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问题调研报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和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在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日益增多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正给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蒙上一丝阴影。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人才质量的提升。为了考察我镇教师队伍的心理状况,我们日前到全镇中小学进行了调研。一、我镇教师职业心理的基本情况及分析。1 .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
2、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镇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2 .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86%的被调查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有58.50%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有29%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10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3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3 .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38.5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8.8%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国内现在正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
3、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4 .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堪忧虽然有49.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38.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在我镇中小学还很严重。5 .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满意率较底参加调查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低。有64.40%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只有15.40%的被调查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当个体的满意度比较低时,他们更有可能会跳槽,他们的工作效率与效果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角度出发,学
4、校很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满意度。二、我镇教师职业心理的主要问题。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发现,我镇不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不少教师表现出抑郁、焦虑、过分担心、易被激怒、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无法入睡等,情况令人担忧。三、问题形成原因分析。调查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记忆力下降、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而对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是其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教育独创精神、能有效调控情绪、具有较强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等等。是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教
5、师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1 .社会期望与常人属性的冲突教师是接受社会委托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公认了的对教师的褒扬,也是社会给教师贴上的一个“崇高而神圣”的标签,它既代表社会对教师的敬仰与尊重,更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在这种期望下,教师牺牲了数不清的休息时间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处理班级事务等等。然而,影响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是复杂
6、、多元的,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主观能动性和发展中的人,这使得教师的教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转化成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观念下,在“教好每个学生”的社会期待下,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多种努力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教师就会产生焦虑、烦躁、自卑、逃避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诸多连锁反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普通的人,他们也存在个体的差异,他们也有各种需求。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教师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是“神”,他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情绪和思想。如果对教师的社会期望与教师的普通人的属性发生冲突,则会产生心理问题。教师
7、职业的神圣感既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荣誉感、自豪感,但同时又伴随着巨大的责任感和压力,这些都是教师过度焦虑、躯体化、强迫症的直接诱因。2 .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持续、精细、紧张的脑力劳动,也需要较高强度的体力支出。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除了上课,他们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和从事科学研究等。教师的劳动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多数教师的日工作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部分初中教师周课时量甚至多达1820节。由于教育资源所限,班额超编现象普遍,有的教学班学生数甚至超过80人;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
8、奔命;即使是节假日也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教师的“两假”早不名副其实;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奖金发放、岗位聘任;初三、高三年级把关教师的劳动强度更大,在周末还要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可见,中小学教师工作之繁重,几乎超过其所能忍受的限度,使得教师人困马乏,心力交瘁。“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上不好课,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总之,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一位教师的这番话反映出当前在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两眼一争,忙到熄灯”
9、是许多中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所有这些,无论从质上来说,还是从量上来说,都使教师不堪重负。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从而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问题。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教师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调查,近五成受测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3 .教育变革与个人能力的冲突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育变革在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首先,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高速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现代教育技术频频涌现等,这些对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
10、法带来巨大冲击,从观念到行为都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回应。教师若对有关教学的内容、知识、技能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问题就会产生茫然失措、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其次,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如果不断地提高自己,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危险。再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多年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有效推进,在发生偏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1、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不堪重负。部分综合素质较优的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变化,提高自己,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有一些心理素质较低、承受能力较差的“经验型”的教师、不善于学习的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付出数倍的精力才能跟上,压力随之而来,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职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导致焦虑感、困惑感日渐增多。4 .社会支持与教师需求的冲突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学校、教师,同样有赖于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不容置疑,我国教师仍属于低收入阶层,农村和部分城市学校的福利待遇不能落实到位,教师情绪因此受到了影响。
12、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和学校的不良少年侮辱甚至殴打教师的事件也时有耳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回报以及社会现实中其他种种现象,使得教师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缺少理解或理解不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化为对教师的期值越来越高,他们往往把教育子女的成败完全归咎于教师的责任,随时会有无端指责降到教师头上。比如,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本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政府、家庭、社会都有重要责任,但是,人们往往将罪责的矛头单单指向教师和学校。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也让教师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诱发了教师的不良情绪,造成心理问题。其结果是,导致教师
13、产生疲劳、自我贬损、人际关系紧张、效能降低、行为反常等职业卷怠,甚至对工作、同事或领导采取逆反、对抗的方式,或以消极的方式对待自己,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各样施暴行为的发生,有的还会铤而走险,由教师走向罪犯。同时,社会影响的多元化和管理不规范,也正在强烈地冲击着教师教育的效果,如电子游戏、暴力色情类影视作品、不健康读物、媒体的急功近利思想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发展中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家长教育系统的不规范,使教师的教育往往难以在家庭里得以强化。在这些影响下,教师常感到力不从心、心力交瘁、焦躁不安。教师不是神,也有平凡人的思想和情感,也有多元需求。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是妻子或丈夫、儿
14、女、父母等等,教师这一角色承载了社会、家长、学生、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不少教师往往不堪重负。长期的负重,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由于教师正常的情绪与思想得不到正常的表达与宣泄,严重破坏了教师的生理节律。由于社会片面强调教师职业理想的价值目标,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造成教师多种角色冲突,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师缺少社会支持就会导致疏离,疏离又会使教师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如此循环容易导致教师抑郁等心理问题。5 .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客观上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矛盾、教育
15、本身的评价标准与家长的评价标准的矛盾、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与学校管理者评价标准的矛盾,这些矛盾多涉及到国家的教育政策与观念,因而大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常感无所适从,势必扼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优劣等则很难进入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标准容易造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增加教师内心的不安与冲突。多年来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社会对知识价值的重视,使得升学考试仍然是各个学校竞争的手段。学生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能否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
16、并将这种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人们往往只以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部分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关系到教师的荣誉、工资、奖金、晋级等问题,使得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6 .社会适应与个人调适的冲突教师的身心问题与他们应激能力有关。长期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定位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这往往形成了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原因。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