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基本问题 ——《穷人》的教学设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基本问题 ——《穷人》的教学设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论文: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基本问题一一穷人的教学设想穷人是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教读课文。教师教学此类文章常常有两种主要倾向:一是脱离文本空洞地灌输所谓人文思想;二是拘泥于细节,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症结是缺乏教学基本问题的引导。那么如何提炼和聚焦教学的基本问题呢?“焦点阅读”的原理告诉我们,一要根据学情,二要根据教材特点。将两者整合,能为教学基本问题的确定提供支撑。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这一点,教师应该向学生交代清楚。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从题目入手,可知本文实际写了三个穷人:桑娜、桑娜的丈夫渔夫、死去的寡妇邻居西蒙。此外,就是七个孩子了。那么,这些穷人
2、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总览全文,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的事件也不复杂,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则是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因此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据此,教学的基本问题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原因,使本已十分贫穷的桑娜夫妇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层次加以探究,尤其要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一、桑娜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从文本角度看,本文笔墨着力较多的地方是桑娜的内心独白及她与丈夫的对话,这正是阅读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的地方。从学情角度看,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桑娜的心情,但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等原因,难以深入她的
3、内心世界,与她达到心灵共鸣。因此,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桑娜的内心历程很丰富,在文中有不同的表现,可以分阶段引领学生体会。第一个阶段集中在第1至2自然段,主要表现为桑娜面对清晨就出去,遭遇海上风暴的丈夫夜晚还没有回来的担心。此时她内心强烈地期盼着丈夫安全归来。教学中可抓住“风暴”的猛烈与桑娜“听着”“倾听”“心惊肉跳”“自言自语”等行为和她的内心独白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第二阶段集中在第9至12自然段,主要是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的极度不安。这种不安来自桑娜担心丈夫不同意接受两个孩子,并担心丈夫责备甚至殴打她。她由期盼丈夫早点归来到变得有点害
4、怕他归来。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私自作主把两个孩子抱来后如何面对丈夫。教学中,抓住她的神情一一“满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动作一一“一惊”“站起来”“沉思”“久久地坐在床前“;内心独白的话语和省略号等来体会她内心的矛盾与焦虑。第三个阶段集中在丈夫归来后两人的对话。此时,桑娜的内心是担心与试探并存。此时的担心不是对丈夫安全的担心,而是对丈夫是否接纳死去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担心,对自己是否会受到丈夫的责备与殴打的担心。教学中可抓住她“脸色发白”“沉默”及语言等进行理解。你看,桑娜内心的变化是如此丰富。这种变化学生自己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却未必能够清晰化。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感受模糊的让它清晰化
5、,把理解肤浅的让它深刻化。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理解渔夫的人物形象渔夫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虽着墨不多,但也很丰满,并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凸显。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单一、单薄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引向丰富。首先,清早就出海打鱼,夜晚还没有回来,他要靠自己的工作养活一家七口人,可见这是一个对家庭很负责且异常辛苦的渔夫。其次,归来后的渔夫,是一个无功而返的失落者、无奈者的形象。从他主动向桑娜说“嘿,我回来啦,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等话语里,可以看出他对妻子充满了关心。这是穷人夫妇间的温暖。最后,听说了女邻居死后留下两个孩子后,虽然自家生活已经极端困难,但他还是
6、毅然决定收留两个孩子,还担心桑娜不同意,可见他与桑娜一样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教学中可以通过他的“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及其语言等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分析。这样,学生心目中的渔夫形象也会由单一到丰富,由单薄到丰满。三、女邻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走进女邻居的生活世界阅读中,学生的目光可能会聚焦在桑娜及其丈夫身上,很容易忽视那个死去的女邻居西蒙。其实,这个角色在文章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她也是“穷人”的一个代表,而且她的人生经历更具有生活极端贫困、命运极为悲惨的代表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女邻居的悲惨人生,从而为理解主题打下基础。从桑娜说的“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可以得知女邻居是一个寡妇。从“屋子里没
7、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和她拿自己的“旧衣服”盖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她活着时生活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困苦。可是,“如今又加上病”,真是难上加难。生了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最后她一个人悄无声息地死去,丢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管。这就是她个“穷人”的悲惨人生。女邻居这个角色,在情节上是桑娜一家收养她孩子的起因,但在主题上则是当时“穷人”悲惨人生的写照。其实,桑娜的命运与西蒙的命运也仅一步之遥,如果桑娜的丈夫在那个暴风雨之夜出了意外,那么等待她的就是西蒙的命运。因此,西蒙的命运与其说是个人的,还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的。所以,这个人物不应该被忽视,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咀嚼。四、理解超越贫穷的美好心灵综上
8、,从学情角度看,学生能够了解那个时代“穷人”的苦难,也能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贫困,并初步感受到他们的爱心,但对贫穷与爱心之间的矛盾冲突的认识未必深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问题:阻碍桑娜一家收养两个孤儿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们战胜了这一障碍?同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两句话进行思考和讨论。一句是桑娜把邻居的孩子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另一句是桑娜丈夫的话,“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很清楚,不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他们会冻死、饿死的。这就是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渔夫认为“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的根本原因所在。这就是爱的力量。“我们总能熬过去”,则坚定地表达了对“爱”的必胜信心。大爱无疆。至此,文本歌颂“穷人”的高尚品德、赞美美好心灵的主旨得以彰显,教学的基本问题得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