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口蹄病的诊治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和口蹄病的诊治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手足口病和口蹄病的诊治常规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主要发生于儿童的一种疱疹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常在托幼机构中发生小流行,成人也可以发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is,也可由柯萨奇A;、A1g引起。【主诉】患者常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还可有流涎、拒食、烦躁等表现。【临床特点】1 .主要症状(1)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成浅溃疡,周围绕以红晕。(2)掌跖及足跟侧缘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此外,皮疹也可累及臀部、膝部、甚至全身。2 .次要症状好发于婴儿,潜伏期35日,可有食欲减退、低热、头痛等前驱症状。3 .误诊分析应与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疱疹性咽峡炎:局限于口腔内水
2、疱、溃疡,手足、臀部无皮疹。【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示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多。【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支持治疗。(二)具体治疗方法L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缓慢静脉滴注;板蓝根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抗病毒口服液IOm1,每日3次,口服等。2 .发热时,首先宜用物理降温,高热时可酌用退热剂。3 .如果口腔溃疡严重,患儿进食少,要加强补液,支持治疗。4 .口腔溃疡可用淡盐水漱口,掌跖等部位皮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三)治疗注意事项L该病易于在幼儿园中流行,一旦发现要注意隔离,并注意环境、用品消毒等。2.要防止患儿脱水,加强支
3、持治疗。二、口蹄病口蹄病又称阿夫他热,是一种侵犯牛、羊、猪等有蹄类家畜的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对家畜危害甚大。偶尔传染给人,使人发病。【主诉】患者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有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临床特点】(一)临床症状L潜伏期人的潜伏期为26日,人体发病过程和易感动物十分相似,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手足部位的皮肤亦出现水疱。2 .前驱期病状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疲乏、伴有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常为轻微头痛、不适及发热。3 .发疹期病毒侵入处出现原发疱疹,体温可达39t,伴头痛、恶心、
4、呕吐、腹泻,少数患者可有低血压、心肌炎等。发生水疱的先兆为指掌部在指端皮褶和指掌面有董刺感和烧灼感。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发生水疱,口腔内形成的水疱则凸出而饱满,周围有充血区,初发时水疱液澄清而呈微黄色,原发性水疱消退后5日内还会出现继发性水疱。口腔水疱影响饮食吞咽。足部、掌跖部,因皮肤较厚,发生的水疱平坦。4 .恢复期高热数日后进入此期多数患者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常可在2周内完全康复,无后遗症。婴幼儿和体弱儿童和老年患者,可有严重的呕吐、腹泻、心肌炎、循环紊乱和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后果。(二)误诊分析口蹄病应与手足口病相鉴别:手足口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水疱不易破溃,
5、水疱周围有红晕,呈珠白色。全身症状轻,预后良好。【辅助检查】1 .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2 .血清学试验ELISA是目前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试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3,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其他如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核甘酸指纹分析等方法,对该病有诊断和科研价值。【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二)具体治疗方法L一般治疗对患病家畜要隔离并及时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吃易消化食物。3 .对症治疗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降温、给予营养制剂,口腔局部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镒酸钾溶液冲洗,糜烂面可涂1%2%明矶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乙醇IoOnI1、溶合后加入甘油IomI)或口腔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高镒酸钾溶液漱口。手、足患部涂以各种抗生素软膏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水疱烂斑效果较好,可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