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最新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IymPhoPIaSmaCytiCIymphomaZWaldenstrom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自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1发布以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近年来,LPL/WM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LPL/WM规范化诊疗,提高我国LPL/WM患者疗效,经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本指南。一、定义LPL是由小B
2、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2,3o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时诊断为WM。90195%的LPL为棚,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诊断为非WM型LPL由于非WM型LPL所占比例低,相关研究较少,治疗部分仅探讨WM的治疗,非WM型LPL的治疗参照WM进行。二、诊断、分期、预后和鉴别诊断(一)WM诊断标准21 .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IgM(不论数量)。2 .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不论数量)。
3、3 .免疫表型:CD19(+),CD20(+),slgM(+),CD5(一),CDlO(一),CD22(+),CD23(一),CD25(+),CD27(+),FMC7(+),通常CD38和(或)CD138(),而CD103(一)。但是,10%20%的患者也可表达CD5、CDIo或CD23o4 .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5 .90%以上WM发生MYD88L265P突变4,但MYD88L265P突变不是WM特异性突变,也可见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二)鉴别诊断1.与IgM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多发性骨髓瘤(MM)等鉴别:(I)IgM型MGUS2:Ig
4、M型MGUS的诊断标准:有血清单克隆IgM蛋白;骨髓中无淋巴浆/浆细胞浸润;无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证据;无相关器官或组织受损的证据,如淋巴瘤浸润所致的贫血、肝脾肿大、高黏滞血症、系统性症状或淋巴结肿大,以及浆细胞疾病所致的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或贫血。(2) IgM相关性疾病1:这类患者存在由于单克隆性IgM升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症状性冷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或自身免疫现象如周围神经病、冷凝集素病,但无淋巴瘤证据时,应诊断为IgM相关性疾病。(3) IgM型MM:IgM型MM非常少见,细胞形态学为浆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为高表达CD38、CD138,而CDl9、CD45阴性,常伴溶
5、骨性损害等,这些特征是IgM型MM与WM鉴别的主要标志。MM常伴有14q32(IGH)易位,在WM中罕见,此外MM一般不伴MYD88基因突变,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点。2.与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鉴别:多种B-LPD可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成分,并出现浆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从而需与WM鉴别,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MZL).大B细胞淋巴瘤呈小细胞侵犯骨髓时,不典型的WM和MZL伴有浆细胞分化时尤其难以鉴别。WM诊断及与其他B-LPD的鉴别涉及多个层面,而非某单一因素,怀疑WM时可遵循图1思路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还可参照B细胞
6、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5。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鉴别诊断流程图(三)分期和预后包括两个预后分期系统:WM的国际预后指数(IPSSWM)和最新修订的国际WM预后积分系统(rIPSSWM)oMYD88突变阴性的WM通常预后更差,DNA损伤修复基因(TP53ATM/TRRAP)突变9,特别是TP53缺失/突变是WM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10,11,素。三、治疗(一)治疗指征无症状的WM患者不需要治疗。WM治疗指征为13:明显乏力、B症状、症状性高黏滞血症;WM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淀粉样变;冷凝集素病;冷球蛋白血症;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HGB100gLPLT100109L
7、);髓外病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Bing-Neel综合征);症状性淋巴结肿大或器官肿大;有症状的肿大淋巴结或淋巴结最大直径25cm;或有证据表明疾病转化时。单纯血清IgM水平升高不是本病的治疗指征。若血细胞减少考虑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所致,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则针对原发病治疗。(二)治疗前评估治疗前(包括复发患者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应至少包括:1 .病史(包括详细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是淋巴结和脾脏大小,有无周围神经病变表现)。2 .体能状态评分:如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3 .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4 .血常规检查
8、: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5 .血生化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钙)、LDH.B2-微球蛋白等。6 .免疫学检测:免疫球蛋白定量:至少包括IgM、IgA、IgG水平;血清蛋白电泳;血免疫固定电泳;24h尿蛋白定量;肝炎病毒检测。7 .病理检查:骨髓活检+涂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结/其他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若可取);骨髓液或肿瘤组织进行MYD88L265P突变检测,推荐使用液滴数字PCR(ddPCR)技术进行检测,敏感性可达0.01%14,15,或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测序深度200OX以上,敏感性可达1%,NGS至少包括MYD88和CXC
