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引言1一、利率市场化1(一)利率市场化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构成1(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构成1(三)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比较分析2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3(一)重度依赖利差收入3(二)业务品种少3(三)重扩张轻效益3(四)银行间竞争加剧3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的对策4(一)发展中间业务4(二)优化信贷结构4(三)提高风控水平4(四)提高定价能力4(五)找到最适合的市场定位5四、结论5参考文献6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摘要: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趋势较为稳定,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大大提升,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实
2、现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在创新中发现新的盈利增长点,使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各项网上服务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在未来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还需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创新中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非盈利收入的占比,对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刻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情提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经营能力引言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涉及我
3、国金融领域的大事件,关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毋庸置疑,但我国银行业受此冲击影响,需要做出妥善应对。就与我国改革情况相近的先行国家经验来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会对该国银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改革完成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了大批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这个现象有可能会在我国银行业发生。本文就对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进行浅析,如何应对成为金融当局和银行业都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利率水平长期来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把控和调节
4、。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改变这一情况,将政府对利率水平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市场进行调节和主导,再由金融机构根据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自行调整。因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政府行政职能弱化乃至取消的过程,同时也是市场调节能力不断强化乃至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所以,利率市场化的开启和完成不能单纯以政府行政公告为标志,而需要通过观察金融市场的行政管制程度,考察金融产品的利率决策过程来分析。(一)利率市场化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构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从1953年起,我国政府效仿苏联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即“大一统”银行体制,实行完全的利率管制,这一时期,商业银行发展缓慢
5、,所有行动听人民银行指挥,人民银行不仅是国家信贷政策制定者和金融体系的管理者,而且也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中介机构,从事存款、贷款、结算、现金出纳等具体的金融业务。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这一时期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将存款上缴总行,贷款则是按照总行的指标发放,没有任何的审核制度。统一调配下的信贷制度使得银行的经营缺乏灵活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难以控制,没有经营目标的银行经营更使银行的发展缺乏动力。利率由人民银行决定。这一时期净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银行通过较低利率从居民、单位或中央银行融入资金,再以较高利率贷出、拆借资金来赚取利息差。利率市场化前商业银行收入构成比较单一
6、,净利润收入比重较大,而非利息收入比重小。(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构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是80年代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而进行的。自我国开始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和创新、利率期限和种类不断丰富、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扩大、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法制逐步完善、现代银行体系已经初具雏形。打破了以往的“大一统”银行体系。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还是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到2014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49家。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
7、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图1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图从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来看,2014年底,商业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息收入3.3万亿元,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9022亿。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率仍然呈加速增长势态,净利息收入的上升主要受生息资产增长的拉动。(三)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比较分析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是基于贷款的收益水平、风险水平及客户群体维护等因素,银行的信贷资金还是会较大程度地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贷款少的局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则打破
8、这一局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昔口银行的贷款模式也将转变,信贷资金向大企业一边倒的局面将会改善,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到信贷资金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这将会大大提高资金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资金流动性。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率由市场双方议价决定,最大程度体现市场公平价格。虽然我国存款利率上限尚未放开,但是一旦存款利率实现市场化,而且在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业务模式还没转变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便会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户,然而整个社会储蓄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不能靠长时间提高存款利率来维持经营,所以,如果商业银行不进行盈利模式的改革
9、,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规模可能会大幅度降低,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就会下降。2013年央行撤销了贷款利率下限,并且决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这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标志。现阶段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为了争夺优质贷款客户,很可能低于市场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占领部分市场。但是,持续降低贷款利率并不是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之计。靠存贷差收入来维持整个银行运转,大型商业银行可能以此为策略,先将大量的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淘汰,然后再以寡头形式提高贷款利率分享利润,这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来说极为不利,因为其规模小、实力不强,无法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价格维持信贷经营,在来不及进行盈利模式转型情况下,利差收
10、入锐减。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逐渐开始变化,从以前单纯依靠存贷差赚取利润到现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使利润多元化。伴随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调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加将是不争的事实。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一)重度依赖利差收入由于我国传统银行业机制影响,收入仍然以净利息为主,盈利来源单一,中间业务和其他非利息业务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相比国外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弱已经成为共识,股份制改革后的商业银行得益于机制转型以及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大多数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夹缝地带”,其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以北京银行为例:2
11、013年末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85.72%,2014年9月底为82.27%,净利息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公司融资渠道增加,使得传统信贷渠道遭到严重挑战,同时,存款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盈利空间更小,重点依靠净利差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二)业务品种少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同质性比较严重,业务总体来说品种较少。与此同时,相关扶择的宏观金融审核管理制度也在大力推进,大体上涵盖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各个层面。基于生存与发展能力,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宏观、微观金融环境分析与盈利模式定位研究,致力于寻求业务差别化道路,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许多商业银行依然存在总体规模不大、市场
12、定位不很准确,其业务品种少的问题影响了银行的发展。(三)重扩张轻效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规模较大、速度较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机构和网点数量剧增,全国商业银行数量达到140多家,新增网点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突破局限地域向外省市发展,但是势头己经不可阻挡。第二个方面是发展速度方面,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逐年增长,绝对数虽然不大,但增长速度却较高。很多商业银行定位不明确,贷款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并未让其停下来思考发展速度方面可能引发的问题。商业银行长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虽然是有利有弊的,但更要关注因此而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四)银行间竞争加剧2006年后,我国存贷款利息差下降,由
13、4%左右下降到3%左右,虽时有波动,但大体平稳。银行依赖高利差获利的阶段已经结束,必须确立起新的盈利模式。银行方面也认识到问题所在,开始着力开发中间业务,主动调整盈利结构,向利率市场化下的发达国家银行方向转变。因而在这一过渡阶段,银行的盈利模式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从盈利结构来看,存贷款业务依旧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但中间业务盈利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比例。包括手续费、佣金在内的非利息收入不断增长,中间业务的崛起趋势已非常明显。2012年,我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市场化带来的市场细分和业务创新成为再明显不过的发展趋势。我国银行业也就此结束了过渡阶段,开始加快发展中
14、间业务。在这个背景下,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加剧了。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发展中间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利息收入,必须改变传统存贷利差盈利模式,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提供新的全面的金融服务,走出一条多元化的经营道路,建立起综合平衡的盈利模式。从包含的内容上讲,中间业务就是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型业务,它涵盖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与代收费、代理结算等代理服务。着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例是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时应该做到的。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一直以来的利息收入发生了变化,银行的盈利空间缩窄。为维持银行的收益,美日等国家的银行均选择了发展中间
15、业务,以中间业务收益弥补利息收入的缩水。就我国的国情来看,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备和经济的发展,银行会有计划的开展日益丰富的中间业务,从中获取更多的盈利。这些盈利将构成银行新的主要盈利来源。因此对于我国银行来说,必须重视中间业务的价值,着力开发。(二)优化信贷结构存贷款利差的收紧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除了发展中间业务以填补盈利空间外,银行还可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来增加利息收入。具体来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长,社会对于贷款始终保持着较强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客户群,仍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银行应抓住这一机会,转变过去的大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着重开发中小客户群,以数量
16、弥补利差的收紧,增加利息收入。国家目前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多元化自身的信贷结构,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为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多种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相继推出,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借贷难的状况,也有利于银企关系的良性发展。(三)提高风控水平当经济增速减缓时会造成我国银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为应对这种不利的宏观经济形式,商业银行应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产质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为,积极应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理念落后,控制系统不完善、不完备,这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因此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便是努力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控制能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