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院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院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学院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旨在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市委XXX次全会提出“要实现职业教育培优”为全面摸清了解XXX产教融合现状和问题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符合XXX实际的对策建议,2023年市委党校中青一班第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题座谈等形式,深入XXX高新区、华南装备园以及xxxx等7个工业园区33家企业实
2、地走访,到XXXXXX、市技师学院、市中职等6所院校座谈交流,与市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了5场专题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X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产”发展空间潜力大。XX年,XXX实现制造业增加值303.7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80.36%;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9%,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70.4%,制造业中流砥柱作用凸显。XXX先后出台30多项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XX港澳大湾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XXX,这是国家继“小三线”建设之后在XXX最大的产业布局。未来几年,XXX市将持续推动
3、工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这也是XXX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教”基础条件较为坚实。XXX共有职业院校17所,在校生6.27万人,其中,xxxxxxl.11万人、3所技工院校1.86万人、13所中职院校3.31万人,院校数量在XX东西北地市排名第6。职业院校教师3390人,其中,本科学历2767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16人,高级职称617人、高级技师347人、技师287人。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专业259个,其中,制造业专业120个,制造业专业学生
4、3.86万人,占学生总数62%o2018年以来,毕业学生取得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47216人,其中,中级工23004人、高级工22555人、技师以上560人。“融合”育才模式成效初显2018年以来,XXX职业院校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会同企业多元推进产教融合,从顶岗实习、“订单班”“冠名班”,拓展到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等育才模式,切实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能人才。调研统计,xxxl7所职业院校广泛与本地企业开展产教融合,院校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921个,各类产教融合班由2018年的22个增加至XX年的64个,5年累计开设157个,其中103个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开办,占比达65%;职业院校
5、毕业生留XX实习就业率稳步提升,由2018年的21.38%提升至XX年的38.32%二、主要问题和短板运行机制不够“通畅”。一是统筹机制有欠缺。从调研情况来看,XXX产教融合工作由市发改局牵头,会同市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国资委等部门共同实施,运行模式仍属部门协调机制,实际推进效果不如预期。各主管部门属平级单位,各部门基本仍是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统筹协调和部门合力相对薄弱。二是协同机制不完善。调研发现,XXX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途径仍以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主,主要由学校联系企业输送顶岗实习生,没有形成校企融合互动机制。大部分受访学校和企业反映,全市产教融合缺少信息互通平
6、台,不同主体之间、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渠道还不完善。三是保障措施待健全。学校反映目前政府部门制定的产教融合政策大多是依据国家和省的政策文件,多是各职能部门研究讨论,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意见建议吸收采纳不够,学校在政策制定上参与度不高,大部分教职工认为政策对学校产教融合支持力度比较弱,缺乏推动产教融合开展的“实招干货”育才方式较为“粗放”。一是实训设备较落后。目前企业技术升级较快,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短,而XXX职业院校实训设施设备大多较为老旧。如大多数院校数控专业设备,均比XXX本地企业现用数控机床落后。设备的老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二是专业设置需优化。调研发
7、现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重叠度较高,还没有形成特色培养、差异化发展的专业布局,与XXX产业实际动态调整专业目标差距较大。如XXX有XX、XX两个较大型的化工园,对化工类技能人才需求也大,但XXX仅有省南方技师学院开设有化工专业,其余16间院校均未开设。又如部分企业反映当前急需钳工、焊工,目前XXX职业院校因招生困难均已淘汰了这两个工种专业。三是就业指导待加强。职业院校毕业生学龄对比大学毕业生短,接受教育层次相对较低,学生普遍对于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缺乏明确方向,据XXX职业院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有55%的毕业生毕业后未从事所学专业工作。目前XXX职业院校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8、,但是就业培训指导方式还有待改进,在建立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方面还要进行深人指导,尤其是当前XXX市大抓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支撑,XXX职业院校应结合XXX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比优势,有效引导学生留在本地发展。产业企业存在“短板”。一是产业结构待优化。XXX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对单,资源型、政策型等传统制造业占比达60.9%,除XX钢、XX冶、东阳光等大型龙头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体量不大且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能人才需求量小、普工需求量大。从2023年第一季度XXX高新区企业用工情况看,68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用工总量18009人,技术技能人才占比13.09%;用工缺口448人,技术
9、技能人才缺口70人,占比15.63%。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24.75%的XXX本地企业没有开展产教融合活动,36.63%的企业未开展也无参与产教融合的计划。在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方面,本地企业更缺乏主动参与积极性,问卷调查显示,本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参与课程内容设计和创办产业学院等意愿的不足10%o三是留人环境待改善。本地企业产教融合接收顶岗实习生大都是为了享受廉价劳动力,甚至把职业院校实习生当做普工使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实习就业后离职率高。如市教育局反映,各中职学校到联通公司顶岗实习人数有2000人,实习后与联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只有29人
