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迅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迅速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中外医学交流蓬勃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党和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保护、振兴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因此,中医耳鼻咽喉科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专科逐步独立,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迅猛提高,并与现代医学逐步结合,使中医耳鼻咽喉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独立与专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古代的耳鼻咽咽喉科学领域,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始终没有耳鼻咽喉科的全称及其完整的学科,耳鼻咽喉科的真正完全独立是在建国以后。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创办了
2、高等中医院校。院校成立后,最初有喉科学教学课程,隶属眼喉科教研室(组);其附属医院则建立了五官科专科。眼喉科教研室(组)及五官科的医教人员,开始尚无严格的眼或耳鼻咽喉专业界限。由于中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省中医院校相继成立,并从70年代初开始,各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科室相继独立,从五官科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事耳鼻咽喉喉科的从业人员。由于临床业务的专科分化的发展,终于在1979年产生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标志着这一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自成体系而立于专业学科之林,在中医院校及省、地(市)级中医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医、教、研人员的工作范围也最终完全专业化。1974年以来,卫生部先后在广州
3、、上海、南京中医学院主办了数期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师资提高班。1986年,卫生部批准湖南中医学院为全国第一个中医耳鼻咽喉科助教进修班基地,并于同年招收学员。与此同时,各省市也定期不定期地开办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培训班,培养和壮大了中医耳鼻咽喉专科师资力量。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全国已有上海、广州、湖南、成都等几所中医院校培养了数十名中医(湖南为中西医结合临床)耳鼻咽喉科硕士研究生。1998年,国家教委批准了湖南中医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从1999年开始招生。1978年以后,全国大多数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医五官科学会。1987年9月,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在南京成立
4、。目前,已有江苏、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成立了省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从而中医耳鼻咽喉科有了自己的学术团体组织。为了适应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在高等中医院校设立中医五官科专业的计划,目前已有湖南、广州、河南、湖北、成都等中医院校开设了中医五官科本科或大专专业。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的继承与发展随着中医耳鼻咽喉科专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专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专科学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专业文献的整理与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著的产生。建国以来,中医耳鼻咽喉科文献整理工作有较大进展。从1956年以后,重新校勘整理
5、、梓行的咽喉科古籍如重楼玉钥、尤氏喉科秘书、咽喉脉证通论、咽喉秘集、白喉条辨、喉科集腋、时疫白喉捷要等书,不下20余种。专业教材的著述,既是对专业教育的贡献,又是对古今专业文献的整理和提高。如第一版教材中医喉科学就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咽喉的生理与病理关系,咽喉病的病因、诊断概要、治疗概要,以及咽喉病的预防与护理等,从而使古老的咽喉科学理论得以系统化、理论化。该教材对喉痹、喉痈、乳蛾、喉风、疫喉,以及其他咽喉病进行了大类和细类的区分,其分类之全面、合理、准确、适用,以及对其病因病机与证治的阐述,是任何古籍所无法比拟的。以后的第二、三、四、五版教材,其内容更为丰富。特别是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第四版教材中
6、医耳鼻咽喉科学,比较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基本理论,反映了古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巨大成就与现代进展,成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建国以来至今,集体和个从撰著的中医或中西结合耳鼻咽喉科专著公开出版发行的有二十多种。徐鸿庆所著实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王德鉴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何宗德等所著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余养居等所著中西医结合嗓音病学等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二,学术理论的总结、提高与发展。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理论,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古代未形成这一完整的专科,因此其学术理论并未系统化、理论化。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完全独
7、立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整理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近十多年来,关于耳鼻咽喉科的学术理论、学术观点的整理和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与进展。如谭敬书教授等提出了“官窍脏腑相关学说”、“清窍清阳相关学说”等全新的理论概念。对古代学术观点如“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喉痹多属于火”等,运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索。另外,诸如“耳聋治肺”、“鼻塞治心”、“金破不鸣,金实不鸣”等学术观点,亦得到重新认识,并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对咽喉与脏腑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声带属肝,得肺气而能震动;室带属脾,得气血之养而能活跃;会厌、披裂属阳
8、明,环杓关节隶乎肝肾,以及提出了“金瘀不鸣”的观点等,并用以指导临床而取得较好疗效。其三,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迅速发展。耳鼻咽喉科的中西医结合在近代即已出现,如张汝伟咽喉病(1933)中,对咽喉的解剖生理,已用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咽喉科广泛开展并取得重大成就,则主要是在建国以后。1956年,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把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知识结合起来。1958年,全国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此后则形成了西学中,中学西,中西医结合的生动局面。现在,已有许多西医工作者加入到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队伍中来,或关心、支持中医耳鼻咽喉科工作。中医耳鼻咽喉科教育方面
9、,也越来越多地传授现代医学和西医耳鼻咽喉科的知识,特别是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研究生教育方面,更是如此。其进展突出地反映为以下三个方面。诊疗方法的现代化: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已不再仅是望、问、闻、切的传统方法,而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诊疗,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和疗效水平。辨证与辨病论治应用的发展:由于现代科技诊疗设备的应用和西医学观点的渗透,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病证名所包含的概念已经与古代的耳鼻咽喉病证名有了根本性的不同,更接近于西医的某一病证或相互对应。在治疗思路方面,既重视辨证,也重视辨病(症),称之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既重视整体辨证,也重视局部
10、辨证,称之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既重视宏观症候的辨证,又重视微观的现代医学病理学征候的辨证,称之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治疗手段方面,既讲究运用中医治疗,又讲究根据实际,合理结合西医治疗。而且由于对中药药理的现代研究进展,在中药的临床应用方面,既讲究运用中医理法运用方药,又讲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与现代病理知识运用方药。所有这些,为古代中医学所望尘莫及,大大地促进了临床疗效水平的提高。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由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中医耳鼻咽喉科理论或学术观点所包含的科学依据和科学内涵正在逐步得到不断深入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如根据上海等地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醛固酮、血清铁,以及肾与内耳的某些组织结构和免疫特性相似性,是肾开窍于耳,即肾与耳相互联系的物质基础之一。谭敬书等提出了鼻腔纤毛上皮细胞及其功能和SlgA是肺开窍于鼻.,即肺与鼻相互联系的物质基础之一;并发现咽喉病多属于火之“虚火”,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可反映为温度的变化:阴虚之火上下部位的温度升高,阳虚之火(虚阳上浮)则上部温度升高而下部温度降低。从而证实了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以及虚阳上浮,下寒上热理论的正确性。耳鼻咽喉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展,为传统的中医理论与西医学理论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