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73076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牙槽风的诊疗牙槽风,亦名齿槽风、骨槽风、穿腮毒,多因痰火邪毒炽盛,积热上攻,穿损牙槽所致,是以牙槽骨痛,久则溃腐不愈,或穿腮,有腐骨排出为主要表现的牙槽骨痈疽类疾病。相当于西医颌骨骨髓炎。历史沿革元代朱丹溪丹溪手镜卷中载有治牙槽风方法:“治骨槽风,皂角,不蛀者去子,入杏仁在于位上。右烧存性,每两入青盐一钱,揩用。”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说:“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提示了病位及其临床症状。历代医家根据本病的病位病因和临床特征之不同,给本病命名则各异。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按照牙槽风之临床特征,称本病为“穿腮毒”。其谓:“或

2、问牙龈肿痛,寒热大作,腐烂不已,作疳治之无益何如?日此骨槽风也,一名穿腮毒。”清祁坤外科大成卷三中则以病位称之为“牙叉发J指出:“骨槽风生牙叉接骨之处,一名牙叉发”。还有称本病为“穿腮发”。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三说:“骨槽风此证一名牙又发,一名穿腮发。”办是以病位称之。郑梅涧重楼玉钥卷上说:“牙痈风此症由阳明胃热毒所致初起往往有误认牙痛症。过服寒凉清火之剂,以致坚肿色淡,自破流黄水,日久烂至牙根及延烂咽喉,名曰骨槽风,又名附骨,一名穿珠。”郑氏根据本病的起因,将其命名为“附骨”、“穿珠”。可见本病别名颇多。以往教材均称本病为骨槽风,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本病定名为齿(牙)槽风。历代对本病病因

3、病理的描述不外两个方面;一是风火邪毒侵袭。如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三说:“骨槽风火三焦胃,耳前腮颊隐隐疼,腐溃筋骨仍硬痛,牙关拘急夹邪风”。二是内因情志所伤。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卷三说:“骨槽风由忧愁、思虑、惊恐、悲伤所致。”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还见于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等古典医籍中。至于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注重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如证治准绳疡医卷三说:“骨槽风先用鹅羽探吐风痰,服黄连解毒汤,活命饮,加元参、桔梗、柴胡、黄苓。”又如清尤乘尤氏喉科治法说:“治牙槽风,用口疳药加牛黄,倍珍珠、孩茶频吹若成牙漏、齿缝出白脓,极难调治。须戒酒色,禁食一切毒物。内服滋阴降火之剂,外用前药频吹,

4、耐心治之,可渐盛。”总之,历代医家关于本病病名的论述较多,对其病因、症状和治疗叙述也十分详尽。为当代诊断治疗本病提供了重要依据。【病因病理】本病病因有四个方面:1 .平素护齿不当,牙体被翻蚀,风火邪毒乘虚而入,深入筋骨,腐蚀骨槽。2 .牙痈或牙殿痈患者失治或误治,邪毒向深处侵袭骨槽而致。3 .颌骨外伤或颜面损伤,邪毒直犯骨槽。4 .素体虚弱,久病不愈,或七情所伤,脏腑亏损,气血不足,骨槽失养,抗病力差,邪毒乘虚侵袭,或余邪未清,搏结于骨槽,致肌败骨腐,溃口难愈,形成屡管。【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本病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慢性期,但与辨证施治中证型所述基本一致,故合并叙述。一、风火燔灼齿槽证(急性期

5、)主证病变相应的部位隐隐作痛,继则逐渐漫肿坚硬,灼热剧痛,穿溃流脓,口唇麻木。全身可见憎寒壮热;头痛,口臭,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候分析邪毒侵袭骨槽,故初起不甚红肿,但觉隐痛;邪毒不断腐蚀,所以继则漫肿坚硬,出现灼热疼痛;邪聚骨槽,久则肌败成脓,脓穿腮颊,形成瘦管,并见下唇麻木。憎寒壮热,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乃热毒炽盛,邪正相争之征。治法祛风散火,清热解毒。方药清阳散火汤。方中荆芥、防风、白芷疏散风邪;牛子、白疾藜、升麻祛风散热;黄苓、石膏、连翘清热解毒;当归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若局部结硬肿胀甚者,加僵蚕搜风散结;热盛者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二、正虚邪恋齿槽证(慢性期)主证