10、,留岗率不足2%o社会层面支持“乏力”。一是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薄弱。行业协会功能定位仍停留在组织会员交流、开展现场招聘、协调园区关系方面,在促进产教融合合作,衔接政、企、校“纽带”作用方面未有效发挥。调查问卷显示,仅有8.04%的企业认为行业协会组织指导和协调力度强。二是社会资本教育投入薄弱。目前我市有4家民办中职学校,分别是XX中职、XX中职、XX中职和XX中职,但是还没有1家民办技工院校。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虽然近几年国家、省和市都大力鼓励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但在公办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民办职业教育的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均处于弱势地位,在政策扶持和资金安排上与公办职校相差较大。
11、三是工匠地位尊重意识薄弱。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社会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仍然是“差生教育”。调研组在与职业院校在校生和教师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选择就读职业院校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关于毕业后的出路,更倾向于继续升学转变身份,而非以“工匠”为人生目标在所学的技术领域厚植深耕。三、深化产教融合助推XX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健全统筹协调工作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深入开展。一是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试点城市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推进市域内城市、行业、企业试点工作。为更好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议成立市级产教融合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
12、组长,发改、教育、人社等部门为成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分工,形成合力推进产教融合全面开展。二是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施。XX年12月,省制定印发了xx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XX年11月,XXX成功列人XX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省出台产教融合政策措施给XXX带来了良好契机,建议XXX紧紧围绕全省规划部署,在产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改革、协同创新机制、产教融合联接等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三是搭建融合衔接服务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共享化的信息服务、政
13、策解读、人才供需等产教融合平台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市、县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制造业企业用工保障行动,积极搭建校企劳务对接平台,为制造业企业输送技能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探索“打包订单”模式,组建工业园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合作育才。夯实产教融合发展基础,打造技能人才聚集高地。一是加快产业优化提升。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支持XXX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红利,积极承接省内产业有序梯度转移,逐次推进改善全市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承接和重点培育先进材料、新能源、现代轻工、
14、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争取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品牌影响大的优质制造业企业在XXX落户。二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作用,指导产业园区积极引人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园区配套设施开发建设,推动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工业园区周边景观、绿化系统和生活配套设施,在工业园区生活区及周边合理布局休闲娱乐、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园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产业龙头企业联合职业院校组建实体化运行的产教融合联盟。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情
15、况,可作为评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民办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引导企业设立学徒岗位,对新招用员工进行学徒培训I,鼓励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学徒培养。持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着力提升育人能力水平。一是夯实职业教育基础。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加强XXX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支持XXXXXX发展壮大,加快推进XXXXXX淡江校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建成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层次水平,加快推进省南方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和市技师学院扩容建设,支持市技师学院纳入高职院校序列。借鉴清远市“职教城”经验做法,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布局优化整合。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对标XXX制造业规划设置,
16、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及时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分析,探索“项目+”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产业变革、技术革新等方式,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能工巧匠。三是拓展产教办学空间。推广XXXXXX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经验做法,试点采取“双元主体”模式,探索产业学院、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专业规划、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开发和教学设计,共同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四是深化职业评估指导。做好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强化教育和产业政策牵引,新增招生计划、项目资金安排向推行产教融合的院校和学科专业倾斜。加强在校生职业指导,讲好“XXX故事”课程,引导毕业生留XX返XX就业创业。五是持续提高师资水平。加大产教融合在教师职称评审等相关考核中的权重,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专职或兼职从教,加强“双师“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技型”能比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