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为保护生命安全、服务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对气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
2、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坚实的气象服务保障。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成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工作与“强富美高”新建设需求相适应。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5分钟以上,公众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较“十三五”平均下降15%。在城市和沿江气象服务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程度、气象服务智慧化程度、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走在前列;在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
3、设方面形成比较明显优势,形成一批气象科技创新成果,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业务人才。三、主要任务(一)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L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全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应急、消防、水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统筹规划、共建共享、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构建“多员融合”的网格化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明确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职责。2 .提升全民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完善市重大气象灾害应
4、急预案,强化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压实分级负责的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气象风险信息库,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扩大农业气象保险服务范围。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纳入全市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气象党建文化阵地科普效用,深挖“气象联万家”科普品牌内涵,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普体系,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3 .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时效。落实市气象管理办法和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传播管理和发布机制,实现新闻媒体、应急广播、通信运营企业
5、等公共发布渠道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联动,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精准度。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和面向城乡“网格”推送机制,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切实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4,强化民生保障气象服务。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市镇(区、街道)两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丰富互联网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提供权威及时、有机互动的公众气象服务。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实现主流媒体权威气象信息全接入。推动气象融入城市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智慧
6、气象服务,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气象服务,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二)聚焦美丽建设,切实增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能力5 .加强重要生态系统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多源协同观测,实现规划衔接、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依托省级卫星遥感及本地X波段雷达监测产品,深化观测资料本地化应用研究,提升森林火险、重要水体和城市热岛等生态气象服务能力。推动气象旅游资源保护与应用,助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6 .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延长空气质量预测、重污染天气预警时效,提升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提升
7、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气象应急响应联动效率。更新升级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建设符合安全规范的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流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 .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聚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加强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等各个环节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方式,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气象基础信息融合共享,实现基于位置、关键农时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精细化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加强花木盆景、黑塌菜等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特色服务,进一步放大“苏皋长寿”品牌效应,深化乡村旅游和
8、美丽宜居乡村气象服务效益。与保险公司共建持续稳定的信息共享机制,扩大政策性气象保险服务效果。(三)构建高质量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8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进一步优化站网布局,升级改造2013年前建设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X波段气象雷达,构建布局适当、运行可靠的江陆空天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增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地区和盲区的监测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机制,确保气象探测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探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9 .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加强气象综合分析与预报预测一体化平台运用,升级完善气象灾害预
9、警系统。完善以数值预报释用为基础的现代天气业务,强化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应用,提高预报准确率,实现从实况到短临、中短期主要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数字化、网格化,时空分辨率明显提高,探索预报服务一体化工作模式。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以上,预报业务整体实力居先进水平。10 .提高气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推进分类强对流跟踪预警技术。依托政务协同办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平台,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综合气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基础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等软硬件“安可”替代工程,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提高气象综合
10、管理信息化水平。(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11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气象研究型业务,完善气象科技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应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农业等行业科技力量的支持,围绕气象发展需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大力促进基础研究,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实现业务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活力,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12 .建设更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基工程,加强结构合理的气象人才梯队培养,加大培训交流、科研项目、团队建设等经费支持力度,健全考核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将优秀人才推
11、荐到全市人才“智库”、全市气象创新团队等。(五)推进气象科学管理,切实增强气象治理效能13 .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社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重点领域专业气象服务,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新思路。落实地方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有关政策,完善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14 .加强气象法治标准建设。推进气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气象法
12、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强化气象标准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健全气象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15 .健全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健全政府防雷安全领导责任,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考核体系、综合执法检查体系。完善“互联网+监管工作模式,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管理措施。把防雷安全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信用奖惩制度,开展联合惩戒。加强气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六)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16 .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作用,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各项任务。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17 .加强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各镇(区、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协作,使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与地方战略定位、应急管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工作有机衔接,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将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气象领域可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推进气象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