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试行)》.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试行)近年来,逾六成的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有效满足了市民对公园开放共享的新需求,彰显了公园的公共属性,促进了绿色空间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随着24小时开放公园数量增多,夜间群体活动、音响设备等引发的噪音矛盾以及夜间安全等管理问题逐步凸现。为更好地提升24小时开放公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规范性,依据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2018版)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以及本市城市公园延长开放相关文件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指引。第一条(做好开放准备)1 .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评估公园24小时开放的必要
2、性、可行性,广泛听取属地街镇、社区、周边居民意见和需求,综合研判,对暂不具备开放条件或必要性不充分的公园,应尊重客观事实,暂缓开放。2 .制定方案,建立管理制度。拟实行24小时开放的公园,所属区绿化主管部门需制定具体开放方案,明确属地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24小时开放公园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3 .安全优先,完善各类设施。鼓励结合公园整体改造、局部提升等途径完善公园安防设施,确保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应急呼叫系统等正常使用,重要区域监控系统覆盖到位,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有条件的公园可增设安防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安全巡查设备及有荧光显示功能的警示标志等。4
3、 .信息公开,及时发布公告。开放前应通过多种媒介提前发布公告,在公园出入口或显著位置公开告知游园管理细则。第二条(加强日常管理)5 .科学划定开放区域。24小时开放公园不需全部拆除围墙,可通过增加或局部放大出入口等方式提高通行便捷性。对于紧邻居民区、生态敏感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不应夜间开放的区域,可通过划定夜间开放区、非开放区的方式进行分区管理,避免对公众、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6 .加强部门联动。公园管理机构需落实公园园容园貌、经营服务、安全管理等主体责任,加强与属地公安、城管、街镇等部门沟通协调,将24小时开放公园纳入街区巡查范围,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24小时开放公园有序、安全。7 .
4、严格噪音管理。公园管理机构可因地制宜设置噪音敏感控制区(或静音区),加大噪音管理宣传告知,倡导市民夜间游园以散步和纳凉等相对安静的休闲方式为主。加大巡查检查,落实和执行好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公园中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的要求。8 .提升夜间服务保障。具备条件的园内厕所,实行24小时开放。运动健身等各项设施开放时间需公示醒目,夜间不提供有动力游乐设施服务。公园出入口或显著位置需公开夜间应急联系方式。第三条(强化支撑保障)9 .确保经费投入。各区绿化主管部门应坚持节约优先原则,科学测算水、电、人力等成本,向有关部门提出经费申请予以保障。10 .加强管养配备。进一步健全养护
5、队伍,充实夜间安保、保洁力量,加强对水面、假山、游乐设施等区域的巡查,做好夜间安保、保洁等管养人员培训。11 .鼓励购买保险。综合研判公园24小时开放可能涉及的安全事故、人员伤害等风险,鼓励通过增加公众责任险险种等途径降低管理成本。第四条(倡导文明游园)12 .不擅自设摊经营、兜售物品,不涂写、刻画,张贴、散发小广告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影响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市容环境的其他禁止行为。13 .不提倡开展夜间团队游园活动,确有需求的需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14 .依据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上海市公园文明游园守则(2018版)等,加强游客文明游园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第五条(其他)15 .各公园管理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参照本市公园有关管理规定及本指引,制订游园管理细则。16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