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林场全面推行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林场全面推行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林场全面推行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结合我场实际,决定在全场范围内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为目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我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凝聚耕地保护合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粮食安
2、全底线。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底线思维。国土空间规划已确定的新一轮耕地保有量一亩也不能减少,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二)坚持依法从严。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体系,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三)坚持协同推进。强化耕地保护属地责任和部门职责,构建属地管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全程一体化保护的工作机制。三、总体目标全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批准面积为基准,准确把握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方式,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确保全场实有耕地数量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
3、减、质量稳步提高、布局更加合理。到2023年9月底前,全面落实以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为目标的两级田长制,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与基层干部绩效评价挂钩的奖惩机制,实现“块块有田长、月月有巡查、件件有报告、事事有落实”工作目标。到2025年,进一步健全田长制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保护更加完善、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四、组织体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分层设置网格,建立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场、村两级田长+多元网格联动体系,即“2+N”体系,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田长对本辖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质量负责,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压实耕
4、地保护责任。场级总田长、副总田长。场级总田长由场党委书记,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担任;场级副总田长由场分管自然资源的副职领导担任。村级田长、副田长。村级田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副田长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构建级巡管网格体系。建立以各村民小组组长、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为巡田员,以党员群众、共青团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社会人员为监督员的网格体系。鼓励农户之间相互监督、互帮互助,让每位农户成为“自己”田块的第一守护人和责任人。场级田长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局XX中心所,办公室主任由林场分管自然资源工作的副职领导兼任,自然资源局XX中心所和场农业农村办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自然资源局XX中心所和场农
5、业农村办同志和相关站所人员为办公室成员。五、工作职责场级田长:田长、副田长分别对本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第一责任和具体责任。负责落实场级田长和副田长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本辖区田长制工作;负责辖区内田长制保护标识、标牌的制作、设立和维护工作;开展粮食生产、农田水利设施修复、规范土地流转、杜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防“大棚房”和农田抛荒摞荒等,落实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监管、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等,组织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指导、协调、督促村级田长落实相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巡查、检查,做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6、、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农田抛荒摞荒的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村级田长业务培训和年度综合评价。场级田长每季度至少组织村级田长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并开展不少于一次巡田;场级副田长每两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工作调度,并开展不少于一次巡田。村级田长:负责组织实施本村行政区域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责定期向场级田长提交本村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报告,提出工作建议及需要解决的事项;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巡田,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农田抛荒摞荒行为;在本村组内宣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政策;落实上级部署安排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任务以及违法
7、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整改工作;督促耕地流转经营主体履行约定、合理种植;指导动员“N”级巡管网格体系开展动态巡田、管田等日常工作,防止发生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场级田长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场田长制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处理日常事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监督田长制各项任务落实,抓好业务培训,承办相关会议、工作报告、信息报送、考核等,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六、工作机制(一)建立“三包”机制。建立并坚持场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工作制度,全力推进田长制责任落实。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相关科室要做好政策性支持及业务指导。各村要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观能
8、动性,发挥好保护耕地第一责任人作用,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并举,建立完善监管评价制度。(二)建立四级会议机制。建立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场级联席会议、工作调度会议、工作例会机制。场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场田长制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表彰先进,部署年度田长制工作。场级联席会议由场总田长召集,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场级田长办公室负责组织,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会议议定的事项,由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场级田长办公室负责督办。场级副总田长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调度各村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场级田长结合本辖区实际开展工作例会,原则上每两个月不少于一次;村级田长结合本辖
9、区实际开展工作例会,原则上每半个月不少于一次。(三)建立责任清单机制。场级总田长、场级副总田长决定的重大事项,由场级田长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成员单位编制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纳入清单管理,加强督查督办。根据田长制工作要求,制订负面清单,场、村两级田长按照工作清单或者负面清单履行工作职责。将田长制落实情况作为场、村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体现耕地真实数量和质量的清单管理制度,做到接任交清单、离任交清单。(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是场级田长办公室定期报送田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意见建议等,每年年底前将本年度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10、报场级总田长及场级田长办公室。场级田长办公室适时总结全场田长制工作,报告场党委、政府。二是场、村田长在巡田过程中发现重大违纪违法行为,激活快速响应机制,发现问题1小时内将相关信息报送场级田长办公室,场级田长办公室2小时内报送场级总田长或副总田长,3小时内形成处置方案,24小时内完成处置。(五)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场、村两级统一公布田长职责范围及监督电话等有关信息。根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每个村至少要设立一块田长制标示牌,注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范围、示意图、田长和举报电话等内容,有条件的村组可结合区域实际设立。同时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探索建立“民间田长”“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
11、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等志愿编队,引导社会群众力量支持、参与、监督田长制落实。(六)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建立田长制考核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考核考评内容,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进行考核奖惩。一是对工作尽职尽责、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通报表扬,每年评选全场优秀田长。二是以各村耕地保护底线目标为基数,按2元/亩进行奖励,其中年度考核结果为优良的全额奖励,考核结果为合格的按50%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以奖励。三是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突出的村进行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由场纪委监委依法依纪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七、主要任务(一)确保耕
12、地数量不减少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根据市下达我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下达到各村,落实到组户,并层层组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加强耕地抛荒调查监测和系统治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完成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总要求,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所需补充的耕地数量、水田规模、粮食产能三类指标,制定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确保在库耕地指标维持安全水平。(二)严格规划管控,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科学编制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实行耕地“一张图”管控及成果共享。明确稳定利用耕地、永久基本
13、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标注恢复属地类边界。建立耕地后备资源和标注恢复属性地类数据库,实行单独管理,库内地块不得规划为林地等其他农用地。按上级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比例,在预审阶段即严格审查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情况,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需占用耕地超过一定规模或比例且不可避让的,需明确比选方案,进行专项论证,并通过工程措施切实有效降低耕地占用数量,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三)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坚决落实国务院制止耕地“非农化”、“六个严禁”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挖塘养鱼、挖湖造景等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违建别墅、大棚房问
14、题清查等违法占用耕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宅基地动态监测监管,落实宅基地县乡村三级管理巡查责任。对新出现的增量耕地“非农化”问题,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对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坚决做到“零容忍二(四)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耕地(不含严格管控区内污染耕地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种植粮食的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不与粮争地。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15、,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已发布预征地公告范围内的耕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强化租赁农地监测监管。(五)严格落实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统筹协调恢复耕地年度任务,制定新增耕地开发年度计划,严格落实项目选址、立项、实施、验收、核定、入库等全程监管。立项的新增耕地项目要事先报省自然资源厅选址复核。各村要切实担负起新增耕地后续耕种责任,落实近年来补充耕地项目新增的水田项目,必须种植一季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新增旱地项目种植粮食作物。优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标准,加大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技
16、术推广,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保护水平。对群众积极性高,现有耕地精耕细作,耕地荒芜少的村,优先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目标。(六)规范新增耕地管护。建立耕地“占一补一备一种一管一”制度,确保新增耕地一亩不假。新增耕地按承包耕种合同并带成熟作物验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新增耕地在自然资源部门报备入库之后,将确认的面积信息与农业农村部门共享。新增耕地符合条件的,及时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粮食种植和地力补助范围。加强新增耕地后期种植管护,明确耕种责任人,落实新增耕地耕种补助及工程设施管护费用,适当提高新增耕地耕种补助标准和延长耕种补助期限。(七)提升耕地质量。实行耕地质量与耕地数量同等保护,统筹好耕地质量建设资金来源。强化耕地质量监测监管,稳步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管理机制和提升技术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