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构建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育人共同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构建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育人共同体.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论文:构建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育人共同体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对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反思,其中,对“课程内容”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知识点,应该是既有本学科的最重要的概念、命题、主题这些知识或者技能,还应有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法学、学了以后怎么去运用,这些要素都应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认为课程的内容就只有知识技能,教学就是去教这些知识点,将知识的逻辑直接转换为教学逻辑,不关注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认为通过灌输,死记硬背,会做题,会考试,就掌握了知识。这样的知识观、教学观是不对的,我们一直在强调育人
2、方式的变革,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来确定育人方式。在国家发布的2035年的远景目标里,中国要在2035年进入世界的创新强国。建设创新强国,就要求我们要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基础教育高质量的体系是什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支柱,是这个体系的骨架,要通过它来描绘育人蓝图。这就是培养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用什么样的内容去培养,这需要系统地考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家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战略上的契合程度。所以,如果现在还坚持陈旧的知识观,认为“课程内容”就是知识,那就不可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也达不到中国在2035年成为世界的创新强国的目标。
3、新教学实验区的老师很清楚地认识到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牢牢地抓住语文的核心素养,在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逻辑和生活逻辑设计了大单元、大任务,设计了很多的活动,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性,孩子们也表现出很大的潜力,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活动,在基于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方面迈出了本质的一步。对20年课程改革经验的吸取和问题的反思,提出了“核心素养”,它与三维目标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学生要会用学到的学科知识、技能、观念、方法去解决真实的问题。从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上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与课程标准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每个活动都应有对应课程标准的目标,应该指向
4、素养,指向在情境中完成目标的清晰的任务。这些活动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活动,因为学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使用,实现做中学,学中用,即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新教学实验区老师们的实践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们都关注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是的,我们是要用语文去育人的,目标是人的发展。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健康和需求。需要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理性的教育行为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内部的、具有良好动机的系统。要学会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不仅是学知识、长能力的关系,而且是建立人生导师这样的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导师,能力发展的导师,也是孩子们心灵成长、人生发展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