了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大多在中等偏下,学生理论底子薄、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对于理论性的人文社科知识理解消化起来比较吃力。部分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注力不够、情性较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同时,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部分大学生入学即以职业为导向,一切学业活动往往围绕就业
10、而展开,学习功利性强,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基础”课与自己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于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学习基础”课的动力不足,忽略了基础课这门教大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的课程,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的塑造,从而导致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较低,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给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的青年学生带了思想碰撞、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对立。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时期,在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激起一些社会矛盾。大学生是非辨别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错误意识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在思想上容易引起困惑甚至产生错误的倾向。另外
11、,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与社会接轨的途径。然而,网络信息丰富,但内容良莠不齐;网络平台自由,但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网络空间趣味性强,但自律不够容易沉迷其中。网络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无形中消解了学生对于“基础课学习的内生动力,导致授课教师从外界推进时阻力较大、实效欠佳。三、提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意识到“基础”课教师的职责不能单单局限于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述出来,还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教育过程,而且将过程转化
12、为实效。面对新时代的教学任务,我们要跟上时代革新的步伐,采取有姆施,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结合新时代新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教师素养讲好兽出课。首先,授课教师始终要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爱国情怀、辩证的思维方法、宽广的眼界视野、严格的修身自律高尚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课上课下相一致、网上网下相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要加强对国家统编教材的研究,深耕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把握教学重难点问题认真学习研究2018年版“基础”课
13、新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思想主旨和逻辑结构,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最后,要按照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探索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融入现代你学手段,积极拓展思政实践渠道,进而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二)强化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基础”课要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真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对高职学生的教导更需要有耐心和耐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疏导,关心、爱护学生,真正为学生指点迷津,做好学生青春
14、成长的助力者3。要把以生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教学活动要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不断创新教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00后学生的学情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寝室、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基础课内容产生情感认同,有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三)优化思政教育外部环境、营造德育氛围思想政治
15、教育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4。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社会环境,国家层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导向作用,发挥其凝聚力,调动整个社会的有效力量,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社会环境,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效机制。要时刻防范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必须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抵制其不良影响。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务必须及时有效地发出正确的主流声音,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营造一个
16、良好社会环境。此外,要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完善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保障信息安全,加强青年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传播主流思想观点,传递向上正能量,真正优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和现实联动,促进“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真正提升。参考文献: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2雷燕飞.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几改革与开放,2019(19):84-87.3李国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3):57-59.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辙育出版社,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