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舆论监督视域下的廉政建设研究达州市“阳光问廉”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J1十九大以来,中央、中纪委强力推进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反腐斗争成绩十分显著,据统计落马中管干部2017年有18人,2018年有23人,2019年有20人,2020年有27人,约有5000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主动投案自首将成为常态。可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已呈压倒性态势。近年来,党内已经实现了监督全覆盖,但对权力
2、的监督制约仍存在着盲区,对权力的监督在腐败案件事前缺乏预防,事中缺乏控制,政府部门、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完善。如何才能有效地监督制约权力呢?实践证明,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因为阳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剂。于是全国多地开始出现“阳光问政”“阳光政务”“阳光热线”“阳光投诉”等监督模式,四川在纪检执纪监督的前提下率先尝试将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出现了以“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全媒体节目“阳光问廉二达州市“阳光问廉”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各部门联合承办,除了邀请党代表外,还有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等组成,是一种大型全媒体的直播节目,目的就在于搭建一种舆论监督的新平台,构建连
3、接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重大问题。该节目对于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促进廉政建设、建设廉洁达州,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经梳理中国知网(CNKl)数据库及相关著作,目前围绕达州市廉政建设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关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但整体数量仍然较少。任中平等基于四川省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的调研指出“阳光问廉”创新了舆论对公权力的监督模式,综合运用“舆论监督+纪检问责+群众测评”的立体监督模式,打造全新的监督权力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基层政治生态建设。黄月等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就达州市“阳光问廉”栏目作了深入剖析,认
4、为其是融媒体时代的媒体问政新模式,对于达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达州“阳光问廉”沿革及其模式建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有利于建立起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又可以促进基层廉政建设。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够维护好党的形象,建设出廉洁政府。(一)达州“阳光问廉”的历史沿革建市以来,达州十分重视收集社情民意,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其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2005年,达州市政府开通“12345市长热线”电话,搭建起为民排忧解难的重要平台,市民可以通过热线了解某项政策、对市政管理提出意见建议、对生活环境求助或对当地党政干部某些不当做法进行举报等。2006年9月7日,原达州市长罗强同志值守
5、市长热线电话,电视、广播、报纸提前发布了消息,市民对这一新鲜事物充满期待,参与热情高涨,场面空前火爆,电话系统几乎瘫痪。同时期,达州市广播电台专设了广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进一步畅通了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渠道。热线设立以后,增强了政府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2011年2月,由单一的广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改版而成的舆论监督类问政节目阳光政务栏目在达州市广播电视台开播。该栏目能够及时连线政府与百姓,实施舆论监督,既可顺藤摸瓜反腐,也可问政问责解决百姓诉求,节目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听民声、办民事、解民忧、抒民难,受到市民一致好评。但是,节目存在限制、问政
6、存在顾忌、回答存在敷衍、落实存在走样等问题慢慢显现出来,群众的关注热情渐渐归于平淡,直播问政遇到了瓶颈。2016年,达州阳光政务再次升级改版,不彩排、不提示,更火爆、更热辣的全媒体现场直播节目阳光问廉问世了。该节目不只是达州阳光政务2.O升级版,更是政风行风热线3.O升级版,取材动真碰硬、直播犀利质询,直击庸政懒政、剑指为官不为,切中要害、强烈震撼,节目受到空前关注。(二)达州“阳光问廉”的模式建构2015年巴中市“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是监督方式的整合,也是监督模式的创新,他们起步较早,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达州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但若利用媒介载体,实现报刊、广播、
7、电视、网络的优势互补,在人力、内容、宣传上进行全面整合,达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信息共融”,就能够有效促使达州“阳光政务”节目的转型发展。通过借鉴巴中等地问廉节目的成功经验,达州阳光问廉节目继续以集电视、网络、报刊、短信、微信五位一体的融媒体、自媒体平台为依托,通过电视直播方式呈现;同时,整合资源,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具体承办,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为目的,构建了立体化监督新模式。三、达州“阳光问廉”的实践经验(一)方向明确:以问题为导向,明察和暗访双管齐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
8、不断创造美好生活”。3达州市每期“阳光问廉”主题明确,为确保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由市纪委、监委等部门草拟主题方向,报请市委常委会审定。主题明确后,节目进入实施阶段,前期以明察暗访形式找问题,聚焦现象,挖掘根源;后期以现场直播形式问廉,再现情景,回应民声。明察,主要体现达州热点焦点问题,局限于方向性、层面性,不是一个具体案例。暗访,针对热点焦点问题,不暗示、不通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采访,把问题落实到具体案例中。之后,媒体人将暗访内容制成短片,在节目现场进行回放。整个过程相对隐秘,被问廉对象不知道短片是什么、具体会曝光哪些内容,所以现场劲爆、节目