6、病变相应的部位有溃口,且日久不愈,流脓清稀,有死骨形成,并从溃口排出。全身见低热,头昏目眩,精神困倦,食少,舌淡苦白,脉虚细。证侯分析久病气血耗伤,正不胜邪,则溃口日久不愈;毒结于阴,阴损及阳,阳气亏虚,则流脓清稀;骨槽被邪毒侵袭日久,骨失濡养,则形成死骨,从溃口排出。头昏目眩,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治法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方药中和汤。方中人参、黄芭、白术、大枣补气健脾,培元扶正;白芷、桔梗排脓;川茸、当归和血活血;肉桂、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若脉见沉细,形寒肢冷,面色白,神疲倦怠者,用阳和汤,以温补和阳,散寒通滞。【其他治疗】一、急性期L患处肿痛,

7、外敷清凉膏。每日2次。2 .成脓者,须切开排脓,并置引流条使其通畅。3 .因牙病引起者,应及时拔除病患牙。二、慢性期L阳和解凝膏外敷,以解毒散结,托毒排脓,祛除腐骨,温通止痛。每日2次。4 .切开屡管,刮除腐肉,取出死骨。5 .对无法保留的牙齿,应予拔除,以促其引流通畅。【预防调理】L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及早彻底地治疗能引起本病的各种口齿疾病。6 .少食煎炒热毒之物。7 .防止颜面及骨槽外伤,以免染毒引起本病。8 .既患本病,要及早彻底医治,免使病情趋于严重。【自学指导】1 .本病的病因病理大致为两方面:一是颜面或颌骨外伤、牙痈与牙破痈失治、龈齿,风火邪毒乘机侵袭骨槽;二是素体虚弱,或七情所伤,

8、或气血不足,骨槽失养,邪毒滞留,腐蚀骨质。2 .本病的辨证,应抓住齿槽风病程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症状特征。发病初期为风火邪毒入侵之时,患处开始隐隐作痛,继则漫肿坚硬,剧痛,或穿溃流脓。全身有憎寒壮热等一系列热毒炽盛,邪正相争之急性期症状特点。如误治、失治,或日久不愈,病情则转至正虚邪恋阶段,即急性期转为慢性期,此时病变相应的部位见有屡口,且日久不愈,流脓清稀,腐骨形成,并从瘦口排出。全身有低热,头昏目眩,精神困倦等一系列气血损耗,阳气亏虚,正不胜邪,邪毒留恋的症状表现。3 .在治疗方面,急性期风火燔灼齿槽证,治宜散火清热解毒之剂,以促使邪毒消散,用清阳散火汤加减,争取有效地控制风火邪毒

9、向纵深发展,使病变局限。慢性期正虚邪恋齿槽证,治宜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用中和汤加减。【参考资料】1 .本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途径有:牙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及血行性感染。急性颌骨骨髓炎以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及建立引流为主;慢性颌骨骨髓炎以手术清除死骨为主,辅以抗生素治疗。(摘自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P104)2 .清许克昌等外科证治全书卷二:“骨槽风,牙骨及腮内疼痛,不肿不红,痛连脸骨者是也。加味二陈汤入阳和丸主之,甚者用阳和汤数剂即愈。此证初起,往往有误为牙痛,而用凉药者,致牙龈蚀烂,透骨穿腮,延及咽喉则不救。宜急用阳和汤、犀黄丸,每日早晚轮服,外用南星散搽之。如有多骨,以推车散吹入,隔一夜其骨不痛自出。”清许涟校订咽喉脉证通论骨槽第八:“此症因忧思郁虑,邪毒交乘,结聚于太阳经络。或则恼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结肿;膏梁厚味,致脓多臭秽;其状始于耳项皮肤间,隐隐有核,状如李大,便觉肿痛,初则坚硬不消,久则延烂难愈,甚至齿牙堕落,牙床腐秽,俱在不治。”【复习思考题】1 .叙述齿槽风的病因病理。2 .齿槽风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3 .本病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