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35854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3唐诗五首野望饮酒(其五)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野望饮酒(其五)比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比读,体会两首诗歌意境和情感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认识两位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其五),我们学习的方式是把它和我们学过的野望进行对比,通过细读诗歌感受两位诗人不同的心境。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两位作者。(学生自读教材注释部分)师:陶渊明是隐逸诗人的代表,钟嵯诗品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之后,第一位与其相仿佛者当推初唐时期的王绩。王绩是陶渊明的“忠实粉丝”,王绩曾写诗直接表达他对陶渊明的喜爱: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薛记室收过庄见

2、寻率题古意以赠)其实,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两人都具有具有隐逸性格,两人同具有农耕经验,两人都喜爱甚至沉溺于饮酒。下面我们进入两首诗歌的学习。二、读出韵味,读懂诗意师:两首诗都是五言诗,应该读出二三节奏。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学生自读)师:诗歌,既有诗的隽永,又有歌的韵律,因此我们诵读诗歌的时候要读出音韵美。怎么读出音韵美呢?韵脚要读得响亮一些,音节停顿处读出拖音来。请大家再试着读一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

3、/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男女生对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如有不能理解的请求助同学和老师。(学生合作理解诗意)三、比较阅读,感受心境师:两首诗歌都是五言诗,都是田园诗,这是显而易见的相同之处。大家还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预设:两首诗歌写的都是秋天的傍晚之景。从野望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饮酒中“采菊东篱下”和“山气日夕佳可以看出。师:我们现在细致比读一下两首诗歌中写秋日傍晚的自然之景的句子,看看两位诗人笔下的秋天是否一样。大家可以抓住诗歌的意象,也可以就诗

4、句中的某个字词谈感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预设:从意象上来看,野望中了树、山、落日的余晖。在王绩笔下,夕阳的余晖晕染了眼前之景,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显示出浓浓的秋意。“秋色”是万物生机尽失的萧条之色,是让人悲苦寂寥的凄凉之色。饮酒中写了夕阳、山气、飞鸟几个意象。与野望中的“落晖”不同的是,陶渊明笔下,青山耸立,白云缠绕,霞光灿烂,诗人用一个“佳,字把这种感觉写了出来。在这样的美景中,鸟儿悠闲自在地相伴着飞了回来,画面惬意温暖。从用词上看,野望中“皆”和“唯”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而饮酒中“佳”和“相与”让人感觉到一种美好和温暖。师:王国维说“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眼

5、中景物的不同,反映的是不同的心境。除了通过景物抒发心情,诗人也在诗歌中直接抒发心情。请大家勾画相关词语,谈谈你的发现。徒倚欲何依悠然见南山预设:野望中“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句子,写出自己像一只孤鸟一般无所归依。诗人徘徊不定和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跃然纸上。饮酒中诗人“悠然见南山,“悠然”一词写出诗人的悠然自得、闲适淡泊。师:两诗中都出现了表示“看”的动词,大家思考一下可否互换?野望野见相顾无相识相见无相识悠然见然山一一悠然望南山预设:“望”既有往远处看的意思,也含有盼望、期盼的含义,如“盼望”“期望二野望,说明诗人是对外在有所

6、期待,而期待不得,换成“见”则没有这样的意味了。“顾”字是回头看的意思,是指有意去看,去寻找。诗人“相顾,本想寻找知音,却不想“无相识”,知心难觅,于是不得不“长歌怀采薇”,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聊慰孤独苦闷之心。用“顾”能将这种寻寻觅觅却寻觅不得的感觉表达出来。“见南山”的“见”与“望”和“顾”相比,具有无意发现的意思,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不经意抬头,南山便映入眼帘的美妙境界。师:苏轼曾评价这句诗: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一苏轼师:苏轼认为如写“望南山”,则全诗气韵全无。大家继续往深处思考,为什么无意看到就好,而有意为之就“神

7、气索然”呢?(学生思考、讨论)师:“望”的无意之举,正说明诗人内心恬静、知足,诗人自己就是完满的,他不需要通过外界事物来安抚心灵。诗人是“悠然”所以“见南山”,而不是“见南山”之后才“悠然”。著名学者戴建业曾这样解释:“望”属有意一一好像诗人自性亏欠而求助于外,特地在寻求美景的刺激;“见”则无心一一诗人的自得之趣存乎一心,丝毫不关乎见不见南山,既随意而采东篱的秋菊,亦无心而见远处的南山,这是生命自身的嬉戏与自娱,是精神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洒脱。_戴建业师:正是诗人这种自身生命的宁静和自娱,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洒脱,诗人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诗人成了大自然的一部

8、分。在这里,诗人和南山猝然相遇,于是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师:王绩则以旁观者的角色观望美景,他从自然之情看到的是萧瑟与单调,“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原本静谧、悠闲、恬淡,却成了诗人因知音难觅而苦闷的触发器。师:我们继续细读诗歌,在对比中发现两首诗的情感密码。请大家用下面的句式谈你的发现:野望中,而饮酒中王绩,而陶渊明O预设:王绩隐居在“东皋,“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而陶渊明隐居在“人境”,指喧嚣扰攘的尘世。相比于陶渊明,王绩隐居之地更加偏僻,但他却因内心游离于隐居生活而难以感受隐居之美。陶渊明虽然身处闹市,但却听不到“车马喧”。他自己解释说“问君何能尔,心远

9、地自偏意思是说,因为诗人“心远”,所以即使身居闹市,感觉住得也很偏僻。这里的“车马喧”还喻指有钱有权有势的人,自然也蕴含了诗人内心远离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义。东皋一一人境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师:看破世俗人生与官场黑暗,有人解甲归田,与世无争,这是小隐。有人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对嘈杂的外界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这便是大隐了。陶渊明正是后者,他也因此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二(学生继续思考、交流两诗的不同之处)预设:在诗歌的最后,陶渊明看到眼前美景,他心领神会却“欲辨已忘言”,诗人的“忘言”和无言,余味悠长。王绩则在诗歌最后“长歌怀采薇”排解内心的苦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相

10、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师:王绩和陶渊明虽然都是隐居之人,但王绩的归隐没有陶渊明彻底,不能“忘怀得失”,对田园生活也没有那么热爱,诗中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陶渊明则真正把自己从功名中摆脱出来,不让自己的生命被外物奴役,从而陶然于自然万物,天人合一,享受生命与自然的乐趣。带着对两首诗歌的理解,我们再去深入认识一下两位诗人。陶渊明: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以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之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初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性情简放,“不喜拜揖”,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徘徊于官场与田园,最后不得不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