9、火辣。纵观达州市二十期“阳光问廉”,节目都紧紧围绕基层“微腐败”治理、干部作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目的就是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忧心事。如第八期“阳光问廉走进宣汉“,就以“聚焦两个责任,强力正风肃纪,阳光互动惠民”为主题,针对宣汉县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领域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了现场问廉。第二十期“阳光问廉”则以“聚焦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发展”为主题,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曝光和问廉。由此,达州“阳光问廉”模式建构,每期主题以市委中心工作为指引,以群众问题为导向,挖掘根源、制作节目、现场问廉,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委出题审题”机制。(二)运行规范:以节目为依托,创新平台定期开展如何多元
10、监督,如何规范权力阳光运行,如何让监督主体之间形成监督合力、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这是影响监督主体作用发挥的迫切问题。2017年四川省纪委和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阳光问廉”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阳光问廉”节目以网络和电视直播形式为主,录播形式为辅。主要采用“县级自办+市级主办+市县联办”的模式,规定每年在各地市州至少录制并播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4期。“阳光问廉”资源整合,打破常规监督模式,将“媒介监督、群众考评、节目问廉、纪检问责”四者进行有机结合,创新监督形式。达州“阳光问廉”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规范、更具观赏性,成为四川省问廉节目典型。达州每期直播节目结束,并不意味问廉、问责工
11、作结束,后续还有追踪、整改反馈环节。比如,在电视、电台、报纸同步组织开办“问廉追踪”栏目,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报道,督促问题真整改、真落实。针对上期节目中暴露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公开反馈,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曝光问题无一不整改、整改效果无一不满意”。达州每期“阳光问廉”曝光的问题,后续追踪显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相关责任人几人甚至几十人,或党纪政纪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达到了强力震慑作用。(三)联动联创:以人民为中心,部门联动共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J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达州“
12、阳光问廉”始终将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为问廉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问廉直播后,针对问题,达州市纪委协同相关部门合力联动,紧密合作,实时跟踪处理,共同寻找最优解;对出现慢作为、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要求立即整改落实。自2017年来,各类民生问题、生产生活问题在达州市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和协同出击下得到及时解决。如针对国道210线达州高新区过境段沿线扬尘污染严重、宣汉县桃花镇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达州市扬尘治理工作指挥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织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渣运等部门,专题研讨长时段监管、系统整治,问题和乱象得到有效处理,最终各职能部门联
13、合组建治理小组,治理工作呈现常态化。(四)严职严责:以媒体为抓手,严尺度问廉整改作为一档全媒体直播节目达州市“阳光问廉”进一步整合媒体资源,以媒体为抓手,严尺度问廉整改。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进行同步直播,同时,也在四川在线达州频道、达州日报网、达州网、“廉洁达州”等网络媒体上向社会发布直播链接。为广大市民提供多重渠道和平台,使不同媒介的受众都能成为问廉活动的参与者,在万众注目之下,让干部真正“红脸”“出汗:此外,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上开辟反馈专栏,对曝光问题的问责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跟踪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把“阳光问廉”节目打造成为人民利益真正的监督利
14、器。四、达州市“阳光问廉”存在的问题“阳光问廉”节目虽不断丰富与完善,也收到了一定效果,推动了达州廉政建设。但“阳光问廉”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理论困惑: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步伐达州“阳光问廉”,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监督体系,促进了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基层廉政建设。达州“阳光问廉”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探索“阳光问廉”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以及构建舆论监督视域下“阳光问廉”建设的理论体系等方面,尤其是指导和推动达州今后“阳光问廉”活动向纵深发展、基于节目的监督思想与监督理论分析的研究非常少,研究涉及面狭窄。如,有学者认为达州市“阳光问廉”永远在路上
15、,也仅就“阳光问廉”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一些分析,并未在理论层面予以深入解释。5有学者则以达州市“阳光问廉”为例分析了其节目形态、特色以及创新运作模式,但也未在理论上作相关阐释。6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应该是二者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够迸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阳光问廉”节目的相关理论研究,尤其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让科学理论指导廉政建设,指导达州“阳光问廉”媒体监督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二)发展瓶颈:节目形式、现场各环节等较为单一最初,“阳光问廉”节目都有其固定的问廉程序,其目的在于规范其运行,让节目更加优质优效。而今却成为了节目发展瓶颈
16、:一是节目形式僵化。固定的问廉形式逐渐僵化,变成“套路”,特别是请上节目的被问廉对象,也逐渐摸清了问廉方式,他们深谙其道,“积极”配合主持人,成为“一认错、二悔过、三承诺”的套路表演者,主持人也似乎成为托儿,固化节目逐渐枯燥、乏味。二是互动方式单一。目前有两种互动方式,即直播现场互动与场外互动。现场互动就是主持人、问廉代表与被问廉对象及相关分管或主管领导质询互动;场外互动主要是场外观众和网友实时留言互动。留言互动形式很好,往往只是现场遴选播报了一些留言,节目后台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引导,有价值留言不多,互动形式尚需丰富。三是问廉考评程序化。随着节目的组织和开展,问廉考评团的成员也逐渐成为了“老成员”,问廉代表也须更新换代。问廉考评投票程序化现象严重,即:被问廉对象回答问题,第一次按键多半不通过;被问廉对象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补充作答,第二次按键多半能通过;若有问廉对象的县(市、区)政府负责人表态作答,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