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苗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疫苗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我国现有法定传染病39种,现有疫苗可以预防的有21种,包括: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菌痢疫苗)、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针对A群、C群、Y群和W135群的疫苗)、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除了法定传染病,我国现有疫苗可预防的其他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还有5种,包括:水痘、森林脑炎、黄热病、肺炎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由于患者流动性大,医疗机构难以对短期住院的病人进行疫苗接种,所
2、以医院感染防控中,医院应重点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预防,对于确诊的传染病病人,特别是没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禽流感等,以加强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工作,避免传染病在病人之间和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播。对于可以进行疫苗预防的疾病,常规人群疫苗接种、记录、随访、加强,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可以疫苗预防的传染病是麻疹、流行性感冒(流感)、乙型肝炎(乙肝),本章仅对这三种疾病的疫苗预防进行介绍。第一节麻疹的疫苗预防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皮疹和卡他症状(咳嗽、流涕、结膜炎)为典型临床表现,属于我国的乙类传染病。麻疹的传染性极强,对于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人群,一个麻疹患者平
3、均可以传染给12.5-18个易感者。对于个人,接种2剂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麻疹类疫苗),保护率超过99%。对于人群,接种2剂者的比例不低于95%就能阻断人群中的传播,并最终消灭麻疹。目前,我国儿童已经常规接种2剂麻疹类疫苗(8月龄和18月龄)。由于历史原因(疫苗对热敏感、冷链无法保障、接种率不高),我国2050岁成人(包括医务人员)中存在不少麻疹易感者。由于医院的特殊情况,很多麻疹暴发发生于医疗机构,医疗工作者和患者都会被感染。中国多项研究表明,医院暴露是麻疹感染和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急诊室、门诊候诊区及输液室已被确认为麻疹传播高风险区域。医务人员感染麻疹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19倍。为了预防麻疹
4、在医疗机构的传播,对医务人员接种麻疹类疫苗非常重要。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医务人员的接种记录清单,对于无明确麻疹类疫苗接种史者和无麻疹罹患史者,至少给予1剂麻疹类疫苗的接种。医疗机构可以与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联系,由后者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建议医疗机构每年梳理一遍人员清单,组织新人职人员及既往漏种者进行接种。麻疹类疫苗通常是免费疫苗,主要包括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建议优先选择麻腮风疫苗,其次选择麻风疫苗,再次选择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可以同时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和风疹,麻风疫苗可以同时预防风疹。麻疹类疫苗含有活的疫苗病毒,虽然其安全性很好,但由于缺乏对胎儿影响的数据,接种前需要
5、排除妊娠者,接种后建议隔3个月安排妊娠。如果接种后发现意外妊娠,不建议流产,因为目前为止并无证据表明麻疹类疫苗会损害胎儿健康。如果医疗机构内发生了麻疹病例,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建议对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的对象应该是无明确麻疹类疫苗接种史者和无麻疹罹患史者。第二节流感的疫苗预防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和无力为主要症状,属于我国的丙类传染病。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引起人类流感的主要是甲型、乙型病毒,其中甲型病毒可引发全球性大流行。流感在全球每年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和25万50万死亡。医务人员由于其职业特点,感染流感病
6、毒的风险较高,也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就诊的高危人群。常规的流感疫苗组分中包含了3个病毒株:甲1型、甲3型和乙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当年度全球流感监测结果,预测推荐下一年度疫苗用病毒株。这种预测推荐有可能由于病毒的突然变异而导致疫苗效果的下降,例如,2009年4月墨西哥暴发的甲1型流感(即甲型HlNl流感),与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的甲1型疫苗株不匹配,造成各国还需要另行生产仅含新甲1型疫苗组的单组分流感疫苗。尽管存在预测失败的可能性,但当疫苗株与流行株高度匹配时,疫苗保护率在65岁以下人群中通常为70%90%o流感疫苗非常安全,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流感疫苗相关文件中,孕妇为最优先推荐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
7、也是流感疫苗的重要优先人群,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在流感流行期保护他们个体、维持卫生保健服务,也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至高危患者群体的机会。流感疫苗通常每年910月份上市,至次年3月份结束供应。建议医疗机构在每年流感疫苗上市时,建议医务人员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为自费疫苗,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接种的积极性值得探讨。第三节乙肝的疫苗预防乙肝是一种经体液/性传播的传染病,属于我国的乙类传染病。感染乙肝病毒后部分人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部分人可转化为慢性乙肝患者,少部分人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1992年的中国人群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8、Ag)流行率为9.75%,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疾病,疾病负担非常严重。自1992年起,中国开始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自2002年起实现免费接种。自2006年全国调查显示:159岁人群HBsAg流行率降为7.18%:5岁儿童的流行率仅为0.96%,比1992年降低了90%o乙肝有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人际传播)两种传播方式。垂直传播过程中,感染乙肝的婴幼儿90%会发展成慢性携带状态。水平传播中,6岁人群感染后,仅10%会发展为慢性携带状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预防婴幼儿的垂直传播是重点策略;成人之间的水平传播,应该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接触,属于乙肝
9、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只需按照016程序接种3剂(1表示间隔1个月,6表示间隔6个月),成人选择IOLIg或20Ug剂型。针对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建议接种前后检测乙肝相应指标。如果接种前有任何指标阳性,说明感染过乙肝或已有免疫力,无需接种;如果指标全阴,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第3剂后12个月再进行检测,如果HBs抗体滴度V10mUml(阴性),建议再按016程序接种3剂。HBS抗体滴度210mUml(阳性)一般代表疫苗免疫成功,即使将来HBS抗体转阴,也不意味着重新变成乙肝易感者,没有必要再进行加强接种。如果医务人员与乙肝携带者的血液发生体液接触(如被带血针头戳伤),建议处置策略如下: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曾经HBS抗体滴度阳性者,可以不必采取措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不知道HBS抗体滴度或者HBS抗体一直阴性者、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且HBS抗体阴性者,建议使用乙肝被动免疫制剂,同时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