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66913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催化复习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1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一种能够与反应物相互作用,加速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焙变化,且反应终结时本身保持不变的化学物质2.1.2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1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可行的化学反应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具有寿命催化剂并不能无限期地使用。哪怕只是化学反应的短暂参与者,在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下,也会经受不可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如:晶相变化、晶粒分散度的变化、易挥发组分的流失、易熔物的熔融等等,这些过程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当反应进行时催化剂经受亿万次这种作用的侵袭,最后导致催化剂失活。3催化剂的性能指

2、标活性选择性稳定性2.2 催化剂的组成与载体的功能2.2.1催化剂的组成2.2.2载体的功能(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维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2)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形状;改善催化剂的热传导性能,以满足反应过程的传热要求;减少活性组分的用量,特别是贵金属的用量;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影响催化活性。23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具备的三方面基本要求:D适宜的活性2)较高的选择性3)长寿命工业催化剂的四个基本指标:选择性、稳定性、活性、成本活性:催化剂影响反应进程变化的程度。选择性:所消耗的原料转化成目的产物的分率。稳定性:催化剂的活性

3、和选择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寿命: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能达到装置产能力和原料消耗定额的允许使用时间。2.4均相催化剂的特征催化剂与反应介质不可区分,与介质中的其他组分形成均匀物相的催化反应体系。用于液相反应,溶于反应介质中,以独立自由的分子形态存在。用于MNR/IR等分析手段。液态酸碱催化剂,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和碘、一氧化氮等气态分子催化剂的催化属于这一类。均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的比较各自优缺点多相催化剂:无需连续添加催化剂;大大减少了腐蚀问题;简化了产品的回收;制造费用下降选择性较高;产品纯度很高;安全性增加均相催化过程有以下优缺点:(1)反应条件温和,有利于节能。(2)反应

4、性能单一,具有特定的选择性。(3)作用机理研究清楚明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易于精心调配和设计。(4)催化剂的稳定性差,且不易与产物分离。将均相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锚定在某种高聚物上,使其固相化后再应用于相应的催化过程,从而克服了其稳定性差和难于分离的缺点。3.2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气体(液体)中反应物扩散到固体催化剂孔中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上发生化学吸附作用吸附态反应物分子在活性位上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吸附态产物分子产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产物固体催化剂扩散到气体(液体)中内外扩散如何消除?3.3.1 Langmuir吸附等温式LangmUir吸附模型(理想吸附模型):吸附是单分子层的-每个吸

5、附分子占据一个吸附位;当固体表面铺满一个单分子层以后,吸附达到极限,V=Vm;表面是均匀的-固体表面各处吸附能力相同;表面上的吸附质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吸附质只与吸附剂间发生相互作用;吸附平衡是一动态平衡。单分子吸附的LangmUir等温式A+-A(A-吸附质分子;O-活性表面)-设表面覆盖率q=V/Vm,则空白表面为(1-q);其中V为吸附体积,VnI为吸满单分子层的体积。于是有:Va=kap(l-)vd=kcleh到吸附动态平衡时=匕:且令仔,则有:”旦I1+Kp则有:=乩1+Kp单分子吸附的Langnmir等温式;其中,p为气体分压,K称为吸附平衡常数。重要的变形式:p_1P厂箴+百3.3

6、.3BET吸附等温式由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建立在LangmUir吸附理论基础上的,基于两点假定: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力为分子间力,发生多层吸附;第一层吸附与以后多层不同,后者与气体的凝聚相似;吸附达平衡时,每吸附层上的蒸发速度必等于凝聚速度。-L+一二P(Po-P)匕CVmcPO式中,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Vm为铺满单分子层所需气体的体积;P和V分别为吸附时的压力和体积;PO是实验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适用范围:相对压力为0.050.30。相对压力太小,小于0.05时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平衡;相对压力大于0.30时,毛细凝结变得显著,能

7、破坏多层物理吸附平衡。-应用:固体吸附剂、催化剂的表面积测定例标准BET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步骤:测定在0.05Vpp0.35范围内吸附物N2(基准物质)的吸附等温线;以斜率+截距=一十=上pV(pOp)对pp作图得一条直线,可以得到:喙C嗫C嗫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Vm;计算表面积;其中,Am(N2)=0.162nm2p/p。2/2O4=4,XC2H2C2ZZ4COH2CO2N21)02最易吸附,N2最难吸附。2)有的金属能够吸附所有这些气体分子,有的只能吸附02,多数是居中间的,只能吸附从02到H2。3)金是所有金属中唯一的例外,甚至对02也不发生化学吸附。非解离吸附:乙烯、乙快、苯、C

8、O等。特点:具孤对电子,-电子分子。分子轨道杂化态:SP2SP3;SPSP2o多位吸附:苯。一n键合:CO/线性;孤对电子/桥式B-电子3.4.4金属表面上化学吸附的应用金属负载型的催化剂和多组分的金属催化剂,常借用气体化学吸附方法测量金属的表面积。常用的化学吸附气体是H2、CO、02和N20。用这种方法测量金属的表面积,最主要的特点是测试易于实施,结果有良好的重复性,金属原子与吸收物种间的化学计量关系能够准确确定。可用这种实测数据推算金属表面原子数目和金属表面积。9.1.1 沉淀法制备工业催化剂沉淀法是借助沉淀反应,用沉淀剂(如碱类物质)将可溶性的催化剂组分(金属盐类的水溶液)转化为难溶化合