9、R4,可同时检测ARIDIA、TP53、TBL1XRKATM、TRRAP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使用CD19磁珠分选后细胞进行检测,敏感性更高。8 .影像学检查:颈、胸、腹部增强CT检查,怀疑有转化的患者建议做PET-CT。其他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怀疑有溶血时必做)、冷球蛋白和冷凝集素检测;神经功能相关检查(怀疑周围神经病时可查抗MAG抗体和抗GM1-4抗体)等。(三)一线治疗选择16对于有治疗指征的患者,首先推荐纳入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无合适临床试验时,主要依据患者年龄、主要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意愿、MYD88/CXCR4突变状况等选择治疗方案(详见表3,推荐流程见图2)。方
10、案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1 .伴有症状性高黏滞血症的患者,建议先行血浆置换23次,后续以系统治疗。避免直接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特别是IgM大于40g/L时。2 .主要症状为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或器官肿大者,首选含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如BR方案或RCD方案,可以较快降低肿瘤负荷。3 .伴有IgM相关的神经性病变患者,应避免使用有潜在神经毒性的药物如硼替佐米等,建议使用含利妥昔单抗或BTK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4 .选择BTK抑制剂时需要结合MYD88L265P/CXCR4突变状态:MYD88L265P基因突变/CXCR4野生型患者疗效最好,推荐BTK抑制剂单药应用24;MYD88L26
11、5P突变/CXCR4突变会降低BTK抑制剂疗效23,建议联合利妥昔单抗以提高疗效;MYD88野生型患者不推荐BTK抑制剂治疗,尤其是BTK抑制剂单药治疗。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不作为一线治疗推荐。(四)复发难治性患者的治疗选择常规化疗复发患者仍然需要考虑是否具有治疗指征,无治疗指征的复发患者选择观察随访,有治疗指征的复发患者首选参加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进展的患者,应持续应用BTK抑制剂至接受其他挽救治疗。其治疗方案选择同初治方案,主要选择和既往治疗非交叉耐药的方案。对于一线治疗3年后复发的患者,可继续应用原一线方案,而3年内复发的患者,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案13
12、。BCL2抑制剂(Venetoclax)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的有效率为81%25,是BTK抑制剂治疗失败患者的重要选择。ASCT是WM挽救治疗选择之一,对化疗仍敏感的复发患者,可考虑进行ASCT,特别是规范治疗后首次缓解时间小于2年或难治性患者,且BTK抑制剂充分治疗后进展或无效,推荐尽早进行ASCT(W2次复发)26。发生转化的患者,应在大剂量化疗缓解后进行ASCT。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较高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在年轻、多次复发、原发难治/耐药,且一般状况较好的有合适供者的患者中选择性进行26。(五)维持治疗除非临床试验,不推荐常规进行维持治疗(注:回顾性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有效患者
13、可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中获益27,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75mgm2,每3个月1次,连用2年。但对于BR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患者,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生存获益不明显28)。(六)中枢神经系统侵犯(Bing-Neel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是WM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中位发生时间为诊断WM后39年,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四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神志状态改变和颅神经麻痹,可侵犯脑实质或软脑膜。可选药物包括氟达拉滨、苯达莫司汀、大剂量甲氨蝶吟、阿糖胞甘等联合化疗,鞘内或脑室内注射甲氨蝶吟、阿糖胞甘和地塞米松也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29,30。报道显示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均可有效治疗Bing-N
14、eel综合征31,32。治疗有效者可考虑行ASCT巩固33。(七)并发症的治疗1 .贫血的治疗:贫血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主要的治疗指征,在疾病治疗起效前可应用rh-EPO、红细胞输注纠正或改善贫血。对于伴有高黏滞血症的患者,输注红细胞时应谨慎,以免增加血液黏滞度而加重患者症状;对于伴有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患者,应输注预温至37C的红细胞;对于高血栓风险、高血压控制不良、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rh-EPO治疗。2 .化疗相关性疱疹病毒感染:氟达拉滨、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现疱疹病毒感染,应该进行疱疹病毒的预防性治疗,并持续至停药后6个月。3 .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燃瘤反应
15、(flare现象):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WM时可能出现燃瘤反应(发生率高达60Q34,即出现短暂的血IgM水平升高,加重高黏滞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及其他IgM相关并发症。对于高IgM患者,特别是高于4050g/L的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待IgM水平降低至约40g/L以下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但利妥昔单抗与其他药物联合,特别是与硼替佐米联合后燃瘤反应明显下降。四、疗效标准参照NCCN标准16,WM的疗效判断标准详见表4。需注意:症状缓解是WM的首要目标,而不是缓解深度,目前治疗方案下大多数榭患者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治疗有效的患者按原计划完成既定方案后停止治疗,不再为追求缓解深度而更换方案继续治疗。WM起效相对缓慢,且通常临床症状如贫血的改善早于肿瘤负荷的降低,如无确切疾病进展证据,不宜频繁更换治疗方案。由于血IgM定量受治疗的影响,如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可能导致IgM水平升高并可能持续数月,而硼替佐米可能会较短时间内抑制IgM分泌但不杀伤肿瘤细胞,此时不能仅凭IgM定量来评价疗效,应该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进行骨髓活检等进行评判。五、随访完成制定方案治疗或达疾病平台期的患者进入定期随访,前2年每3个月随访1次,随后3年每4飞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及IgM定量。影像学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