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34274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现象总结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短歌行1.契阔谈“同宴,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2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3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三)词类活用1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4 .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四)名词用作状语1 .对此欲倒东南

2、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 .匍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4 .对此欲倒(于)东南倾;5 .一夜飞渡(于)镜湖月;6 .(我)脚著谢公屐;7 .(我)且放白鹿青崖间。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8 .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

3、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流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渝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9 .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工10 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2)转徙于江湖间于,在。应为“于江湖间转徙11 被动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用“被”表被动12 倒装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13 判断句“是”格

4、式用”是:作判断词,“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1)自言本是京城女。(2)同是天涯沦落人。14 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译:曾经向穆、曹两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2)转徙于江湖间。应为:于江湖间转徙。译:在江湖上辗转奔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器,这里指酒杯。劝学(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 .糅以为轮糅,

5、通“燥”,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5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 .糅以为轮/糅使之然也糅,通“燥”,使弯曲”7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8 .上食埃士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9 .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二(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

6、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二(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2 .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 .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3)臂非加长也。(4)声非加疾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Q(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蟹六跪而二螯,

7、非蛇解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五)省略句:1 .W(之)以(之)为轮。2 .糅(之)使之然也。(六)固定格式:1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七)古今异义:2 .糅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5 .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八)一词多义1 .于青,取之于蓝。(

8、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 .而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顺承。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连词,表假设

9、,可翻译成“如果”“假如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解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 .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4 .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5 .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鳗之穴(的)6 .假(1)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4)因求假暂归(假期,休假)

10、(5)假以雄权?(授予,给予)7 .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九)文学常识?1 .荀况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

11、许多显著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2 .荀子?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

12、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九、荀子名言名句1.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一劝学3 .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一劝学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一劝学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5 .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7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8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

13、面;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9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10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11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12 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1)师1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7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8 .六

14、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9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10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其1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4)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9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10 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11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12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13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5)之1.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