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 古人谈读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5古人谈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八单元读书明智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人谈读书文章由两篇文言文组成,讲述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和认识,让我们深受启发。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
2、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知古人对读书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并结合实际改进自己的读书方法。2课时忆读书这是冰心老人写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通过写作者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联系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培养阅读的兴趣。2课时我的“长生果”文章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1课时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举办交流会,把最喜欢的人物介绍给大家。以表
3、格的形式准备,有条理地讲述。分条陈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听人说话时要能抓住重点。1课时习作推荐一本书通过习作训练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能把要推荐的书的基本信息及推荐原因写清楚;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能有条理地、具体地把推荐某本书的原因写清楚。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找课外书的方法。通过交流掌握找课外书的方法;品味句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阅读的重要性;学习写楷书的方法;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读书的独特感悟。2课时词句段运用说一说关于书的比喻句;读句子,并连句成段。书写提示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练习用钢笔写楷书。日积月累背诵朱熹的古诗观书有感二首,感受诗中揭示的哲理,并受到熏陶。25
4、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认识“耻、寝”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重点)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习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1 .认识“耻、寝”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2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谈感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囊萤映雪”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体会人物勤奋苦读的精神,导入课文。导语:囊萤映雪的故事同学们肯定不陌生。晋代的
5、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的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这两个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才能有所成。其实,关于读书,古人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3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明确:“谈读书”表明本文是论述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文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主朗读第一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字词。4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识字方法:“耻”可采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识记,“诲”可采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来识记。5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教师介绍出处,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
6、。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6 .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是知也这就是智慧。知,同“智”,智慧。好(ho)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7 .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大意。(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2)课堂讨论,解决疑难。(3)复述原文意思,教师点拨。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点拨: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
7、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点拨:孔子在这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谦虚谨慎。)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点拨:这一则孔子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默而识之”讲的是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要热情地把知识传给向你请教的人。)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点拨:孔子以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
8、,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点拨: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小心谨慎的学习精神。“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勤奋地学习,而且不断地接触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点拨:这句话讲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实实在在地学习的重要性。思考是要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只是一味地思考,只能是徒劳无益。)8 .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2)
9、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与同桌讨论交流。(3)汇报展示,品读经典。理一理:这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论语中有很多有关学习的名句,本文所选的几句话就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学生要能进行辨别,分条陈述。明确:第一句话讲对待知识的态度;第二句话讲学习态度;第三句话既讲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第四句话讲学习的重要性;第五句话讲的是一种学习精神;第六句话讲学习方法。议一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示例:学习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变更多的“未知”为“已知”。9 教师出示论语中的其他句子,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句子揭示的道理。明确:(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一学习要持之以恒。(2)温
10、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汇新旧知识,获得新的感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一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四、课堂回顾,总结方法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第一则,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奋好学、诚实谦虚。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五、延伸拓展,作业设计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深入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说感受。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上学习的内容。(1)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点名背诵课文。(2)检查学生对文
11、中提到的有关学习和读书方法的积累和理解。2.自然过渡到第二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几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一篇短文,去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
12、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2 .学习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识记。(2)理解重点词语。余我。尝曾经。谓说。漫浪随意。急要紧,重要。岂难道,怎么。3 .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 .品读感知。(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明确:心到、眼到
13、、口到。(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明确: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f眼不看仔细一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一不能记一记亦不能久;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O2 .学生结合实践,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3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可以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
14、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四、对比阅读,整体感悟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过渡:同学们,学了古人谈读书中的两篇古文后,你们是不是对怎样学习文言文和如何读书更有心得了呢?现在我们再把两篇文言短文放在一起,比较着读一读,背一背,加深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两篇文言文。(2)引导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如论述的重点、给人的启示等。教师小结:本文所选的两篇古文都是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告诉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
15、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五、积累运用,作业设计1 .引导学生课外搜集其他名人的读书方法。示例: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指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2 .学生交流、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背诵课文。3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本课中的两篇文言文都比较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用词、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把内容理解透彻。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我在教学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