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突出“三个坚持” 聚焦“三度” 在打造模范机关工作中彰显机构编制保障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交流:突出“三个坚持” 聚焦“三度” 在打造模范机关工作中彰显机构编制保障作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验交流:突出“三个坚持”聚焦“三度”在打造模范机关工作中彰显机构编制保障作用自开展打造模范机关工作以来,市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突出“三个坚持”,聚焦“三度”,努力打造“第一等”模范机关,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始终走在全省最前列、争取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一、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机关站位“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党的建设部署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彰显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高度。健全机制深化
2、政治学习。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南昌市委编办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工作细则(试行),把“第一议题”作为办室务会讨论决策事项、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思想引领,常态化推进。抓实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市委中心工作和机构编制重点工作,组织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交流。截止8月底,市委编办落实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共十余次,始终注重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特别是“一班人”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领导指示精神上来。牢记定位突出政治属性。牢记机构编制部门是党的机关、政治机关定位,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条例为指导,把旗帜鲜
3、明讲政治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党管机构编制原则,从组织制度、运行方式、审批程序上确保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细做实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构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政治建办、能力立办、作风强办、从严治办,持续做好打造模范机关工作,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四有”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提升站位彰显政治担当。全面总结梳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省委编办部署的改革任务,逐条逐项落实完成情况、分析改革成效。8月初召开全市编办主任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编办主任专题视频会议和全省编办主任专题会议精神,部署当前重点任务,对标对表、凝心聚力、
4、心无旁鹫、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广泛开展调研,学习吸收广州、深圳等地机构改革经验做法,按照精编赋能要求,将市政府原6个部门单位整合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商务局等3个部门单位,增设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将市政府研究室由原参公事业单位调整为行政部门,为南昌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作用。二、坚持发展大局,突出重点领域保障“力度”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向民生领域倾斜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再深化提升。认真组织对改革后事业单位职能发挥及运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评估,积极
5、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再深化提升,抓实抓细相关工作,做到“应撤尽撤、应合尽合、应并尽并、应转尽转”。进一步深化拓展事业单位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政事权限清单和章程管理等制度机制运行,加快推进配套政策落地,直面改革后的实际问题,积极作为,主动协调,有效破解,持续推进人员结构优化。科学统筹保障重点方向和重要领域。加大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统筹使用编制的力度,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重点部门、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及时跟进中小学生数变化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确保持续全面达标;认真总结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经验,在市、县(区)两级公立医院推行人员总量管理,统筹做好涉及我市公立医院的机构编制保障工作。研究建立专
6、项编制“周转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工作战略,研究建立党政储备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制度,将市直事业单位的空编、自然减员腾出的编制和市直机动事业编制,原则上全部纳入市直党政储备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集中统一管理空编,充分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确保市委确定的连续三年各引进*名左右党政储备人才编制使用计划落到实处。三、坚持基层至上,体现机构编制工作“温度”强化机构编制服务意识,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温度,提升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开办领导挂点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建立并推开了办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基层制度,市委编办领导班子每人挂点联
7、系2至3个县区,办领导每季度至少1次深入所挂点联系县区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重点帮助县区在加强宣传、深入调研、解决难题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建立机构编制“联络专员”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建立了重点民生领域机构编制“联络专员”制度,优先在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涉及民生和社会安全的领域先行试点,适时在其他重点民生领域推广实施,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定期到对口服务部门对困扰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调研,强化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益。聚焦中心任务打造党建亮点服务品牌。按照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要求,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探索研讨“洪编矩制、精编赋能”机关党建品牌,主动请缨在编办设立“
8、洪城红”机关党员应急直属大队三中队队部,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机构编制管理内部联动机制,设立机构编制办事服务大厅等特色党建引领助推业务服务品牌。抓实抓细“三联三亮三服务”工作,建立机关在职党员每月进社区报到台账,鼓励和督促在职党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居住地认领工作岗位,为社区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爱心帮困、企业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年初以来市委编办在职党员到挂点或居住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共达*余人次。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9、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建设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一、把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委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高度,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居)委会主任,201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村和社区百分之百“一肩挑”,2021年通过换届实现更高质量的百分之百
10、“一肩挑”,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一根钢钎”插到最基层。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各类组织中的领导和轴心作用,推动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写入村(居)民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章程规则,落实村(社区)各类组织向党组织述职、重大事项汇报制度,推行区、镇街、村(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提高党建的活力,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我市连续5年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每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千名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其中1210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一肩挑”、128人通过换届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9人担任区
11、镇两级事业单位领导职务,广大农村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一个个“盆景”怎么连成一片片“风景”?我市全面加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园区楼宇、协会商会以及律师、互联网等行业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二、谱写“*之治”新篇章2019年以来,市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完善,为创新社会治理谱写了“*之治”新篇章。实行“战区制”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属地责任,将全市划分为市、区、镇街、村(
12、社区)4级战区、2.2万个网格,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动546块“飞地”得到历史性有效治理。实行“主官上”明确四级书记直接抓治理的领导责任,有力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做到合力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构建起“一竿子插到底”的责任体系。实行“权下放”强化镇街前线指挥部作用,赋予镇街“吹哨”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健全“吹哨报到”机制,强化“下考上”考核评价,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一针撬动千条线”。三、让基层事情基层办、有权办、有人办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我市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确定镇街机构改革、基层赋权减负等49项重点任务,推动
13、基层事情基层办、有权办、有人办。做实“一网覆盖”,实体化运行区、镇街网格化管理中心,统筹整合党建、民政、综治、城市管理等各类网格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强化资金保障,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增长机制,确保每个村(社区)每年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20万元,投入42.1亿元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力量下沉,组织5.1万名机关干部入列轮值、43.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活动。加快智能治理,把社会治理科技应用融入智慧*建设,投入运行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管理等智能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四、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金杯银杯不
14、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民”字当头,不断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这是市委对基层党建工作定下的基调。*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沉甸甸的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区、镇街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施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双百行动”,一大批历史积案清仓见底,平安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首创关爱退役军人社会组织,健全完善了四级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向群众汇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年来,全市党员干部累计
15、走访基层居民群众1300余万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3.6万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五、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坚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斗争中检验和磨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坚持“全市一盘棋”,构建“区街乡镇社区村网格”四级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组织体系,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下沉基层,各方力量“以社区令为令”,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勤力同心、共克时艰,筑牢守护津门父老乡亲安全健康的钢铁防线,让鲜红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斗争第一线。今年年初,奥密克戎突袭津门,先后6批次、1.5万余名党员干部星夜驰援*区,1200余名居住在*区的党员干部春节期间就地下沉,8.5万余名区级部门党员干部投入核酸筛查、管控服务。此外,还建立四级防控人员名录库,形成常态化防控力量梯队,确保突发疫情时迅速反应,快速有力控制,倾心倾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红色引擎”的驱动下,*儿女奏响党建强音,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奋力做好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