9、物,再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成型等工序制得成品催化剂。沉淀剂的选择1)生产中常用的沉淀剂有:碱类:NH3-H2O.NaOHKOH碳酸盐:Na2CO3(NH1)2CO3CO2有机酸:乙酸、草酸仕匕较理想但贵)最常用的是NHsHO和(NH)2CO32)沉淀剂的溶解度要大提高阴离子的浓度,使金属离子沉淀完全;被沉淀物吸附的量少,洗涤脱除容易3)形成的沉淀物溶解度要小沉淀反应更完全,可节省贵金属用量4)形成的沉淀物必须便于过滤和洗涤尽量选用能生成晶型沉淀的沉淀剂5)沉淀剂必须无毒,不应造成环境污染均匀沉淀法与共沉淀法1 .均匀沉淀法使待沉淀溶液与沉淀剂母体充分混合,造成均匀的体系,再调节温度,使沉

10、淀剂母体加热分解为沉淀剂,从而使金属离子产生均匀沉淀2 .共沉淀法指将含有两种可两种以上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与一种沉淀剂作用,同时形成含有几种金属组分的沉淀物的沉淀法共沉淀的特点1)几个组分同时沉淀2)各组分间达到分子级的均匀混合3)在热处理(煨烧)时可加速组分间的固相反应9.L2浸渍法制备工业催化剂浸渍法是将载体浸泡在活性组分(主、助催化剂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溶液中,接触一定的时间后除去过剩(如果有)的溶液,再经干燥、焙烧和活化,即可制得催化剂浸渍法的一般原理i.活性组份在载体表面上的吸附ii毛细管压力使液体渗透到载体空隙内部9L3混合法制备工业催化剂混合法原理将组成催化剂的各种组分(活性组分

11、、助催化剂、载体或黏结剂、润滑剂、造孔剂等)以粉状粒子的形态在球磨机或碾合机内边磨细边混合,使各组分粒子尽可能均匀分散,再成型为成品催化剂干混法实例,锌铳系脱硫催化剂(合成氨厂的原料气净化,脱除其中所含的有机硫化物湿混法实例,固体磷酸催化剂(促进烯燃聚合、异构化、水合、烯燃烷基化、醇类脱水)91.4离子交换法制备工业催化剂离子交换法,利用载体表面可进行交换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将活性组分(通常是阳离子交换)交换到载体上,再经过洗涤、干燥、焙烧、还原等,最后成型为产品催化剂催化剂的使用、失活可再生.1催化剂在使用中的变化仁Hf叨G时ZJ。祀贿刑rt粗血,祖快下KK;*j*g岸.K.X*H*卬2fi

12、*31”在42催化剂的失活1)中毒2)积碳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在表面上沉积一层炭质化合物,减少了可利用的表面积,引起催化剂活性衰退的现象;也可看作是副产物的毒化作用3)烧结、挥发与剥落3.催化剂的再生工业上常用的再生方法有以下几种:蒸汽处理空气处理通入乩或不含毒物的还原性气体(4)用酸或碱溶液处理11.1催化剂活性测试的基本概念1 .评价催化剂活性的一般参量在给定的反应温度下原料达到的转化率;原料达到给定转化程度所需的温度;在给定条件下的总反应速率;在特定温度下对于给定转化率所需的空速;由体系的试验研究所推导的动力学参数影响催化剂活性测定的因素催化剂颗粒直径与反应管直径的关系为消除气流的管

13、壁效应和床层的过热,反应管直径(d)和催化剂颗粒直径()之比应为:V 12管壁效应,指靠近器壁的空间结构与其他部分有很大差别,器壁处的流动状况、传质、传热状况与主流体中也有很大差别(通常近反应器壁除的局部空隙率大,造成流速分布不均。特别是对小管径反应器而言)外扩散限制的消除:1 .检查是否存在外扩散影响的试验(p249,图11-142 .避免外扩散影响的措施,使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搅拌,增大流体流速等)内表面利用率与内扩散限制的消除内表面利用率或效率因子Tl观测到的反应速率r1本征反成速存Thiele模数(hj,描述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相对关系,也揭示催化剂颗粒大小、颗粒密度、比表面积等宏观物性

14、对扩散速率的影响的物理参量d大、小、k大,鼠大,内表面利用率低,内扩散限制显著;d小、大、k小,儿小,内表面利用率高,内扩散限制微弱消除内扩散影响的措施,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粒径,或增大催化剂颗粒的内径催化剂的表面积及其测定1表面积与活性一般而言,表面积愈大,催化剂的活性愈高,故常把催化剂做粉末或分散在表面积较大的载体上2.比表面积及其测定原理比表面积(SPeCifiCSurfaceArea),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固体的表面积,常用Ig固体的总表面积表示;其大小与颗粒的粒径及形状、表面缺陷及孔结构密切相关;常用测定方法有化学吸附法和物理吸附法图p4V(P-PM与p/p:的关系单点法比表面积和Langmuir比表面积1)以此作吸附质时,BET公式中的常数C值在50200之间,截距1/(VQ很小,斜率(C-D/(VmC)近似等于1/Vm,把pp0=0.20.25的一实验点和原点连成直线,由斜率的倒数计算%,称单点法,测出的比表面积称为单点比表面积2)对于微孔(d2.5nm)的物理吸附,可使用LangnIUir等温方程式来描述,利用JL=-i_+LangmUir方程式VVEKVz篦ZAV.S=(m2g)求出单层饱和吸附量x,再根据Fa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