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党建工作交流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党建工作交流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这为当前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深刻理解其现实意蕴、核心要义与实践策略,进而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蕴1.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目标、方针、主线、布局等维度深度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目标任务。高校党的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头脑,进一
2、步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为加强党在高校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在高校各类群体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而把高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坚强堡垒。2.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式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之路。这个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必须以改革创新
3、的精神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贯彻执行,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3.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推进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导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4、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健全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突出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吸引力,有效激发和释放治理效能,从而凝聚起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磅礴力量。二、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思路根据党的建设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需求,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要秉持全面、协调、融合、创新的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传承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相融合、坚持全面领导与多元协同相协调和坚持从严治党与质量建党相统一。1.坚持历史传承与守正创新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
5、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坚持把高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革命事业和战略任务,领导和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实践,对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面临新任务和新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要和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凸显,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任务十分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实现党建工作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高校党建既要注重对历史经验的兼容并蓄,又要以开拓创新的视野积极应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2 .坚持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立德树人是党
6、全面领导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本点在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党建工作放在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中统筹部署,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治理改革、社会服务等关乎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3 .坚持全面领导与多元协同相协调。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构建新时代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基础,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深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既是全方位领导,覆盖高等教育政治、思想、组织、治理以及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办学治校的各方面,也是全过程领
7、导,包括各项制度的制定、执行、落实、监督以及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等。伴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日趋完善,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内部治理机构不断健全,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等参与主体在现代化治理过程中的职责内涵更加清晰。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发挥学校、政府、社会多元主体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师生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等相互关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4 .坚持从严治党与质量建党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党组织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坚持
8、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努力增强高校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异常复杂,党的建设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有的高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还不够坚决有力,政治建设不到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没有压实;有的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规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的高校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乏力,党员和干部队伍纪律松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堪忧;等等。面对新形势,高校党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从严治党与质量建党结合起来,明确责任、健全制度、防微杜渐,永葆高校党组织的先
9、进性和纯洁性。三、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创新性相结合,抓措施配套,抓重点突破,抓制度完善,将党的高质量建设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势动能。1.强化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高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推进“四史”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感悟思想伟力,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
10、理论学习教育体系,挖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打造红色精品文化项目,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教育培训任务。发挥高校智库平台优势,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高校传播,守好“三微一端”等网络阵地。坚持把理论学习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广大师生开展工作、实践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确保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2.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党建基石。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11、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适应高校发展趋势,遵循高校特点和规律,创新体制机制。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建立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确保党建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遵循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建立起与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入教学研究服务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党建制度的出台具有充分的民意基础。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协调运行的党建机制。健全党组织议事规范、决策规则与监督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决策规则,健全学校、院系、党支部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
12、考评制度等。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推动知责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等层层抓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形成遵守党内法规制度的政治自觉。3,优化组织体系,建强战斗堡垒。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职责,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确保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校、院(系)两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推动党组织设置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把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上,延伸到学生社区、社团组织、实习基地、网络阵地等,确保党建工作有形、有效覆盖。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提倡校内
13、、校企、校地之间开展支部共建,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党建工作之中,提升党建活动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大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严把党员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质量。4.推进精准思政,突出思想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深刻把握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师生成长规律,准确掌握师生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成长发展轨迹,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1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式与手段创新。持续分类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深刻把握新时代高校师生的思想特征、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课程等,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师德师风优良”作为人才引进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的心理预警网络。统筹推进高校党政管理干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构建思政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将考评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高校思政工作的责任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