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第一节区域隔离的划分与设置一、目的区域隔离是指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隔离,即把传染源(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患者分开,并对患者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二、适用范围感染疾病科、肠道门诊、发热门诊。三、区域隔离的划分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1 .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护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2 .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
2、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置室、内走廊等。3 .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人院、出院处理室等。4 .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人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5 .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问。6 .各区用颜色标志区分,即清洁区划蓝色线,
3、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7 .各区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池。8 .普通病房设置单人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患者、特殊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第二节标准预防措施为预防与控制潜在感染微生物传播给其他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必须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部分患者还需执行隔离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定义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而不论是否具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二、标准预防的特点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 .强调双向防护
4、,既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播给患者,又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3 .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 .手卫生:当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洗手;诊疗或护理两个患者之间;同一患者接触身体不同部位时应洗手。2 .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两个患者之间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以使用一次即丢为原则,破损时应立即更换。3 .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和面罩:戴口罩及护目镜可以减少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4 .隔离衣:防止
5、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立即洗手。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应在下一个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的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按一次性使用器械处理。6 .环境: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7 .被服:触摸、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8 .职业健康安全: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针及手术刀等)和设备。9 .隔离室: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患者应
6、安置在隔离室。第三节隔离预防措施一、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患者的隔离1 .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2 .确诊或可疑感染患者应单问病房或负压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3 .尽可能避免转移患者和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必须运送时应注意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尽可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4 .加强通风设施和做好病房的空气消毒。(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 .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病房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 .进行
7、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3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二、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SARS、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患者的隔离1 .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2 .可疑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3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Im以上。4 .限制患者外出,患者外出检查时应佩戴外科口罩。5 .患者出院或
8、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 .与患者近距离(I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3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三、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患者的隔离1 .在病房门上和床头粘贴蓝色“接触隔离”标志。2 .确诊或可疑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3 .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尽量减少
9、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4 .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固定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5 .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应进行焚烧。6 .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触的器械设备必须清洁消毒。7 .限制探视人员,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8 .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9 .患者接触的环境和使用后的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二)医务人员的防护1 .进入隔离病室接触患者,包括接触患者和血液、体液、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离
10、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应洗手(或)消毒。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日更换清洗或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3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第四节防护用品及应用技术一、目的防护技术的正确实施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目的、指征及相应程序。二、适应范围全体医务人员。三、防护用品的使用(一)口罩1 .一般医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2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
11、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3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 .外科口罩佩戴方法: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一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将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一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一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一根据颜面部形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5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一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一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一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一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
12、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捍.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7o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8 .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9 .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10 .每次佩戴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11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清洁与消毒。(二)护目镜、防护面罩1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应用指征: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13、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3 .在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三)手套1 .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 .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患者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3 .戴手套的方法: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一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一掀起另一只袋口,已
14、戴着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一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4 .脱手套的方法:一手捏住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一用脱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清洁面(内面)的边缘T将手套脱下。5 .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6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7 .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8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四)隔离衣1 .隔离衣的应用指征。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
15、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 .隔离衣穿脱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右手提衣领,左手伸人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一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使右手露出,注意勿触及面部一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一再扎好袖口一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捍.住一同法握住另一侧边缘一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一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一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2)脱隔离衣方法: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一解开两侧袖带,塞入袖神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一解开颈后带子一右手伸人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一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一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一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若挂在污染区,污染面向外,否则污染面向里一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PI收袋中。(五)防护服1 .防护服的应用指征。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 .防护服穿脱方法。(1)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