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变(正应力)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3、初步掌握电测方法,掌握1/4桥,1/2桥,全桥的接线方法,并且对试验结果及误差进行比较。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一台;2、TS3860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3、纯弯曲实验梁一根。4、温度补偿块一块。三、实验原理和方法弯曲梁的材料为钢,其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II=O.29。用手转动实验装置上面的加力手轮,使四点弯上压头压住实验梁,则梁的中间段承受纯弯曲。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为:Mb=y式中:
2、M为弯矩;l为横截面对中性晶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由上式可知,沿横截面高度正应力按线性规律变化。实验时采用螺旋推进和机械加载方法,可以连续加载,载荷大小由带拉压传感器的电子测力仪读出。当增加压力AP时,梁的四个受力点处分别增加作用力AP/2,如下图所示。为了测量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变分布规律,在梁纯弯曲段的侧面各点沿轴线方向布置了3片应变片,各应变片的粘贴高度见弯曲梁上各点的标注。此外,在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粘贴了应变片。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日,可求出各点处的应力实验Q一匚尤值。将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
3、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O=E实实式中E是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图3-16为确定梁在载荷AP的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实验时,可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AP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A来依次求出各点应力。实把A。实与理论公式算出的应力比较,从而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式中的M应按下式计算:M=JAPg2(3.16)四、实验步骤1、检查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2、检查压力传感器的引出线和电子秤的连接是否良好,接通电子秤的电源线。检查应变仪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分别采用1/4桥,1/2桥,全桥的接线方法进行测量,其中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弯曲 应力 实验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